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佑善演讲:销售就是“谈恋爱”


销售就是“谈恋爱”

欧阳君山

 

按:这是1026日晚,再一次应邀在善佑善会馆所作的演讲,也再一次赢得听众的满堂喝彩。总结一下,迄今为止,对欧阳君山演讲可能最高的评价:“领袖风范,王者气概!”(价值中国网总裁林永青先生)或许最低的评价:“离像李燕杰那样的演讲大师还有一段路要走!”(央视网络电视法制频道副总监张普随先生)最常见的评价:“激情澎湃,掷地作响!”   

 

根据《天下事——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对人性与人际的推演,本次演讲再次阐述了我对销售的新锐看法:本质上看,销售是让顾客发现自我;方法上讲,销售是“谈恋爱”,真心爱人是最重要的。

 

这是一次示范性推广演讲,定向邀请在销售、管理、培训、咨询、励志、论坛、讲座等行业或机构的一线实际工作者参与,到场的嘉宾包括咱们价值中国网总裁林永青先生和价值中国网专栏作者卫战胜先生,主要嘉宾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褚武军  善佑善集团董事长、北京市工商联清华园企业家商会执行会长

孙欲晓  北京博爱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中央电视台特邀心理咨询专家

党大建  北京理德涉外咨询服务公司总经理

林永青  价值中国网总裁

李文明  北京华本房地产企业家俱乐部董事长

王学会  北京光明格致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经济与法制》主编

张普随  央视网络电视法制频道副总监

周远航  北京东方挪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卫战胜  上海亿航投资公司副总裁、软资中国首席投融资合伙人

唐寒冰  联合证券投资公司投资经理

李叔阳  “人生彩排”总教练、哲学博士

雷超银  北京圆筋髓养生文化中心主任

雷淑 联合证券投资公司投资经理

郭振海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高级工程师(冯世良秘书长特派代表)

周盛平  新华社记者、《半月谈》(内部版)编辑

   中外名流网总裁

   容易书院院长

   全国高技术产业化协作组织战略研究室副主任

母玲玲  “一大把”网站企业管理频道编辑

    北京冠五洲生物科学研究院院长

    善佑善商务会馆总经理

 

[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静

 

[主办]

善佑善创业部落

 

[协办]

“一大把”网站(视频支持)

价值中国网(内容支持) 

 

[平媒支持]

《今日关注》

 

敬请各方关注欧阳君山的下一次演讲!

 

 

 

1.销售有形无形

2.上等销售——做局

3.勤奋斗不过好心

4.人人围着自己转

5.耶稣基督最自私

6.“君子国”的麻烦事

7.超越自私:卖到心里去

8.销售就是“谈恋爱”

 

 

 

销售有形无形

 

什么是销售?

 

销售就是卖东西呗,还能是什么呢?有朋友可能要不屑地说。

 

这绝对是个标准答案,但问题是:怎么卖?

 

我们不妨先对销售来一个梳理,按有形无形的程度,我觉得至少可以把销售分为三等:

 

下等销售:吆喝!“办证!办证!”“要不要发票?“香蕉一元钱一斤罗!”“服装放血大甩卖!”这一些销售都是吆喝,是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走在路上,来到市场,乃至坐在家里,都可以见到这样的形形色色的吆喝。这种销售是有形的,它直接叫喊要卖东西。

 

中等销售:勾引!“做女人‘挺’好!”“农夫山泉有点甜!”“”这一些销售都是勾引,也是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的。真正有品味的广告最善于在勾引上下功夫,隐匿重点,展示诱惑。正如美国营销大师爱玛·赫伊拉曾说到的:“不要卖牛排,要卖嗞嗞声。”

 

据称曼谷有一家餐馆门前摆着一口大缸,在盖子上有一块牌子上写道:不许偷看!过路人都觉得好奇,总是跑过去掀开盖子往里看是什么东西。结果里边有一杯啤酒和另一快牌子,上面写着:本店啤酒清爽宜人,5元一杯,欢迎进来品尝!这可以说是个典型的勾引。

 

平常的生活也触目可见勾引销售,比如说公鸡看见不远处有母鸡,它可能就地展示羽毛,或是昂首长鸣,甚至装着发现了食物的样子,在那里瞎叫唤。这实质上也是销售,是典型的勾引销售。勾引不是有形的,因为它没直接叫喊要卖东西,但它还不至于无形,大家都知道这是要卖东西,它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

