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特派记者顾钱江发自德班(南非)11月22日,在南非德班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落下帷幕。
“当中国政府官员在讨论控烟这一公共卫生政策时,烟草公司的代表就坐在旁边。这就好像让狐狸坐在鸡笼里,讨论如何保护小鸡”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得了一个尴尬的奖项——“烟灰缸奖”,此奖由与会的非政府组织代表评出,专门颁给控烟不积极的国家。中国“获奖”的原因是,“宁要漂亮的烟盒,不要公民的健康”。(11月27日《国际先驱导报》)
这些非政府组织实在是太有才了,竟然有如此绝妙的创意,想到了授予中国一个如此贴切的奖项。是的,目前中国肯定是世界上烟灰缸最大的生产国和最大的消费国;我们的“专用吸烟室”一定有烟灰缸,酒店的电梯前也会配备烟灰缸,洗手间供男士方便的地方也放上了烟灰缸,大多数办公室、会议室、会客室更是配有烟灰缸,连小汽车上也配有烟灰缸了。向这样的国度授予“烟灰缸奖”当然名副其实。
据中国卫生部公布的《2007年中国控烟报告》,中国吸烟者已经超过3亿,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被动吸烟者超过5亿;中国男性的吸烟率高达66%,女性的吸烟率为3.1%;按照目前的吸烟率和人口增长率,到2030年,中国吸烟人群将增至4.3亿;中国每年销售的香烟高达1.6万亿支,占世界香烟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3亿吸烟人群,弄个“烟灰缸奖”当然受之无愧。
据有关资料披露,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烟草生产能力增加了20倍,而同期人口仅增长两倍;烟民人均每天的吸烟支数,也由1952年的1支,1972年的4支,上升到1992年的10支。如此快速的增长速度,对世界烟草业的贡献当然是无人能敌,咱不拿“烟灰缸奖”谁又有资格拿?
“吸烟有害”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了共识,我们在这里也不需要再讨论。而我们作为“一心为人民谋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却在控制吸烟工作上一直是做得差强人意。仅从该文报道的“中华烟”包装内外有别上即可窥见一斑:“中华”牌香烟出口到泰国的外包装,正面上方赫然一张特写图片,那是吸烟者溃烂的嘴唇和几颗被熏黑的残牙,而且面积逾半;出口到另外一些国家的“中华”烟,还要印上吸烟者脚部溃烂的图片等。而国内的“中华”烟,包装则显得典雅大方,被视为身份的象征。
烟盒这一方寸之地的内外有别,最能反映中国在控烟工作上和国际上存在着的巨大差距。
我们无法理解中国有关部门对限制烟草消费方面的软弱无力,甚至有怂恿发展烟草业的嫌疑。
中国如此对烟草业的管理,荣获“烟灰缸奖”当然是名至实归。
欢迎探讨“裸体做官”现象!
还有多少贪官在“裸体做官”?
我的相关文章
副部级嫖妓逾百,米凤君或将再破吉尼斯
由陈同海被“双规”,凸显中央反腐决心
相关新闻
中国控烟成世界反面教材尴尬获“烟灰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