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巴菲特是股市投资者的佼佼者,是处在金字塔最顶尖位置那一位。现在所有的投资者都在对巴菲特顶礼膜拜,把巴老当作神供奉。层出不穷的研究者和传记作者写文章甚至著书立说总结巴氏投资策略和理念。
我不否认巴菲特在长达4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几乎都做出了正确决策,也不想否认其投资理念,只是有一个疑问:认同价值投资的投资者决不只有一个巴菲特,而最成功者只有一个,何也?
曾经在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报告会上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中国社科院在一个中国人智商测定项目中发现了一个IQ150的中国人,这是IQ测量史上的一个奇迹。那个创造奇迹的人是贵州偏远山区的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据说报告人本人有幸亲眼见到过这个世界最高IQ的中国老人并不无佩服地称他见到了一个“人精”——行走如风,口齿流利,耳聪目明。有人据此得出了一个结论:此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国人得知这一消息应该自豪了好一阵子。我却不以为然。论理上讲,即使是一个IQ很平庸的人答对全部IQ测试题的概率也不是零。这就像“六合彩”总会有人中一样,这老太太也许就是那个中IQ六合彩的人。
同样的道理,我假想一种景象:全世界所有的股市投资者都在做一个有若干选择题的考试,即使猜答案也会出现得高分甚至满分的答卷。是否巴菲特就是那个有幸依靠猜答案得高分的考生呢?我总是问自己这个问题。
股市的博弈规则是零和(短期内)博弈,或者不能通过交易增加财富,相反还要损失财富。也就是说在股市操作不存在对所有人都正确的选择。作为买卖双方,如果一方正确那另一方就是错误。股市的交易本身就是买与卖、多与空、对与错的矛盾统一体。正确是建立在别人错误之上的。人人都有对有错,有些人对多错少,有些人错多对少。巴菲特就是那个对得最多错得最少的人。
还有股市又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对”是因为其它的“错”成就的,“错”也是其它的“对”造成的,“对”“错”是相对的。如果所有人都是巴菲特,那么就没有巴菲特。这就像足球彩票如果所有人都猜对了,那特等奖的奖金最多不过2元钱。
股市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就像彩票中心不断有中奖的神话。一般人都觉得彩票中奖是运气,股市赚钱是正确的选择。我不只一次读到关于如何选择彩票幸运号码的经验和理论,什么《马经》、《彩经》之类的栏目已经成为了大报小报的一部分。如果你去采访一个中奖者他一定会用坚定的语气告诉你长篇大论的“经验”和“理论”,绝不会认为自己仅仅是因为运气。即使是通过电脑选号的中奖者,也会有诸如先念“感觉”之类的“经验”。现在,巴菲特就是这样一个长期连续的中大奖者。世界上有成千万亿万的投资者,存在这样的概率。如果这个人不是巴菲特就是其他菲特巴。我们研究他、分析他。那只具有历史学的价值,类似于巴菲特投资的历史研究。就像地球人都知道的“特码”一样,其研究结论对后来的人们没有指导价值。如果有好事者模仿巴氏操作法那会输得很惨。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选择,甚至不选择(如用电脑选彩票号码)本身也是一种选择。人们在选择时总是用自己的信息、经验、知识来决策,并认为这种决策是理性的。其实,没有绝对的理性,理性都是相对的。对于股市这样一个复杂的现象,其运行规律不是作为个体的投资者可以认识并驾驭的。那么,我们在股市的“理性”决策也许就是完全的“非理性”,那无疑就是在掷骰子。那么,即使巴菲特是一个平庸的股市机会主义者,也完全存在创造股市神话的概率。
股民们!我们还是祈祷像巴菲特一样掷出好的骰子吧。
后记 写完了上面的文字之后正好看到一则报导题目是“股盲女招待虚拟炒股赢百万”。内容说美国一从未炒股的餐厅女招待玛丽-苏-威廉斯参加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电视频道举办的“虚拟炒股”大赛获得冠军的真实故事。比赛规则是参赛者每人以10万美元“虚拟资金”入市,按照每天股市的实时行情操作,买卖股票。大赛吸引了37万多参赛选手,其中不乏名校财经专业高才生和经验老道的职业操盘手。结果是对股票一窍不通的玛丽赢得了第一名。这似乎成为了本文观点的一个偶然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