 

上等销售——做局

 

真正的无形销售是第三种:做局!你根本看不明白这是在卖东西,而只有当你掏钱把东西买到手时,你才可能意识到这是销售,但你心甘情愿,它始终没有叫卖,故而是上等销售,我称之为“做局”。咱们曾学过的《触龙说赵太后》就是一个无形销售的好案例。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儿子孝成王继位,但年纪太小,所以由赵太后执政。这个时候,秦国见赵国新旧交替,动荡不安,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攻赵国。赵国于是向齐国求救,而齐国则要求赵国让孝成王之弟也就是赵太后最小的儿子长君押作人质。赵太后溺爱小儿,不肯让长君去做人质,坚定地表示:齐国若必以长君为质,兵乃出;谁若说必以长君为质,老妇必唾其面,形势十分紧张。左师公触龙是怎么说服情绪高昂中的赵太后的呢?

 

触龙首先是假痴不癫,面对盛怒的太后,触龙一开始完全藏起自己的来意,不提长,甚至不谈秦军围赵的险恶形势,而是像两个普通老人见面一样,互致问询,嘘寒问暖,以缓和谈话气氛。这可以是劝说的准备阶段。

 

然后触龙是暗渡陈仓,他从自己为幼子找工作开始,自然而然地聊到谁更爱幼子的话题,并顺水推到赵太后对燕后和长安君的不同爱法的辩析,于浑然不觉中讨论到太后要如何怜爱长君的焦点问题。这可以说是劝说的实施阶段。

 

触龙最后是上屋抽梯”,触龙上一阶段赵太后对燕后之爱的正面例子,扩大战果,谈到当前赵王和诸侯子孙后继无人的现实,有力地论证到爱子孙就要为之谋计深远的观点,到这步田地,赵太后也恍然有悟,也完全没有别的退路,主动接受了派长君暂押齐国的主张。这可以说是劝说的完成阶段。

 

《古文观止》后来在评说“触龙说赵太后”时有这样一句话:“左师悟太后,句句闲语,步步闲情。”这是非常贴切的,它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典型的无形销售。我愿意在这里再为大家补充一个现代案例:

 

有一位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好多家公司都不中。思来想去,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去求职。   

 

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对他来说,这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但他仍干得一丝不苟。

 

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这时,他亮出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工作和职位。   

 

又过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独到而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的大学生高明。这时,他亮出了硕士证,老板见后又提升了他的职位。

 

再过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远不一样,就对他“质询”,此时,他拿出了博士证。这时候,老板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并大大提升了他的薪酬。

 

大家还认为是销售就是卖东西吗?我要告诉你们,销售根本不是卖东西,而是始终以顾客为中心,一步步地启发和引导顾客去发现,发现新的价值,乃至发现顾客自我。如果销售就是卖东西,世界上为什么这么多顾客的确需要的东西却卖不掉呢?就像赵太后一样,她的确应该派出长君去齐国做人质,这是当时唯一的选择,可为什么她不这样做呢?在左师公触龙之前,别人也无法说服她这样做呢?所以说,我们如果有幸卖出了一点点东西,请千万不要贪天之功,因为不是我们卖出了东西,而是顾客买进了东西,是顾客发现了自我:“哦,这就是我!”“哦,我原来是这样!”“哦,我原来需要这个!”“这正是我在寻找的呀!”

 

这也就是我对销售的定义:启发并引导顾客发现自我!在销售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要以顾客为中心,从他那里来,到他那里去,本质上这是一个做人的工作,是一个让顾客发现自己新价值的做人的工作,而不是一个卖东西的工作,从而也就决定了:销售本质上帮助人向上成长!做局之所以是上等销售,就在于它是帮助顾客自我发现和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所谓“创造需求”纯是欺人之谈,如果顾客原本不存在相关需求,怎么创造?

