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深夜的拜访


一次深夜的拜访(标题)

《外资做庄中国股市揭秘》背后的人和事(之四)

 

当我再次拨通戴奕的电话时,戴乐了。

戴说,在前两次核实相关事实的时候,他有点紧张,因为他从来没见我如此认真过。

我也乐了。我说,这是最后一次,请你配合。我毫不夸张的说,这也可能是中国新闻史上审核新闻稿最为仔细一次——仔细到一字一句,仔细到每一个标点符号。

 

“张先生绘声绘色讲述的同时,点开一个券商营业部的股东账户名单,数个股东账户身份证号码随之闪出。 仲恺在线论坛6R0S%J3Xv{ u"R}
引人注意的是,这些身份证中有4个均显示为1986年出生,而且都来自于河南某市。”(原文)

 

“河南某市是哪里?”我问道。

“身份证中的那些人名字叫什么?”我再问道。

在得到确定的答案之后,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稿子当晚顺利排版。明天就要清样送到印厂。

“一个十几亿美元的境外资本如此轻而易举进入到中国股市?我们那么多监管部门都不是‘吃白饭的’。那么大的监管力量怎么会‘视而不见’?这条鱼难道就这么轻易地‘跳到’我们的锅内?”

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我还是有点紧张。

我拨通了赵刚的电话。

在韩总的“四条铁律”之下,寻求内部沟通成了我们所依仗的唯一渠道。

当我把我的疑虑说给赵刚时,赵给了我长时间的沉默。

“寻求第三方佐证!”我读懂了赵刚的沉默。

“不能使用网络,不能让第五个人知道。”在如此约束条件之下,赵刚主动请缨,要当晚会一会圈内的高手,将文章中有“疑点”的地方一一摘出,在不暴露文章内容的情况下,要当面请教圈内高手。

这个人一定要是绝对的业内人士,最好是操盘手——因为很多问题都不是理论问题,是操作问题。比如交割单,现在还需要打印交割单吗?

赵刚一个又一个提名被否定。当时已是晚上10点多钟。

“无巧不成书”。就在此事,一个电话及时救场。我的一位朋友来北京出差,现正在北京。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的这位朋友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在证券业内打拼,属于相当资深人士,要理论有理论,要操作有操作。

我把这消息告诉赵刚时,赵乐了,说:“看来,今晚我要睡个好觉了。”

当我同朋友谈完,已经深夜了。就在我经过长安街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杨广。一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联想。

杨广无道,民不聊生,激起叛乱无数。

当杨的最亲信大臣宇文化及,率领禁卫军入宫密谋叛乱时。杨的一个宫女得到了消息,她的忠心使她在第一时间向杨报告了这一叛乱。没想到的是,杨因无法处理而大怒,反而将宫女处死。

那位宫女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因传递正确信息而招致杀身之祸之人。她的不幸在于,她的主子到死都不敢正面现实。

柏杨在他的《中国人史纲》中还讲到一例。秦始皇的孩子胡亥统治下的帝国四处烽火,但各地官员给胡亥如实报告叛乱消息,胡亥当时就把他们送到监狱中。于是,在一个“四面楚歌”的帝国中枢,到处是国泰民安的奏折,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下,秦帝国迅速脱离了航线,驶入浅滩,向着狰狞的礁石撞去,谁也无法拯救。

《中国经营报》刚好相反,属于真的勇士——敢于直面现实,不管现实有多么复杂。这也是他长盛不衰的法宝——还真是应了西方那句名谚:“如果妈妈说爱你,请核实这句话。”

《中国经营报》做到了。

 

(明天接叙之五,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