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我看厦门的文化
受重视叫“吃香”,受冷落叫“吃瘪”,混得好叫“吃得开”,拿提成叫“吃回扣”;如果一个妹妹长得漂亮那叫“秀色可餐”,如果一个妹妹说话不动脑子满嘴宁骂那叫“吃屎长大的”,如果一个妹妹老和单位同事抢着陪领导那叫“吃醋争风”。
厦门人不是吃屎长大的。青旅旅行社的驾驶员师傅说他是吃海鲜长大的,海风出来滋一口白酒撮一嘴海螺骂一句落水的海关关长,够上瘾,这时落魄的城市小市民不爱争风,也倒吃上了口袋吃鳖的老陈醋。鼓浪屿的岛上,导游一嘴的胃下垂,只是在我们一行6个人在买了800元的三道香茶叶吃了导游指定酒店800元左右的海鲜后,下垂的胃才摆正了位置。
鼓浪屿上,云淡风不轻。一扎扎的人头,轮流被导游拽来拽去去看怀旧鼓浪屿,看了才知道小日本小英狗这些蛮夷们复数在厦门过得日子是如何如何得奢侈,对死老外只能让后人死命骂他的洋娘——鸟洋人取个鸡蛋都有专门的工具,喝个茶的一套金茶具抵得上百户中人家一年收入。
多年之前,就听过这样的话——“西方文化是性文化,中国文化是吃文化”——现在洋人进入东方世界,便胡吃海吃在,而在赖昌星看来,洋人注重吃而忘了本,本即是性,赖昌星将之诠释成简单的“红楼文化”——吃和性是相辅相成的,一楼接待二楼吃饭三楼洗澡四楼唱歌五楼睡觉六楼被套七楼套死,从吃入性,东西方文化融会贯通。
吃了碗满嘴浓香的油茶面,啃几只龙岩泡凤爪,兴致上来,直奔红楼而去。打上车,估计司机没认出我是外地游客,到达红楼后,司机突然说“来看红楼的?别看了,里面全拆了,外面没啥东西。”果然,如今的红楼,已经变成“厦门市总工会进城务工人员服务中心”,连大楼外面都有一家招聘公司在摆摊,物是人非,关于远华和赖昌星,早已不见踪影。
吃完两个鲍鱼,磕药般嚼着口香糖,在厦门大学来回溜达了两圈,没有看见易中天,后来才听说老易又去中央电视台讲孔子去了,估计老易这时正下了讲台,嫌北京的饭菜不地道,闹着要回厦门吃烧仙草。那烧仙草,绝了,每天我都买上两杯,4元一杯,里面似乎应有尽有,吃到肚子里,就是一个爽字,脏腑都通透了。
厦门人看上去不像文化人,可遍地看上去,厦门似乎到处都是文化。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