 

勤奋斗不过好心

 

就是我不这样讲,一个真正有经验的销售员,也都能够感觉并认识到做人在销售中的重要性。且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街区,有两个报童,一个叫王勤,一个叫李德,他们卖同一份报纸。显而易见,二人是竞争对手。

 

王勤非常勤奋,每人沿着街道,边走边叫,嗓门很响。可每天卖出的报纸并不多,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

 

李德一片好心,除每天都沿街叫卖外,他还每天坚持去一些固定场所——如社区健身的地方,先给大家分发报纸,过一会再收钱。

 

就这样,李德地方越跑越熟,卖出的报纸越来越多。当然,也有些损失,如有人拿到分发的报纸走了,或是把报纸扔了,但损失很小。

 

渐渐地,李德的报纸越卖越多,王勤卖出去的越来越小,不得不另谋生路。

 

李德用一片做人的好心战胜了王勤做事的非常勤奋,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第一,在一个固定地区,对同一份报纸,读者对象是有限的,买了我的,就不会买你的,我先把报纸发出去,拿到报纸的人肯定不会再去买别人的报纸,这等于我先占领市场,我发的越多,对方的市场就越小。

 

第二,报纸不像别的消费品,需要复杂的决策,而是随机性购买多,一般也不会因质量问题而退货。更重要的是,一份报纸五六角钱,大家也不会不给钱。今天没零钱,明天也会一块给,谁会为一张报纸难为一个小孩子呢!

 

第三,即使有人看了报,但退报不给钱,也没什么大不了。一则报纸总会有些积压,与其积压,不如与人一看;二则他已经看了报,肯定不会去买别人的报纸,还是自己的潜在客户。

 

显而易见,王勤的失败是一点也不委屈的,李德的成功是一点也不侥幸的,因为销售本质上就是做人,只有让别人接受你这个人,顾客才可能接纳你的产品,很少不接受你这个人而接纳你的产品。

 

人人围着自己转

 

那究竟要怎么样做人呢?首先要认识人,古希智慧女神雅典娜神庙上刻着唯一的神谕:“认识你自己。”这是非常正确的,我们最大的失误其实就在于不认识自己。“嫦娥一号”已经绕月飞行,但我愿意借此机会再一次向全人类呼吁:当前人类之急不是外探太空,而是反察己心!

 

究竟人自己是什么呢?中华民间有句古话非常有名,叫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把天上的星星与地上的众生对应起来。这句话非常有意思,因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众生的确相似,而且整个星空图景和整个社会图景也相似。

 

当我们通过望远镜探视浩瀚宇宙时,首先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星点点,或明或暗,似乎毫无规律,也似乎不大动弹。但如果我们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芸芸星球都在转动,它们的转动既有围绕自身圆心的自转,也有围绕自身之外某一个圆心的转动——因为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星系,而一个个星系也在转动——它们围绕更远处的某一个圆心转动。就这样一个圆圈套着一个圆圈,所有的星球都在作圆运动。

 

当我们在某一个高处比如北京中央电视塔俯视人寰,首先看到的也是密密麻麻的芸芸众生,熙来攘往,似乎也毫无规律,就仿佛一锅沸腾的水。但我们如果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芸芸众生都在转动,他们的转动既有围绕自身圆心的自转,也有围绕自身之外某一个圆心的转动——因为他们分属于不同的组织,而一个个组织也在转动——它们围绕更高处的某一个圆心转动。就这样一个圆圈套着一个圆圈,所有的众生都在作圆运动。这不正是宇宙星空图景吗?

 

当然,天上人间的区别还是有的,星球圆运动的圆心是明白而实在的,就拿地球来说,地球自转的圆心是地心,公转的圆心是太阳,整个太阳系公转的圆心也实际存在于银河系的某个地方,这些圆心都是明白而实在的。可人作圆运动的圆心是什么呢?

 

先看一个事实。在现实生活中,哪一个字的使用频率最高呢?纽约电话公司曾就此一问题在电话对话中进行过一次详细调查,结果发现是”——“500个电话对话中被使用达3950次之多。不知道英文的”——“I”——有没有什么来历,但“I”就这么简单的一竖,最容易书写,是不是也因为“I”——“”——的使用频率最高?

 

人作圆运动的圆心就是,即是说,人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而转。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早已经旗帜鲜明地指出这一点:毫无疑问,每个人生来首先和主要关心自己。说句实在话,不关心,还关心谁?!谁还关心?!

 

两千多年前,太史公说过一句非常漂亮的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以肯定,司马迁一定也是在某一个高处俯瞰尘世而舌灿此花的。但这句话还不够彻底,还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如果赤裸赤裸地说,那就是:天下熙熙,皆为来;天下攘攘,皆为往。

 

当久日不见的朋友相遇时,我们常常会问候说:最近忙什么呢?对方往往会回答说:哎,瞎忙!你呢?我们也往往回答说:哎,也是瞎忙。这绝对是客套话,在这个世界上,可能会有不成功的忙,但绝对没有谁会瞎忙,都是在为忙。笔者给一位老同学打电话,原本是想问一下近况,顺便聊聊,没想到他劈头就问:哦,有什么事吗?你看看,有谁会瞎忙呢?!

