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扩张质调整时机把握不当种种


量扩张质调整时机把握不当种种

 

近年我国新生劳力难以就业,贫富差距空前悬殊,整个经济赚钱效应每况愈下,危难局势凸现。主要原因是:1990年代初,农业经济在联产承包的政策松绑下,1997年前后工商业经济在体制转型后,均已完成粗放型扩张,露出通缩端倪。主要表现为:一是全社会生产受消费严重不足压制。二是在分配不公条件下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尤其是贪污盗骗、垄断行业盛行,来历不明财产越拿越稳。三是经济市场在按关系分工而不是按需要按才能的社会分工,在政府体制改革滞后情况下,由改革开放初的无业游民、市郊农民等出身的民营企业家把控一方,由政府裙带下的长官任命出身的国企五套班子把控另一方。在这样的岗位布局下,是不会有应付通缩局面而投资发展出质效企业的经营人才的。四是弱势群体再落一城,穷者更穷而富者更富,落后的农村局面毫无起色,城镇中的弱势群体又在迅速扩大。五是物价连年下滑,生产微利化而难以为继,生产风险不断加大,商铺满街巷而频繁转租,苦不堪言。六是就业困难,预期收入悲观,教育、医疗收费连年翻番,社会保障严重不足,因而穷者节俭储蓄而富者早已尝遍新潮。七是误把教育产业化,实现扩招猛收费。因为这样的教育虽使素质稍高人才增多,但实际上形成了泛人才观,掩没了相对的真正人才,表面上新就业人员结构发生了提升变化,实际就业时有非学业因素的更多掺入,导致高素质人才(通常不善公关)被挤向简单劳力等岗位。结果是生产线上素质过剩,人才结构与岗位结构发生错位;另教育收费除极少部分用于投资、消费外,基本与产、消不相关。八是大幅度增强税收,多次调高公务员工资和所谓科教投入,放开了教育、医疗收费,引发大规模的大学扩招潮流,使弱势群体难堪经济重负,使原来流向生活品消费市场的相当部分消费金不经产品消费直接进入了本应由社会承担大头的教育、医疗,进一步分流了产、消资金。九是人民币不断升值、银行存款不断增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财富很快集中到官僚及其裙带网和改革开放初期造就的无业无技能企业老板身上。这二个群体的主要特长是酒肉公关,玩转金钱世界,多数没有经营素质。贪官暴富者有钱不敢投资也不知如何投资;民企老板公司、企业总也做不大,官商勾结损公肥私使国有资产决堤流失……。以上这些恶果叠加在一起就是城镇待业人口猛增,而生产规模不发展就业岗位不增加,尤其管理层、财产掌管者的素质根本不可能应付当前这种恶局。难怪十三亿人口大国,在文化艺术、科技学术、管理技术、生产实践中从未出现过世界重量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