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奥义书》一:1,14-16节


14,
书曰:(阎摩说:)“纳西卡塔呀,火祭让人抵达天堂这一点我很清楚,我将会把详尽的细节告诉你,请仔细听,并设法领会。切记,这‘火’,即意味着‘实现不朽’,而且它支撑着宇宙,它还深藏于智者的胸中。”

解曰:这“火”一词汇意指万物的本质,这正是“它是支撑着宇宙”的原因。印度教相信,如果你崇拜某物,你就会成为某物的一部分。如果你崇拜“火”,你就成为“火”的一部分——这就是说,你成为万物本质的一部分。而只要你是万物本质的一部分,那么你就是不朽的,所以这里要说,通过对“火”的崇拜,你会实现不朽。
 根据吠陀经,终极的实体是“纯粹的意识”。那么,这“纯粹的意识”究竟似什么呢?无人可以描述之。人们也把它叫做“绝对存在”,“绝对智慧”,“终极喜乐”等,它另有名字为“Parama Brahman ”或者“Paramatman”等,既然使用如此之多的名字,那就意味着人们无力描述这一实体。事实上,这个终极实体是超越于人类思想和语言的。它就是“唯一者”,也正因为是“唯一者”,那么又如何会有与它同在者来描述它呢?而且又得操持何种语汇来描述之呢?任何你所用的限定词来指向那实体时,无非是对它的歪曲。当你说它好时,那么何者为坏?这时你必须得设想那儿还有另外一个实体存在,这样便落入了二元论。不二论意味着只有“一”,除了“一”,了无他物。这个“一”无处不在,而又无物不有。
 我们看到身边万物之纷纭,但就本质而论,并无诸相,只有“唯一者”。因那“唯一者”有多名,又多相,所以我们就看到了纷纭万物。这个把“一”视为“多”的过程就被唤作“摩耶”(maya),或者叫做“avidya”(无明)。这纷繁世象并非真实,通常情况下却被我们当成真实。通过辨别力,通过实践严格的克己,或者援手于良师,一些错误的概念如“我”,“你”等,以及随之而来的概念都将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一个“我”,唯一的“真我”,它是万有共同之“自我”。这共有之“自我”统摄万有,就如同一根线把项链上的珠子串起。正是这个共同之自我被唤为阿嗜尼(火神),它也叫做Virat(宇宙存在),Hiranyagarbha(金蛋),Isvara(神),Prajapati(万物之主),还叫梵天。这是终极实体梵的起初显示,它与摩耶相关, 在这一点上,梵,是Saguna(带着许多属性);而作为终极实体的梵,——那就是“纯粹意识”——是nirguna(没有任何属性),也就没有法子去描述它。

15,
书曰:阎摩告知纳西卡塔,那火是初始的世界,即是说——起初具相的存在。他把火祭如何去做描述给了纳西卡塔,他还告诉纳西卡塔那些如何去建立神坛所必须的细节,要使用何等样的砖石,以及如何安放它们。他还告诉他这火如何被点亮等等。纳西卡塔重复着阎摩所说的每一字词,这让阎摩很欣慰,于是他就说话了。

解曰:首先显现的存在物经常被提及,比如Hiranyagarbha,或者Virat。但是也被叫做Isvara(神),Prajapati(万物之主),Agni(阿嗜尼),Vayu(以太),Aditya。他们都标志着宇宙的开端,每一名皆含不同义,但是都在言说着同一件事。
 阿嗜尼是火,但并非我们日常所用之火,它是万物之源,自然亦是日常火种之源。

16,
书曰:那伟大的灵魂阎摩,甚为喜悦,对纳西卡塔说:“现在,我要给你另外一件恩惠:这火祭将命名于你,并举世皆知。也请把这多彩的项链拿去。”

解曰:以火祭命名,是阎摩给出的第四重恩惠,起先他已经兑现了纳西卡达的三个要求。这里,阎摩被尊为“伟大的灵魂”,那么,缘何他是伟大的灵魂?或者,伟大的灵魂意味着什么?一个伟大的灵魂乃指:他的心灵总是运行在高贵的层面。阎摩自然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成了神的人!
 “srnka”有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指“项链”,既然被唤作“多彩的”,那就是一条特殊的项链,也许是一条由不同色彩和形状构成的宝石项链,当人们走动的时候,它或许又成为了一条会发出音乐的项链。
 另外一重含义是指某种途径:即依着火祭做工,并收获由此而来的果子的途径。阎摩答应教给纳西卡达这样的途径。
 第二重含义远较前者更加吸引商羯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