 

人的一切——从大的方面的信仰、理想、追求、目标等,到中的方面的学习、工作、社交、爱情等,到小的方面的吃饭、穿衣、睡觉、休闲等,以至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句言语和每一个举止,都是围绕着而转的,绝对没有无缘无故的瞎忙。就像是一个黑洞,吞噬着人的一切,任何东西都逃不了。

 

耶稣基督最自私

 

相对于人世间其他的东西而言,爱情常常与奉献联系在一起,被认为是神圣的和纯洁的,但爱情是不是就真的能脱离呢?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之王”,当时就名闻遐迩。有一个贫穷的女工常常读他的小说,不知不觉中竟深深地爱上了他,日思夜想,最后决定以身相许,哪怕就是当莫泊桑的女仆也行。

 

一天,她勇敢地前来看望莫泊桑。开门的是他的一个朋友——一个小痞子,莫泊桑当时出门了。这个小痞子发现这个年轻的女来访者颇有几分姿色,又不认识莫泊桑,他也知道莫泊桑还没有女朋友,于是就故意骗她说:“莫泊桑陪他的情人到哀特列塔去了!”

 

就这么一句话,不幸的女孩立即晕倒在门槛边。小痞子趁机扶住女孩,送她回家,假惺惺地哄她,劝她,安慰她,直到使女孩委身于他。

 

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不幸的女孩后来竟沦落为娼妓。当莫泊桑知道这一切时,早已来不及了。

 

如果爱情真的神圣和纯洁,女孩会因莫泊桑已经有情人——准确地说,是听说莫泊桑已经有情人——而一下子就晕倒吗?不客气地说,女孩所谓的爱并不是什么真爱,而是一种占有的欲望。想说的是,爱情曾经被多少文学家们吹捧得神圣而纯洁,但如果不是冲而来,想摆脱,那就让爱情见鬼吧!

 

耶稣基督可能算得上有史以来最无私的人,还不像雷锋同志搞区别对待,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如冬天般的冷酷,耶稣是对任何人都没有仇恨,而只有理解和怜悯,人家打他的右脸,他把左脸也送上去。特别是耶稣临死时那一番话更是让人感觉他的博大和无私,他原本可以不受死,可他从容赴难,当以色列人把他钉上十字架要他的命,耶稣慷慨悲叹: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对这样一个人——更准确地说,对这样一位神,我们还能说他的一切也是围绕着在打转转吗?笔者曾参加了一些基督教会活动,与弟兄姊妹论基督之道。有一次一位小姊妹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耶稣基督其实是最自私的,他生怕世人在罪里面不能自拔。小姊妹的话常常富有灵性,的确,耶稣基督的一言一行,包括他最后的受难,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缘有故的,这也正是他临断气之前大声呼喊成了!的一个原因——耶稣基督心中实质上有着最坚定的

 

所以说,我们认识自己的第一个要点就是:每个人都围着自己在转,也可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君子国”的麻烦事

 

曾有理想主义者设计人都围着别人转的事,结果怎样呢?有本小说叫《镜花缘》,是清朝文学家李汝珍写的,我们通常所讲的君子国可能就是出自于本书。该书讲的是一个叫唐敖的人游历海外的故事,主要介绍海外各国的奇风异俗,所谓君子国正是唐敖游历的第一个国家。

 

君子国真的是个个君子,人人以吃亏让利为乐。《镜花缘》第11回就讲了一名在衙门当差的小兵买东西的情形:小兵手里拿着货物对卖货人说:老兄如此高货,却讨恁般低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若再过谦,那是有意不肯赏光交易了。

 

那卖货人也风度翩翩,连忙答道:既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已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况敝货并非言无二价,其中颇有虚头。俗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今老兄不但不减,反要增加,如此克己,只好请到别家交易,小弟实难遵命。

 

只听那小兵又说: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说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凡事总要彼此无欺,方为公允。试问哪个腹中无算盘,小弟又安能受人之愚哩。

 

