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虽然收红,目前仍在头部!


  上周五基于技术面的分析,得出今天收红的判断,今天在重大利空的作用下,股指低开,开在如图2月6日的1*1江恩角度线和回归通道上,这表明,股指开盘甚好,预示一天将会有较艰的表现,本人盘中即时分析密切关注大盘的一举一动,及时通知了学员。此次央行打出组合拳,在历史罕见的打压下能走出如此行情实属不易,但市场分歧依然较大,因此在还沒能有效突破历史大的江恩波浪三线和江恩通道,因此目前股指仍在顶部。在股指在顶部,没有变顶为底的过程中,买入股票是不成熟的表现,卖出股票是不谨慎的表现,这个投资理念,我想基本上没有人遵守,以涨喜以跌悲,正是股民人性弱的表现。在学员中也屡次出现此错误,没有办法。其实,等大盘方向明确时,走稳时再操作,对于散户来说是一个好的选择。

附:  期待税负痛苦转为国民福利                       

    《福布斯》在报告中指出,中国今年的表现有明显改善,它展开的税务改革计划,使税负痛苦指数下降了八点,在全球排名从第二位退到第三位。税负轻重标准在于百姓福利,现在该是用“国家的善意”来理疗国民税负之痛,让税负“痛苦”转为国民福利来实现最高层次和境界的社会公正,即“善意的国家”的时候了。
    《福布斯》最新出炉“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最新一期的《福布斯》发表的2007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继续是亚洲经济体中税务最重的国家,全球排名第三,税负痛苦指数是152。
    在我国,税负水平高低的判定,历来颇具戏剧性。坊间与政府对于税负的轻重,之所以总是各执一词,没有一个莫衷一是的说法,是有原因的。首先,由于存在某些制度漏洞,政策随意性大,存在操作空间和权力寻租空间,老百姓的实际税负,远远要比字面上的统计数字大得多。在2005年,虽然全国税收收入总和同当年的GDP比,只不过为15.8%,但是,民生客观上承担的“实际税收”,往往有重要一部分往往被忽视了,比如那些名为“收费”实为税收的各权力部门名目繁多的管理费、罚款和赞助费等。而这些“税收”是不“开条”没有发票,是显示不到税负统计中的。这种税负是一种绝对的沉重。
    此外,还有一种税负的相对沉重。换句话说,就是企业和居民缴的税越来越多,而国民所享受到的回报,也就是说国民福利却没有随着税负的增长而水涨船高,老百姓无法从这种“高税收”中获得高福利,陷入一个高税负、低福利、低保障的陷阱,国民在心理上也随之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和税负相对加重的感觉。
    按理说,税收的天赋原则应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如此,即使一个国家的税收再高,也不会因此而成为百姓的负担,相反老百姓却能从一种“高税收高福利”的体制中获益。但是,据7月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在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例,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一,国家仍缺乏兜底儿的东西。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全国一年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吃掉一个三峡工程;每年公车消费3000亿人民币,占财政收入的13%;党政干部公费出国考察一年2000亿元;世界银行估计,“七五”到“九五”期间,我国投资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大约在4000亿-5000亿元。
    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老百姓承担着高税收,另一方面税收的钱却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在基本民生的投入上,而是用在了与国民福利无关的其他方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公共产品提供不足,公众就无法从一路飙升的GDP和税收增长中享受福利,从而出现工资收入缓慢增长,居民生存成本节节攀高,教育成本以及医疗费用的不堪重负,贫困生缴不起学费上不起学等现实景况。在这种情况下,国民的税负不沉重才怪。
    《福布斯》在报告中指出,中国今年的表现有明显改善,它展开的税务改革计划,使税负痛苦指数下降了八点,在全球排名从第二位退到第三位。笔者认为,国民税负之痛关键不在税制改革,而在于如何将高税负转化为高福利。所以,我们在检讨税收政策的同时,应该反思如何将国民税负“痛苦”转为国民福利。因此,理疗国民税负之痛,是一个税制问题,更是一个关乎社会公平的恢弘命题。而社会公平的最高境界,是所谓“善意的国家”,即以公共福利最大化为其效用函数的国家,能够洞察公共事务的性质并能够充分解决公共事务问题的国家。笔者认为,税负轻重标准在于百姓福利,现在该是用“国家的善意”来理疗国民税负之痛,让税负“痛苦”转为国民福利来实现最高层次和境界的社会公正,即“善意的国家”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