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创思:救市新政虽猛 奈何购买力疲软


救市新政虽猛  奈何购买力疲软

邱创思

    新政一出,非同小可。上周六、日,各售楼处的人流量大增。但交易量不见上长,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市场信心恢复需要时间,另一方面,是大家的钱包里没现钱。

    作为制造业中心的东莞目前的经济令人担忧,美国次贷危机、全球消费需求放缓、人民币升值、原料及人力成本上升、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上世纪70年代末承接了台湾、香港产业转移的东莞及珠三角加工制造快车在高速狂奔了30年之后,引擎突然乏力,劳动力密集、附加值低、资源消耗过大等新老问题全都凸现。在东莞,拥有自主品牌和高科技含量的企业并不多。东莞工业共涉及31个大分类行业,其中28个是制造业。电子信息和电气机械是东莞的支柱产业,两大产业共有企业140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近一半,但是大部分企业并不掌握核心技术,只从事加工装配环节,从高新技术产业的角度来看,附加值较低,而且这些企业九成是外向型,受国际形势影响大。出口受阻,制造业大萧条是不争的事实。

    一个现实摆在东莞楼市的面前:就是购买力的急剧下降。各行各业的消费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其负面程度会比其他城市来得要直接、猛烈一些。老板阶层在担心自已的厂是否要倒闭的问题,于是豪宅客户锐减。打工仔阶层在担心明天会不会失业,不敢消费。东莞本土的中产阶级并未形成,深圳投资客自身难保。所以,东莞的楼市短期内不会出现以纯投资获利为目的的投资客群体。

    目前楼市消费的主力是年青的自住客,他们有可能是本地土生土长的年青人、政府公务员、2007年持币观望的白领、改善居住住房的自住客。

    在部分消费信心逐渐恢复的前提下,销售量将逐渐会增大,而主要畅销的户型估计较为集中在两房和小三房产品,豪宅产品和投资型产品在短期内的销售量应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由于主力客户群的特性和局限,以及社会整体购买力下降,导致短期内价格上长的空间不大。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