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的体验


冥想的体验

 

冥想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所谓“冥想”就是停止知性和理性的大脑皮质作用,而使自律神经呈现活络状态。简单的说就是停止意识对外的一切活动,而达到“忘我之境”的一种心灵自律行为。在“冥想”之时,意识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意识在十分清醒的状态下,让潜在意识的活动更加敏锐与活跃,进而与另一次元的宇宙意识波动相连接。练习瑜珈的人认为:冥想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特定对象之上的深思方法,当一个人的思维持续不断地朝着一个方向走时,冥想就形成了。当你有时间独处的时候,你抛开一切杂念,只是平静地反思自己在某一段时间的作为,仔细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就是一种冥想。

冥想,在通俗语汇里,对应的是“冥”思苦“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冥想,还可以叫“自省”、“内省”、“反思”。它是一个过程。一些有经验的人解释说:冥想,可以让自我的面纱飘落,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就豁然开朗、大彻大悟。在一些人看来,冥想又是一个神秘的过程。较之那些有冥想习惯和经验的人来说,还有一种更高级别的解释:冥想是“把重担卸给上帝或宇宙的过程”。

人们必须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对内心世界的关心主要是通过冥想来贯通的。所以,西方世界的经典《圣经》指出:水里照出的是自己的脸,内心反映的是自己的为人。(《圣经•旧约》)西方人不到教堂做礼拜,就是他们越来越不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的表现。“你要把你的重担卸给耶和华。”《圣经》无数次说,战斗不是人类的战斗,而是上帝的战斗。我们必须学会“静止不动”,让上帝(或者是内在的超常意识)发挥作用。这是西方人的说法,它强调人类要善于借用上帝甚至宇宙的力量。

冥想原本是宗教活动中的一种修心行为,如禅修、瑜珈、气功等,但现今已广泛的被运用在许多心灵活动的课程中。以研究超导体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英国人布莱恩·佐瑟夫训逊,也是养成藉由冥想收取心灵讯息的人,他曾说过:“以冥想开启直觉,可获得发明的启示”。

其实,这与《道德经》中的说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老子认为:如果我们与道(或上帝或普遍智慧)一致,我们就不必焦虑或恐惧,我们在静止状态中就会知道,如果我们可以采取行动的话,我们必须做些什么。如果一个人背负着负担,就违反了规则。感到烦恼或者是沮丧其实是不对的。因为这是在基于虚假的现实生活,可能会导致灾难或疾病。不过,一旦我们放下包袱,就会在骤然之间再次变得视线清晰。

宇宙本身充满着波动,波动即是资讯,充满着未知的构想。藉由冥想开启右脑的人,能够自由自在的使用宇宙的资讯与构想。人脑受到天体星球运动的支配,是宇宙的一部份,而且具备着和所有波动同频道的机能。如同收音机一样,调对了频率,就能清晰的接收到讯息一般,冥想就是调整自己与宇宙波动的一个方式。所以,冥想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一种接近纯真和无穷力量的源泉的体验过程,超我的概念就是在冥想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虽说是冥想,但其方法很多不胜枚举。有坐禅的冥想,也有站立姿势的冥想,甚或舞蹈式的冥想。还有,祈祷也是冥想、读经或念诵题目也是冥想的一种。如果采用不合乎自己的冥想法时,不但有痛苦,而且更是白费心力,最后只有带来身心的疲劳。凡是可以达到“无”心,也就是能够停止低我意识(左脑意识)的活动,任何一种冥想法都可以,也是对其人的最正确冥想法。不过,这种合乎自己的冥想法只能靠自己的感性来判断,别无它法。另外,《 脑内革命》作者春山茂雄认为,看部喜欢的电影、听听最喜欢的音乐 ( 古典、爵士)或是兴奋的计划自己的未来,都可以算是冥想的方式。

我喜欢静坐式的冥想(应该属于上述“坐禅冥想”),这种方法非常简单,选择夜深人静的时候,傻傻地坐在那里,任由思绪飞扬,静静地左脑平静下来,右脑开始活动,这一点你可以感觉到。因为人类有两个上脑,每一个上脑倾向于处理不同的智能,两部分的结合就是一个复杂的神经中枢,又称为大脑皮层。通过大脑皮层,大脑传递着数量惊人的信息和数据。一般来说,左脑创造词句,右脑创造图画。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大脑用10个不同的智力技巧加工和储存信息。右半球:图像、想象、色彩、韵律、空间。左半球:数字、词语、逻辑、排列、细节。右脑活动往往是我们获得灵感的开始。

冥想可以让我们的左脑平静下来,让意识听听右脑的声音,这样我们的脑波会自然地转成α波。当脑波呈现为α脑波时(特别是中间α脑波),想象力、创造力与灵感便会源源不断的涌出,此外对于事物的判断力、理解力都会大幅提升,同时身心会呈现安定、愉快、心旷神怡的感觉。

许多企业决策者都有过冥想的体验,他们需要通过冥想清理自己的杂念,厘清思路,认清方向,进行决策定位。在这种情况之下,冥想的作用是巨大的。甚至一些IT精英如比尔·盖茨、乔布斯都经常要选择一段时间远离尘嚣,作一段时间的冥想。特别是要做重大决策的时候,更是要排除各种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