就这样谦来谦往,谁也不让,那小兵最后赌起气来,照数讨价,拿了一半货物要走,卖货人哪里肯依,一口咬定价多货小,把人拦住。最后,路旁走过两个老翁,经过好一阵折腾,要那小兵拿了八折货物走了。

 

看,即便是人人为别人,人还是要起纷争?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直接人人为自己呢?如果说真的存在一个造物主的话,造物主在设计人性的时候,其实是非常英明的,这就是老人家选择了人性自利,而不是人性利他,因为人人如果都需要利,那他利明显不如自利更节能,更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事实上,作为人的圆运动的圆心,是一个基点,不可或缺。如果没有,人就自转不起来,陷入一片混沌,根本就不是人了。就像下面故事中的当下禅师,浆糊一团。

 

有一个人,特别健忘,后语忘前言,后行忘前动,人们美其名曰“当下禅师”,意思是说他惟一有的是当下,过去过去也,未来未来也,当下就当下。

 

有一天,当下禅师提着刀,兴冲冲地往前走,干什么去?到竹园砍竹子去。刚到竹园里,突然腹内嘀咕,大便要出世了。当下禅师立即把刀抛在地上,扯开裤子就来。园中竹子依依,一派苍翠,蹲在地上随便的当下禅师忍不住遗憾:“今儿我要是带把刀来了,那多好啊!”

 

随便完成后,当下禅师看到旁边的地上正躺着一把刀,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嘴里面叫道:“啊,吉人天相,不知道谁的刀掉在这儿呢?”他抓起刀来,装模作样,跃跃欲砍,没想到一脚踩在自己刚才“随”的大便上,狠狠地跌了一个“狗啃屎”。当下禅师伤心地从地上爬起,破口大骂道:“谁家狗娘养的种,在这道路正中撒大粪!”

 

这就是一个不作圆运动的人,因为他特别健忘,根本就不能够形成一个圆心——“。难道我们不觉得这样的人才可怕吗?你刚刚请他大吃大喝一顿,他嘴巴一抹,就不认识你了,更可能把你臭骂一顿,甚至舞手弄脚的,你咋办?

 

自利可怕吗?一点儿也不可怕,恰恰相反,人性自利可以说是社会之幸。因为人性自利,那我们就可以把握住人,进而驾驭住人,而这不正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吗?设若一个人高深莫测,神龙见首不见尾,根本把握不了他的运动轨迹,更看不到他什么圆心,那才是真正的麻烦事。

 

话说到这,想起远华大案的主犯赖昌星。撇开政治、法律和道德而言,赖昌星之所以能把腐败事业做得那么大——事后拍卖赖昌星的非法所得,厦门市财政局收入过亿,的确也因为赖昌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说过一句非常明心见性的话:不怕领导干部讲原则,只怕领导干部没爱好。谁会没爱好呢?有的人都有爱好!赖昌星通过把握人的爱好,最后把一大批党政领导干部控制在他的旗下,为其所用。

 

超越自私:卖到心里去

 

难道自私自利就是人性的全部?非也!一个销售要成功,不只是要想到别人的自利,更重要的是,必须超越自己的自私。只有超越自己的自私,你才能够把自己卖到别人心里去。

 

那究竟如何超越自私呢?总的来讲,一个人如果能够事事做到从另一方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事情——如果没有理解错,毛主席所谓的“为人民服务”本质上就是这一意思——这个人可认为已超越自私,能够卖出自己。具体地讲,判定一个是否超越自私,可看以下几个指标:

 

.看他对另一方是不是讲谦虚。

 

一上来就是自己,而且一路上下去也是自己,滔滔不绝地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人可能要认为这是智者或大师,事实上,这最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个场景:躁狂病人走进了心理疹所。

 

夫子云:“文质彬彬,然君子。”一个超越自私的人可能更愿意先给另一方机会,这应该不只是礼貌,也是客观而全面地了解另一方的必要。不管一个人自认为多牛,都应该给另一方机会,如果连机会都不愿给一点,不是自私,还是什么?

