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强人政治落幕


 

东南亚强人政治落幕

12786岁的印尼前总统苏哈托在雅加达病逝, 32年的执政遗产和10年的腐败争议,仍然挥之不去。

在他病危期间,与之惺惺相惜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和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都曾亲去探望,前者已经84岁,后者也已82岁,且数月前刚完成第二次心脏搭桥手术。

一起创造“亚洲东部奇迹”的“亚洲教父”们,就这样在岁月面前开始悄然落幕。

 

亚洲教父

1965年,苏哈托靠手中的军权,逼退当时的总统苏加诺而上台,统治了印尼32年。而李光耀、马哈蒂尔亦分别执掌新加坡、马来西来国政长达31年和22年。

在那漫长的年代里,他们都坚持“亚洲价值”,以铁腕手段创建起威权政体,带领各自的国度走上独立自强、经济起飞之路。世界银行把他们的成就称之为“亚洲东部奇迹”,而他们本人,也被西方观察家称为“亚洲教父”。

尽管饱受争议,《雅加达邮报》还是将苏哈托称为“发展之父”,报道其去世的讣文题为“大师之死”。

在苏哈托任内,印尼政治稳定了,经济发展了,确立了在东南亚的“老大”地位,在东盟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时年42岁的李光耀曾为这个新生小国的前途一筹莫展。弹丸小国,种族骚乱,经济萧条,强邻压境,大国觊觎。但随后的几十年证明他是个非常优秀的“舵手”, 亲手缔造了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塑造一个精英动员式的威权政治,铁腕护廉洁,建成了一个多元种族的和谐社会,并选择了与西方为伍的外交战略。

1959年李光耀初任新加坡自治政府首届总理时,新加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400美元;到1990年底其卸任时,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2万美元。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赞扬李光耀“把新加坡从第三世界带到了第一世界”。

马哈蒂尔1981年执政后,一方面剥夺国家元首苏丹的传统权力,不断扩大首相的职务和权威;另一方面压制反对力量,控制社会力量,使马来西亚成为强势的行政国家。在他执政的22年中,马来西亚成为继亚洲“四小龙”之后的“四小虎”之一,从一个出口木材和橡胶的落后国家,转变成一个生产和出口电子产品的现代经济体,而且基本实现了马来西亚多元社会的和谐共处。

 

惺惺相惜

三个国家皆为近邻,三位“教父”的执政期也有多年的重合。他们退位后,愈发惺惺相惜。

113,尽管当时苏哈托处于服用镇静剂后的睡眠中,李光耀还是飞赴雅加达,在外国政要中第一个去看望了病危中的苏哈托。

据报道,新加坡与印尼的关系多年来并不友好,但李光耀跟苏哈托却私交甚笃。李光耀在自传中讲过,苏哈托话不多,但细心有礼;虽不是读书人,不过知人善任,会选择能干的政经人才加入内阁。

李光耀称:“看到与我在过去30年有过亲密合作的老朋友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我感觉很悲伤。他所做的值得得到认可。印尼和世界的年轻一代不记得印尼从何而开始。我记得,所以我来看望他。”

李光耀看望苏哈托的次日,马哈蒂尔也来到了苏哈托的病榻前。他走进病房时,苏哈托清醒了一阵。他握住苏哈托的手讲话,好几次在苏哈托的耳边说:“马哈蒂尔来了。”两位前领导人相对流下热泪。

在苏哈托执政期间,改变了前任印尼领导人苏西诺的“马印对抗”及其他极端外交政策,改善了与马来西亚的外交关系,并在东盟区域进行广泛合作。

 

落幕之后

苏哈托建立的军人、国家和行政官僚的威权政治领导模式并没能确保自己功成身退。由于对50万左翼反对者进行“清洗”,家族的腐败等行为,他几乎是被人民赶下台的。国际社会一般也把苏哈托视为“前成后败”的落势英雄。

与他不同,李光耀和马哈蒂尔都是光荣退休。李光耀从总理职位退下来后,长期任资政一职,仍是新加坡国内一言九鼎的首要人物。

马哈蒂尔成功应对了金融危机之后,把马来西亚平稳带到了新世纪,并成为跨世纪的领导人。2003年6月,他宣布退休时,台上台下一片哭声,有些人甚至跪下哀求他不要离去。

李光耀和马哈蒂尔退休时都选择了可靠的接班人,尤其是新加坡的执政之棒已顺利地转到了李光耀之子李显龙手上。领导人提前安排卸任后的权力交接,已经成为新加坡政府独特的治国模式。

马哈蒂尔接班人巴达维多年来的绰号只有一个———“好好先生”。与马哈蒂尔风格相比,更显低调。但观察者指出,马哈蒂尔既然选择了巴达维,也就说明,巴达维会沿着马哈蒂尔的道路走下去。

而印尼苏哈托打造的强权体制崩溃后,到建立起真正和谐的民主制度这段时间,遭遇了各种难题。

在印尼,凡是与苏哈托沾亲带故的,都建立起了垄断企业,林业大王、汽车大王比比皆是。时至今日,他的部下、门生和受惠者依然在政府、军方有不小的势力。但另一方面,他领导下曾经强大的政治党派“功能集团”丧失了权力,而另一个机构——军方,不再能牢牢掌握政治。

如潮的清算、控诉之声并未伴随苏哈托的去世而消弥。但为建立新秩序而努力的现任总统苏西洛持和解态度。在128日为他举行的国葬中,苏西洛还亲任了葬礼委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