合资品牌卷入本土改造――世界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汽车之九


                合资品牌卷入本土改造

           ――世界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汽车之九

                                 古清生

 

  这一回,俺要说到跨国汽车品牌的审美中国本土化改造,这个改造过程可以一窥中国人的文化心路历史,尤其在这个世界金融危机的特珠时段。

回首新世纪之初,北京这座伟大的历史都城,引进了一个法兰西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左岸文化。左岸咖啡馆,左岸社区……左岸文化显性地展示在古都北京,仿佛要补上欧洲文化的一课。上世纪初,因为法租界的存在,上海这座20年代才立市的城市,却已经受到过欧风美雨的洗礼。北京,直到上世纪90年代,建设西式高楼时,仍不忘在顶上盖上一个中式小黄帽,那种意识形态建筑仍然随处可见。

21世纪的北京则完全突破那道屏障,重要的地标性建筑鸟巢为瑞士建筑家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等所设计,他们直指鸟巢没有中国建筑文化元素;国家大剧院――巨蛋的设计者为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央视大楼的设计者为服务于荷兰建筑公司OMAOle。从外部审美判断,三大建筑均无中国建筑文化元素。从圆明园到鸟巢,北京在建筑风格的西化过程中,走得最缓慢却最具影响力。

其实要以文化群体分野来指陈汽车的消费者群体,俺现在将其集合起来,共有三大块:官车群体、商车群体和知识分子车群体。很显然,德、美、日系汽车涵盖了官、商两大汽车消费群体,这两个群体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者主力军。因此,德、美、日车系所向披靡,它印合了20世纪最后的时间中国大陆经济崛起的态势。那么,真的有一个知识分子车系么?俺琢磨着,这个却必须从左岸文化说起。

左岸的确是一个地理的区域概念,在巴黎的塞纳河左岸,圣日耳曼大街、蒙巴纳斯大街和圣米歇尔大街,一个集中了咖啡馆、书店、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的文化圣地。塞纳河呈几字形从巴黎穿过,自公元14世纪起,西岱岛上的居民向河的两岸扩展,自法国国王查理五世起将王宫迁往右岸的浮日广场、卢浮宫、万森城堡后,政治权力中心渐渐移向了右岸,商业经济在右岸蓬勃发展起来。在塞纳河的左岸,则建了三所大学:索尔本大学(后更名为巴黎大学文学院)、三语大学(后更名为法兰西大学)、四国学院(后更名为法兰西学院)。由于当时学院的师生必须学会拉丁语,并用拉丁语写作、交谈,所以这一个区域也称拉丁区,这是左岸最早的区,一个由知识分子构成的区域。

巴黎一直是世界时尚之都,但是如果剔除了左岸,巴黎的时尚之都或许就要让位,那怕是日内瓦、维也纳。但明白了左岸文化即知识分子文化,也就知道这个世界上的知识分子的消费。在左岸的花神咖啡馆的菜单上印着萨特的语录:自由之神经由花神之路。而丁香咖啡馆还保留着一张海明威之椅和一客海明威胡椒牛排。因为,《太阳照样升起》是在这个咖啡馆构思的。左岸,一直是一个人文主义地带,它影响着巴黎,也影响着法兰西。在俺心目中,法国只有三样东西:左岸文化、波尔多葡萄酒和两厢汽车。

十分地唠叨讲述这些,俺是想说,在两厢车的王国法兰西,它的消费文化一直受到知识分子文化影响,法国汽车能在世界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欧洲大陆席卷残云地拓疆掠地,但是在中国汽车市场,却未能如在欧洲大陆那样充满自信与无敌。显然,没有人会认为法国汽车在其功能与品味上,与德、美、日车系存在距离,以至没有人说得明白,为什么法国汽车在中国没有创造出在欧洲大陆的业绩。

拿到左岸文化之下来审视,俺想就能够触抚到事情的本源,俺国的知识分子文化的兴起,直到新世纪之初才略约地形成概念,如著名的周末报纸《南方周末》开始评选年度公共知识分子,北京的建筑商开始设计左岸社区。将法国车系纳入知识分子消费群体的选择,这估计不会很离谱。换了俺国语言,那就是小资消费群体。知识分子消费群体相当有一些滞后性,这一点全世界相同,它必须等待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知识分子群体的结构形成,他们拥有了消费力,这个十分重要,然为这个群体服务的重要生产商应有标致、雪铁龙和雷诺。

可是,到如今中国的知识分子消费群也还没有完全接受左岸文化,其诱惑力已经在那里。所以,法国车系在投入中国制造以后,都进行了一番惨烈的中国元素改造。在这里,法国车系再不是百分之百的左岸文化,它必须兼具右岸。眼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标致207在下线之后,它也做了加长手术,满足中国人的三厢法国车的审美逸趣。

要法国车,但是三厢。俺相信,那些受过毕加索、莫奈、雨果和卢梭深刻影响的法国汽车人内心一定有一种疼痛,但是因为中国大陆汽车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他们也不得不入乡随俗,投降于市场的力量。因此,俺判断这不是法国人的什么错,而是中国汽车消费群体的审美逸趣尚停留在北京建筑西楼加中式小黄帽的阶段,在这个审美阶段,就是请来上帝也没有解。

俺的熟悉法国的朋友回来讲,两厢车布满欧洲的大街小巷,俺则提示他,请注意,这里是中国。其实这也无妨,从两厢加长到三厢,那不过是一个工艺修改的问题,时下遍地修正主义的中国大陆,消费市场却不能如地标建筑那样可以由精英决定,即便法国汽车成为知识分子消费群的选择,市场仍是最大公约数。何况,在世界金融危机时段选择在中国上市,标致207仍然有加长的必要性。

其实,法国车系最先在中国进行改造的是神龙富康,这款车最初没有加长为三厢,但其底盘的加高,则完全是因考察中国大陆的路况而定,一款修正主义的汽车,它的改造是从消费者的立场着想,也许到了将来,中国人的文化与审美观融入欧洲文化,像穿西装打领带那样成为一种自觉,相信法国车到中国制造,也就不必再进行外科手术式的加长动作。不过,现在让法国车屈尊中国市场的意志,未尝没有一种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