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鱼”事件的风波终于平息,但烟台大菱鲆依然滞销。昨日从莱州市大菱鲆养殖协会获悉,因为质疑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多宝鱼”(即大菱鲆)检测标准,日前烟台2000多养殖户与青岛市大菱鲆养殖协会正欲联名呈递诉状,向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讨说法,要求为大菱鲆“正名”。截至昨日,烟台和青岛共有5000多名养殖户已经交纳了诉讼费。
据莱州市大菱鲆养殖协会负责人滕家麟介绍,本次起诉为莱州市大菱鲆养殖协会和青岛市大菱鲆养殖协会共同发起。目前,烟台已经有2000多户养殖户加入本次起诉中。
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养殖户透露,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6年11月17日公布的抽检结果为:“除重金属指标检测合格外,30件样品全部检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且呋喃唑酮代谢物最高检出值为1mg/kg左右。同时,部分样品还检出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孔雀石绿、红霉素等禁用渔药残留,部分样品土霉素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而根据我国相关法规,环丙沙星仅在无公害水产品中禁止使用,但烟台的大菱鲆并未贴“无公害”标识。同时,无公害标准并不是强制性标准。另外,恩诺沙星不在无公害水产品禁用药物清单中,还被推荐作为环丙沙星的替代药物。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将恩诺沙星列为禁用渔药,说明其标准高于无公害标准。而对检测究竟采取的何种标准,上海方面却迟迟没有公布。
“现在,我们都不知道究竟该按什么标准养殖大菱鲆了。‘毒鱼’事件对整个大菱鲆养殖行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我们想要求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检测标准。如果标准不合理,要公开向全国的大菱鲆养殖人员道歉。但我们目前还没考虑经济赔偿的有关事宜。”已经交纳诉讼费的张先生一说起本次诉讼,情绪就有些激动。
据莱州市大菱鲆养殖协会的负责人表示,本次联名诉讼的养殖户签名活动开始已经一周了,烟台和青岛乃至全省的大多数养殖户都已签名。莱州市大菱鲆养殖协会和青岛市大菱鲆养殖协会将在本次签名的基础上,成立全国性的大菱鲆协会,维护养殖户的权益。
从此可以看出政府智能和社会还有一定的差别,到底事情的进展会发展到一个什么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