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写了篇文章:《新民晚报》徐迅雷,停止你奴性的慈善说!网友越亮看后,讲了他的亲身经历:
我也资助过一个
这样的事情,如果徐迅雷看了,还是一笑之后继续捐助吧;可是,越亮做不到,我也做不到,不知道网友你会怎么想?
我们经常会把一些事情想象得很美好。我们会想:越亮资助的那个学生,今年终于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而且还得到了该学校的最高奖学金;对于在这三年中不仅给他付了
越亮资助的孩子,还是很争气的,还是很努力的,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可是,他的母亲怎么是这样一个自私又贪婪的人呢。越亮已经资助她孩子三年了,她的孩子也已经考上了大学,还得到了最高奖学金,对恩人是不是应该在说说谢谢之后,让孩子不要忘了人家的雪中送炭呢?怎么能看着人家刚刚把这负重担卸下来,还没喘口气呢,马上又把另外一副重担推给人家,让人接着挑呢?好像越亮是她们家的长工,应该终身为她们家抗活似的。
越亮已经说了,他只是个工薪阶层,他也有他的责任要承担,也有他自己的生活,再继续资助下去,他已经力不从心了。可这位不知趣的母亲听了这话,马上就对恩人翻了脸。这人和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越亮在无奈离开的时候,还不忘了一面克制着自己委屈的泪水,一面做出平静的样子,安慰那个他资助了三年的孩子,真让我们看了想落泪。即使是这样,越亮还没有对那个贪婪的母亲说什么指责的话,他回来之后,不但不觉得自己已经尽到心了,反而还要找各种理由来安慰自己,他为此而感到心里很不安。而我的不安不是那户人家,而是越亮。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人呀!真可惜,像越亮这样的好人,在我们国家还太少了。而那户人家自私的母亲,却不少见。
这里越亮用了一个“工薪阶级”的词,实际上应该是“工薪阶层”,但这种不
我非常希望有爱心的人,都能看看这个故事。都来认识一下现实生活中人的人品,是无法用阶级来划分的。有钱者中,有高尚和卑鄙的,贫穷者中,也是如此。我也希望有爱心的人不要只有爱心,那样会被小人利用。我们在献爱心的时候,最好能向受助者表明:“大家的利益都很重要,我可以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你,但是,这不是我的义务,我也只是尽力而为而已;我并不能做到在我未知的任何今后的情况下,都一如继往地帮助你;我也不能在资助你完成了学业之后,对你们一家永远地资助下去。”
我希望爱心人士不要一味地对受助者说是,我也希望爱心人士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能够在奉献爱心的同时,对过于贪婪的人说不。贫困有时候会蚕食掉人的心灵,使有人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钱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要了。有人可以那样想,我们也可以这样想:我可以献爱心,但绝不献给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