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经济学


(声明:以下文章内容谨代表www.exdiy.com“亿像网”的观点和态度。除特别署名外,撰稿人均为老曹或“亿像”网编辑组。转载请注明转自“亿像”网。)

  茅于轼老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书名叫《生活中的经济学》,我也想在这里写一篇在家庭生活中跟经济与市场现象有关的小文章,颇有东施效颦之嫌!不过我没有半点抄袭茅老先生大作的意思,而且立意点也略有不同。在这里,先向茅老先生告罪了!

  小家庭的利益导向婚姻

  一对年轻的朋友要结婚了,由于年轻,自然观念也比较新潮,于是女方提出了婚前财产公证的想法,理由很简单,如果在家庭和婚姻中发生冲突,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危及婚姻,便于分割财产。男方最初不答应,考虑再三,终于同意了,但随之提出了一系列自身财产保全的想法,比如,家庭添置共同财产AA制,家庭日常开支AA制以及拜见双方父母礼品AA制等等。

  我把这种现象理解为“以经济为导向的婚姻机制”。小俩口由于在结婚前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就好比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两个好朋友合伙开公司,虽然有友情作为前提,但利益的事情还是得提前说好,比如,怎么投资,怎么界定在投资主体中的权利,怎么在投资主体中分配利益等等。好处是事前把利益的事情说好了,能够事事按原则办事,这叫做亲兄弟,明算帐,不会因为分配不均而伤害感情。但坏处也存在于这里,原本关系很好的一对朋友,自从合伙开了公司以后,天天要为你应该多付我一毛还是我应该多付你一毛来打算盘,就会变得很尴尬。时间长了,原本亲密的朋友关系,就会逐渐演变成纯粹的利益关系。这可能是合作双方一开始完全没有想到的。

  在婚姻和家庭生活,这种现象就更加耐人寻味。爱情本来就讲究独占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你连人都是属于对方的,现在两人居然要完全游离于感情以外,去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斤斤计较,这就需要很强的角色转换能力。不知道上述两位年轻的朋友能否适应这种高难度的角色转换。

  大家庭的投资回报理念与管理行为

  一个姑娘嫁给了一个小伙,两人感情甚好,结婚不久就开始讨论生儿育女的问题。小伙虽然出生在城市,但家族中重男轻女的思想甚强。姑娘怀孕之时,小伙就预言,如果你将来生的是男孩,家里人就会把你捧上天。果然,姑娘后来生了一个男孩,小孙子的爷爷乐得合不拢嘴,给小孙子包了一个10000块的红包。相比小两口结婚2000块的红包和小伙弟媳妇生了个女孩2000块的红包,简直是有天壤之别。

  我把这个理解为典型的投资回报行为。这个大家庭就是一个集团公司,小孙子的爷爷就是董事长,儿子们就分别是各个子公司的总经理,注意,这里说的是子公司,不是分公司。因为分公司一般是不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的。而子公司不但要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还要上缴利润,因为子公司的成立是集团公司提供了运营资金(把子女抚养成人直到成家立业),所以需要回报(赡养长辈)。

  到年终的时候,董事会会根据各个子公司的赢利情况和发展情况给予表彰和奖励,作为一个大家庭的董事长,小孙子的爷爷当然会把传宗接代作为集团最大和最长远的发展目标。在一个发展周期内,小伙和他的妻子通过努力,实现了集团的战略目标。小孙子的爷爷代表董事会行使权利,给下属最具发展潜力的子公司发放了10000块的奖金,这显然很符合经济规律和管理逻辑的事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伙和妻子所领导的子公司在他们所属的集团公司中已经取得了垄断的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除非,集团制定了更高的战略计划(需要再养几个孙子),或者有后起之秀可以平分秋色(小伙有其他兄弟能够生育男孩),但就现状来看,这两个可能性都没有了。第一,小伙只有两兄弟,弟弟已经先于他生育了一个女孩;第二,因为国家政策限制,城市家庭都不可以生育两胎。

  当然,将来如果更换董事长,或者董事会的战略目标发生变化,那则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