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知识产权之争
[多维时报亚特兰大记者David Yu]
一只小小的普通电源插座掀起了中美企业的巨额知识产权大战,一个普普通通的专利案却充满了商业竟争的狡诈. “如果莱伏顿非要打这个官司的话,我一定奉陪到底!"浙江通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伍胜在亚特兰大接受多维时报专访时明确地表示. 陈伍胜日前随吴仪副总理的中国企业家大采购团访问美国各州后,来到亚特兰大市进行商业考察,他与乔治亚州副州长、乔治亚州经贸厅厅长,亚特兰大市市长、市议员、市商会、Home depot副总裁等政府官员及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广泛接触,介绍了他的三千万至一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同时也借此机会与他在亚特兰大的美国律师团队见面,以商讨他所领导的浙江通领科技集团公司(简称通领科技)正在经历的一场中美知识产权之争。
通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通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东正电器有限公司,创办于2001年,是一家具有高新专利技术的外向型出口企业,更名前总资产2亿人民币。他们研制、生产的GFCI (Ground-Fault-Circuit-Interrupter),在国内拥有30多个专利,拥有美国、加拿大五项发明专利权,是进入美国以后,凭借着优良的性能及低廉的价格一举打破了包括莱伏顿(Leviton)在内的美国企业20多年的技术垄断,去年产值达到了3千万美元。今年1月16日,东正电器正式更名为通领科技,同时以通领科技名义一次性投资2.6亿人民币,打造中国通领技术集团工业园。通领计划建设集标准厂房、科技研发中心和生活设施等为一体,总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的国际化新型工业园,力争成为具有世界领先优势的中国漏电保护产业基地,并逐渐形成全球最大的GFCI产品生产源。通领目前产品百分之百出口北美。
1954年出生的陈伍胜,17岁参加工作,34岁辞官下海,以技术入股在安徽创建了一家电器厂,淘得“第一桶金”。1993年,陈伍胜从安徽带着资金回到浙江,在温州柳市创办了乐清市泰星互感器公司,很快就创下一年1500万元的产值。2000年,陈伍胜成为上海正泰集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上海的4年,开阔的视野和持续“充电”让陈伍胜如鱼得水。他有幸和国家以及上海市的领导人一道谈发展,也曾和中美WTO谈判大使巴尔舍夫斯基女士切磋中美经济互动发展。他的战略目光逐渐由国内转向国际,要打造一个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品牌。
2003年,陈伍胜听说美国政府正在强制推行一种接地故障漏电保护装置(GFCI),这是个年消耗3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这种安全装置技术含量高,全球仅美国4家公司生产。陈伍胜斥资5000万元购入东正公司, 又一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迅速组成有教授、博士3人,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18人的专业技术队伍。在该产品的基础上又申请两项PCT专利,每项技术的改进,都使产品不断完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2004年,GFCI在全世界有5家企业能够生产,其中一家就是中国的东正。东正产品超过了美国国家实验室UL认证机构的2003年标准.
何为GFCI?
此产品是美国政府强制推行的漏电保护安全装置。GFCI为漏电保护插座,保护在潮湿场合的应用,以防触电事故。平常住家的应用主要见于厨房,卫生间及地下室。根据美国《国家电气规范》(National Electrical Code),一套中等住宅中需至少安装八只,而且每两年去更换一次,GFCI零售价约为12美元一只,依此推算,全国每年需求在2,000多万以上,也就是其市场价格超过了30亿美元。美国世界500强巨星企业莱伏顿、库柏、帕西西姆和哈伯美国四家公司几乎占领了全部的市场,而莱伏顿更是占有60%。东正公司的GFCI产品迅速畅销美国50个州的主流市场。这引起了美国巨头莱伏顿公司的恐慌。
莱伏顿状告中国产品
