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我到双河工作已经近四年了。这里秀丽的风光,勤劳的人民,厚重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近日拜读了《双河镇志》稿,使我大开眼界,思绪万千,进一步了解到双河有如此丰厚的内涵,获益匪浅。
志书记述了双河镇悠长曲折的历史,多姿多彩的景点,众多重要的人物,丰富耐读的文献,以及当今建设的诸多方面。躬行其境,又研读其书,对了解双河的古今,净化人们的心灵,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志书以时间为线索,以史实为主体,主要记录了双河自民国以来各方面的变化,特别是解放以来的巨大变化。作为一个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镇,在解放五十多年后却未见有方志编纂,着实有些遗憾。如今,厚实的《双河镇志》即将问世,可以填补这个空白,提高双河镇的文化品位。
志书秉承以人为本的编撰宗旨,在记录双河的发展与变化、自然与地理的同时,由物及人,重视记录人物的活动。在人物中,有古代人,有当代人,或立传,或入志,人物众多,千姿百态,洋洋大观。在这些人物中,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所有这些都为双河增加了人文的厚度和瑰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
修志为用。志书不仅是一项传承文明、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同时具有现实的实用价值,可以为官民所用。书中对双河建设与发展历程的记录,可以让人们“观国运之所以兴衰,人事之所以成败,人德之所以邪正,于极微之萌芽,而洞察其所以然。”书中对各景点的记述,无疑是人们游览的极佳向导,对实施双河“旅游兴镇”的发展战略将大有裨益。书中大量的诗词、文献辑存,可以引人入胜,陶冶人们的情操。
修志不易,志在人为。《双河镇志》的顺利问世,体现了县委县府领导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重视文化建设。《双河镇志》虽属省、市、县三级志书以外的小志,但小志不可小看,其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彰显。编撰者沈勤功同志从事方志事业多年,曾参与《长宁县志》的编纂。编撰者熊良玺同志是家学渊源,其父亲曾出任过民国时期长宁县修志局局长,对方志撰写颇有心得。两位同志主编《双河镇志》,历时两年,孜孜不倦,矢志不渝,终于成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志书的出版发行,得到了双河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彭久高先生,从校稿、策划到发行,他倾注了许多心血,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胡适说,“历史是一个任人妆扮的小女孩。”的确,历史实体存在的复杂丰富性,以及人类认知的片面性,会导致史学解释难以避免的见仁见智的随机性。我们的工作难免纰漏,我们真诚的欢迎所有的批评与意见。
读完此书,所有的双河人,或者说与双河有缘的人都会激动。让我用杰出史传家朱润东先生的一段话来结束我这篇序:
“整个的中国,不是一家一姓的事。任何人追溯到自己的祖先的时候,总会发现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实;有的显焕一些,有的黯淡一些。但是每当我们想到自己的祖先,曾经为自由而奋斗,为发展而努力,乃至为生存而流血;我们对于过去,固然看到无穷的光辉,对于将来,也必然抱有更大的期待。努力呵,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