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22日至7月7日,我参加了由中国证券业协会在美国沃顿商学院举办的“证券业领导力与管理高级研修项目”。2006年10月22日至11月15日,我参加了由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举办的“基金业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现将两次培训的情况,以及学习体会归纳总结起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培训的主要内容 两次培训的方式都以授课为主,走访相关金融机构为辅。授课老师是沃顿商学院的教授或是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由于沃顿商学院以金融专业闻名,因此培训内容既有针对性,又有较高的质量。课程集中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与衍生产品、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基金业务,以及美国证券法规。既有基础理论又有实务经验。此外,与学习内容相结合,培训过程中穿插了与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座谈交流。座谈交流通常事先做了准备,有针对性,交流效果都很好。 二、学习培训的体会 培训所接触的都是当前金融领域最前沿的东西,收获很大,感受颇深。虽然我在证券领域工作了十多年,但是,这两次培训,特别是第一次对我的教育和启发是根本性的,革命性的。为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接受新的金融理念,以及对金融创新的理解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一)金融机构到底是做什么的? 按照工商部门和监管部门所规定的营业范围,以及业内人士的通常理解,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中介,为客户服务,为公司赚钱似乎是个无需质疑的,天经地义的答案。但是沃顿的教义中却给出了一个崭新的定义:金融机构应该是管理风险的专家.它的基本职能是,计量客户的和公司自身的风险,通过金融市场的产品创新转移风险,或者将客户的风险吸收过来加以管理.由于金融机构是风险中介,它持有和库存风险,因此它必须十分小心地计量风险,以确保这些风险不会危机到他们自身的支付能力. “金融机构是经营风险的中介,它持有和库存风险”,这一概念对我来说实在是个革命性的认识。使我对行业以及经营理念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更使我对风险管理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 由于对风险的理解和认识不同,完全可以理解和解释国内金融机构,特别是国内证券公司与国际同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巨大差距。国内绝大多数证券公司管理层的眼睛盯着的只是业务机会,公司利润。对风险管理和控制仍停留在表面,或者说局限在规章制度和道德风险防范上,没有像国际同行那样把风险管理作为自身业务的核心和出发点,以致于造成公司资产负债表内和表外大量的财务风险暴露,命悬一线,却浑然不觉。 未完待续
赴美培训学习体会(一)金融机构到底是做什么的?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