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会计年度终结,又到了上市公司向投资者交“答卷”的时候了。每股收益是拉“大阳”还是收“阴线”,年报出来后将见分晓。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是否会向投资者分红,年报一般也会给出答案。
A股市场向来都有重融资、轻回报的“传统”,上市公司在“圈钱”时往往都是“狮子大开口”,而在回报投资者时却显得非常的吝啬,是以此弊端常常遭到市场的诟病。当然,市场上也有像佛山照明等每年都向投资者分红的上市公司,但毕竟只是少数。尽管如此,并不等于说市场上其它上市公司都一无是处。
实际上,每年也有某些上市公司实施高送转的,每10股送或转增5股甚至更高比例的并不少,而且并不仅仅只局限于年报,半年报也成为上市公司分红的契机。但是,在某些上市公司高送转的背后,有些事情的发生却往往耐人寻味。
股改中,某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出于少付对价以减少股改成本的需要,在与流通股股东沟通时承诺,在随后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提出高送转的议案并投赞成票。如沙隆达2006年启动股改时承诺,沙隆达集团公司在2006年度股东大会上,提议向全体股东实施每10股转增10股的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议案,并在股东大会上投赞成票。事实上,沙隆达控股股东也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并且,由于高转增的方案,沙隆达在去年的行情中“牛”劲十足,最高涨幅高达587%,参与其中的投资者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沙隆达因为承诺在先不得不实施高送转方案,尽管其2006年度每股收益不到8分钱,基本上不具备高送转的条件,但却不得不而为之。可另有某些上市公司的高送转却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2007年中期,上市公司荣华实业巨亏4000多万元,每股收益为-0.13元。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上市公司竟然也推出了10转10的分配方案。此方案一出,市场一片哗然。其一,上市公司中期明明出现亏损,并且2005年度同样亏损,为什么还要实施转增股本的方案?其二,在荣华实业出台转增方案前,该公司的股价出现非常明显的异动,呈现出大幅上涨的态势,个中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或是信息泄漏呢?
但随后上市公司几大股东的纷纷减持似乎露出了“马脚”。荣华实业的转增方案“刚好”在其限售股解禁的前一个交易日公布,而上市公司的几大股东由于占用了其巨额资金,只好以减持相关股份来还债。事实上,这些限售股在解禁后便“鱼贯而出”,此后上市公司关于股东减持的公告以及还款的公告也是一个接着一个。解禁后减持是股东的权利,问题在于,上市公司通过高比例送转的方式如此“配合”,笔者以为是值得商榷的。
高送转中亦有陷阱,这已成不争的事实。投资者常常可以看到,某只股票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高位,最后还是由上市公司来解开谜底——原来是有高送转方案在背后“支撑”着。就像上述的荣华实业股票走势一样,其中的猫腻不言而喻。但最终却都是由那些在向位追进的投资者来埋单,这对他们公平吗?
2007年的年报披露即将拉开大幕,鉴于两市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预期,笔者以为高送转的方案将不比去年少,特别是对于中小板业绩好、股本扩张潜力大的上市公司来说更是如此,只是投资者应该多个心眼而已。否则,说不定你又掉入了高送转的陷阱,被套在高位上难以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