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房事5大“冤案”,害苦多少人?
(昆明张三2007年终总结系列篇)
文/昆明张三
2007,即将成梦。
2007,即将回首不再。
2007,我关注两大领域:房与股。
因为房关乎民生之最大基本影响面,故,今先总结2007房事。权当2007昆明张三之年终总结起篇。
2007年的中国房市,充满了欺骗,充满了失误,进而对民众选择买或者弃,成为误判。
这些, 有经济学家的责任,也有媒体的责任。
既然2007已即将成古,现在的反思和总结,于是便显得重要。
笔者对2007年的中国房事做了哈简单的总结,归为5大误判,与广大博友分享,倘若总结的不对,请大家指正。
第一大冤案:炮轰任志强。
2007年7月18日, 任志强在2007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说,“北京的房价还要涨,没买房的人都亏了”。
话音刚落,网络一遍臭骂。可后来的事实是,北京房价连续几个月依然维持上涨态势,尽管目前北京房价陷入微妙状态:价涨量跌。现在看来,网友错了。
事实上,任志强这些年说了很多实话,但都一直遭遇误解。这是个悲哀。
比如:2004年12月12日,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中国大饭店举行。任志强在会上说:地产商只盖最好的房子,并且只有把这些房子高价卖给富人,政府才能把更多的土地出让金转移到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中去。任的说法遭到前所未有的猛烈抨击,也被专家认为是“一派胡言”。 当时经济学家易宪容是这么说的:“居住权是民众最基本的生存权,如果大多数人的居住权都得不到满足,经济发展就失去了可持续的基础,这与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的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当中国房地产泡沫戳穿时,最后受害的只能是购房的弱势民众。 ”
现在来看,中国房地产泡沫还没被戳穿,群众已经受害了。
比如:2006年7月26日,在一次业内论坛上,不在公开场合发言已有很久的老任说,“开发商不是傻瓜,如果房价会下降,那就不盖了,为什么要盖这么多卖不出去的房子?如果真是小户型达到一定比例,市场不好了,发展商就不会去投资了。”
和往常一样,老任先是被网上如潮的骂声淹没,继而是雪片般的檄文飞来。后来据说老任的言论引起了建设部主要领导的严重关注,他为此专门写了封致歉信给建设部领导,表示华远地产将身体力行小户型,并辩称自己的言论是被媒体误解。
显然,任志强在2007年的话同样也是实话,假设老百姓听了,可能现在就赚了。可惜,大众误解了任志强。这,应该算是2007下半年房事第一大误判。
第二大冤案:太相信广州市长的话了。
今年年初, 广州市市长张广宁提出:将调控广州房价,并快速出台关于稳定住房价格的“穗七条”。由于外界报道是“广州市市长承诺要控制房价”、 “广州市市长劝市民不要买房”、“关于单位自建房相当于开历史倒车。”
张广宁后来特在人民网解释当时并不是说要把房价降下来,而是表示“现在广州房价的增速是比较高了,但广州市政府会按照中央要求、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压低房价,起码要稳定到一个合理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是提醒“要买房的中低收入的市民不要着急,政府会提供经济适用房。”
现在看来,张市长所谓的压低房价表面有初步成效,比如目前广深房价已经出现下跌现象,但这一现象尚需要观察。不过总体来说,我们对张市长的话也不能太过于相信。
第三大冤案:外地人背高房价黑锅。
建设部副部长齐骥8月3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些城市房价上涨得比较快,外地人到这些城市购房比例比较高,这是房价上涨的很重要原因。
建设部把房价上涨看成是外地人的购买造成的,现在来看,不去追究地价有多高,炒房者有多少,而把房价购买者之一的外地人当成高房价罪魁祸首,实在莫名其妙,或者说,建设部没弄清房价高涨的原因何在。这应该属于2007建设部对房价的最大误判。
第四大冤案:未婚女青年推高房价。
12月,万通集团主席冯仑在一次论坛上说,现在房价上涨跟需求有很大的关系,需求至少少算了50%,如果政府说有100个人要买房,实际要买房的至少有150个。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住房需求,跟“未婚女青年推动房价上涨”分不开。随便问周围的未婚女青年,很多人结婚的要求就是首先要有房,至少要交得起首付,这是普遍现象。他认为,如果政府强制规定35岁才能买房,将降低对住房的需求,从而降低房价。
在对高房价“病急乱投医”的年代,房地产商冯仑的偏方实在令人发笑。
假设把高房价的罪归在未婚女青年上,与建设说外地人是高房价祸首一样站不住脚。
第五大冤案:广深房价假摔与深圳楼市拐点。
与前面四大误判不同的是,这个误判尚未有正式结论。
但有几点值得提出关注。
一:王石承认拐点出现与证券日报19日报道“拐点论只是向国家调控表态”的矛盾。
二:万科楼盘广深降价与新进入地产行业的巨头做空楼市期待收购土地用心。
三:房贷是银行最好的收益和业务与央行列举房地产8大罪状的矛盾。
基于这三个矛盾,估计深圳楼市拐点的争论就是一场“房价假摔”下的过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