 

.看对另一方是不是察优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家都认为这句话是告诫世人要虚心学习,不错,但学习什么呢?这句话更可能是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另一方的优点和长处,懂得欣赏和尊重另一方。

 

应该说,人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甚至相当一部分还显而易见。一个人如果不能够发现另一方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很可能就是私意蒙蔽。极端自私者当然就是所谓“攻其一点,不计其余”了。

 

.看对另一方是不是有和气。

 

有无和气是判断一个人人格修养成熟与否的根本指标,一个人没有和气,不管他自认为怎的咋的什么的,原则上都是血气之私。紫禁城最核心的三大殿皆以“和”名,曰“太和”,曰“中和”,曰“保和”,匠心独运也。

 

一触即跳,愤然作色,这样强大的“我执”,不是自私,还是什么?即便是“愤”,也应该是在和气着愤,要正!《呻吟语》云:“当可怨、可怒、可辩、可诉、可喜、可愕之际,其气甚平,这是多大涵养。”真良言也!

 

.看对另一方是不是善启发。

 

一个超越自私的人会有比较强烈的爱心,能够放下自我,搁置争议,存异求同,从另一方的角度乃至另一方既有的东西来进行启发,增量推进,循循善诱,渐入佳境。

 

与循循善诱相反,自私自利者更喜欢夸大分歧,制造对立,从而显示自己的高超与英明。就像老是抓住另一方的缺点一样,自私自利者也喜欢抓住双方之间的分歧,他们喜欢为斗争而斗争,不注重“笑到最后”。

 

.看对另一方是不是能耐烦。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一方常常会对另一方发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或是“恨铁不成钢”的感慨。当此情势,正是考验一个人能否超越自私的关键时刻。耐不住烦,甚至暴跳如雷,无疑就是私意见光!耐得住烦,甘于寂寞,甚至无声无色,自然就是大道为公。

 

《书》云:“必有忍,其乃有济。”一个没有耐烦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帮助另一方的,更不可能推己及人,普度众生。为什么会没有耐烦心呢?因为他原本就只有他自己,原本就只是他自己,一旦屁股被摸,当然暴跳如雷。

 

讲谦虚,察优长,有和气,善启发,能耐烦,一方如果能对另一方做得这五点,基本可以断定:在这一双方关系中,这一方对另一方超越了自私,达到了爱的高度和境界。如果这一双方关系关乎的是利益,则意味着这一方看到的利益更大;如果这一双方关系关乎的是理论,则意味着这一方掌握的理论更真更具包容性,就好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能够包容牛顿的经典力学。如果这一双方关系是男女恋爱,另一方应该当机立断,以身相许。

 

销售就是“谈恋爱”

 

一方面要把握别人的自利,想着自己能为别人做点什么;一方面是超越自己的自私,想着自己能投资点什么。一个推销员能够做到这两点,毫无疑问,他能够成功地推销,乃至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也基于这两点,可以提出销售的三大黄金法则:

 

第一条:随时随地向顾客“注目致礼”,只要顾客认为他是正确的,顾客就永远是正确的,就像对你自己的太太一样。

 

网上曾流传所谓“爱妻六大守则”:1.太太绝对不会有错;2.如果发现太太有错,一定是我看错;3.如果我没看错,一定是我的错才害得太太犯错;4.如果的确是太太自己的错,只要她不认错,她就没有错;5.如果太太坚决不认错,我还坚持她有错,那就是我的错;6.太太绝对不会有错——这句话绝对不会有错!《天下事——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本质上是一部论销售的书,曾论述到:把这里面的太太换成是别人,就能够赢得别人的“注目礼”;如果别人是“我”的客户,“注目礼”就是订单了。

 

第二条:我的姿态永远比顾客高,在销售关系中,我永远要做主动者,是投资者,只有这样,我才可能做得上最终同时也最大的收益者!

 

第三条:产品是可以拒绝的,爱是无法拒绝的,爱是不可战胜的,完全可以说,销售就是“谈恋爱”。

 

所以,最后我要问的就是:作为一个推销员,你心中有对人的爱没有?

 

如果有,恭喜你,你会是一个好的推销员!

 

如果没有,赶快培养吧,销售需要爱!

 

如果不想有,也没关系,等着被人爱,然后掏钱买产品吧!

 

愿大家把爱撒遍人们的心田,把恋爱进行到底!

 

谢谢大家!

 

[现实思考]

中国向何处去

 

[“学养”专思]

超越自私:兼论中国思想界左右之争

如何判断一种思想的成熟

再回家读书

学问有止境

修养无极限

 

[相关阅读]“我”的天下“我”的事

 

注目“目礼”

为思想季节而欢呼

 

谢谢过目!

敬请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