莱伏顿公司为世界500强的巨型公司,创建于1906年,主要产品为电器,电线、电缆及屏蔽线等,其总部位于纽约,莱伏顿垄断GFCI市场将近20年。莱伏顿公司早于2002年就以代号为一个894的专利为由,一纸状告把几家生产GFCI的公司告上了美国纽约联邦法院。法院受理后,莱伏顿公司又用同样的理由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诉讼,起诉有关公司侵犯了美国反不平等贸易法第337条法案,而戏剧性的是,当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组成调查组调查时,莱伏顿公司却主动撤回的申请,原因是894专利将于2003年7月到期,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调查期限还未到,诉讼已经没有意义。2004年4月16日老谋深算的莱伏顿公司出人意料地在离其总部千里遥遥之外的新墨西哥州州法院提出一以侵犯美国专利US 6,246,558(简称为558专利)为由的法律诉讼。更让人大跌眼镜出乎意料的是,这次被告的居然不是作为制造商的东正公司,而是东正公司的主要客户Nicor。随后Nicor公司向东正公司借机提出了产品降价的请求,理由是该公司可以有更多的资源来应付官司,东正公司答应了。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半个月后莱伏顿公司又把东正公司的另一个重要客人Safety Plus送上了法庭。东正公司作为一民营出口型企业,从来没有见过竞争对手不告自己,而是声东击西的把自己最重要客人推在最前列,同时,莱伏顿公司有非常毒辣地把被告公司的董事长、经理、股东也够上了法庭,换句话说,也就是官司一旦失败,公司不够赔,就要对个人进行索赔,这些被告公司个人一旦败诉就会身无分文。这两次起诉在时间上仅相隔17天,在地点上则是相去迢迢的新墨西哥州地方法院和加利福尼亚州中心地方法院。此时,东正发现对方的意图已经很明显:借维权之名,通过昂贵的诉讼费用把自己拖垮。这不仅给东正客户的心理造成恐慌和压力,促使他们不再销售东正的产品,也直接影响到东正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业绩。莱伏顿公司在39年中打了38场官司,全部都是对手中途无奈和解.莱伏顿公司的策略立即引起了市场的反应,东正公司的客人纷纷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寻求帮助,而另一方面出现了订货延期,停购甚至退货。东正公司过去直线上升的业务开始急速下滑,就连通用电气这个世界级的公司都不得不与东正公司暂时终止了生意上的往来。这时的陈伍胜开始犹豫了,如果此时东正公司不直接参与诉讼,其影响可想而知,东正公司将无路可走。2004年8月,东正公司主动要求以第二被告身份正式进入新墨西哥州的诉讼。
争夺焦点
东正公司与莱伏顿公司生产电源插座都是使电源在任何不正常的情况下及时切断。莱伏顿公司的产品是传统式的机电原理,使其成为机电一体化,在电流出现问题时,内部机械跳闸切断电源,这是一个典型传统的设计方式。东正公司的总工程师王富则采用永磁式电磁原理技术,创出漏电保护的新路,比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安全可靠性和检测灵敏度都高。总体上说,中国东正公司的技术已经领先于多年不变的莱伏顿产品。为避免官司之扰, 东正公司的产品在进入美国之前,曾将产品送到一家美国律师事务所做专利侵权分析,并取得了明确的非侵权的论证。
只身赴鸿门宴
2004年底,陈伍胜收到莱伏顿公司一封邀请信,请陈伍胜前去莱伏顿公司的纽约长岛总部。明知次此行为鸿门宴,陈伍胜还是带了一名翻译来到了纽约。单刀直入,莱伏顿公司的代表马上试图用一种强硬的方式把东正公司挤向投降的边缘,提出的和解方案是东正今后只有获得许可后才能进入美国,并且在美每销售一只产品都要向莱伏顿缴纳专利费用。陈伍胜很清楚地认识到,只要自己答应了对方的要求,东正公司就可以息事宁人,但中国方面将永远失去主动权,且永无出头之日。"我们所有的和解基础绝对应该建立在没有侵权的基础上"陈伍胜断然地拒绝了对方要求。莱伏顿公司的谈判代表威胁陈伍胜:”我的公司与自己专利律师合作38年,从未输过,如果这次失败了,这些律师全将失去工作。”气势非常傲慢.作为一个小企业,陈伍胜仍然在争取和为贵,认为官司会白白浪费金钱。但对方只有一个简单的回答“NO”。对方强硬的态度也激起了陈伍胜奉陪到底的决心。
初试美国诉讼
据了解, 专利等知识产权之争在中国的法院的诉讼是限时解决的,在美国这个三权鼎立的国家却可以是遥遥无期的。刚刚走出国门的陈伍胜对美国巨大的诉讼费在开始时是始料不及的,美国人都非常清楚地认识到知识产权律师的昂贵,东正公司在诉讼之始雇用了一个强大的律师团,首席律师曾是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同窗,而他的收费也是惊人的一小时是$600。每个月东正公司的官司费为10万美元,去年年底东正公司的律师费达200万美元。就连频频表示坚持强硬迎战的陈伍胜也倍感经济压力,每次与律师通电话只敢讲十五分钟, 十五分钟一到,不管讲没讲完,他马上挂掉,因为超过十五分钟,律师就要受费了。莱伏顿公司明白并充分利用这一点,他们在四个不同的地方法院分别起诉,这让相对经济实力较弱的公司须于疲于奔波,无力承受诉讼费和直接间接的市场损失.
东正公司现在的律师团是一所亚特兰大的美国著名律师事务所Morris, Manning & Martin LLP,华裔社区中著名的夏廷康律师就是东正公司律师团的主要诉讼律师。在夏律师等的努力下, 进一步的诉讼中的一些细节也令陈伍胜和他的律师有所轻松。在2005年3月,新墨西哥州的法院进行的马克曼听证会上,认定双方产品完全不相干,这就意味着东正公司赢了!但是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由于裁决书迟迟没有下来,莱伏顿公司又生一计,在2005年4月以侵权为由,在美国国家专利局启动紧急专利申请程序,为558专利申请了一个子专利766专利,转而又用766专利把东正公司及其客户告上法庭,莱伏顿公司就此把这个官司拉上了马拉松之路。然而,陈伍胜和他的律师认为新近匆忙启动的766专利有法律漏洞, 于是要求美国国家专利局对其重新审查,并成功地让新墨西哥州的地方法院作出暂停受理766的决定,并将558和766两个专利分开审理。莱伏顿公司从开始就是只要时间不要结果,其缓慢拖拉的行动常常惹恼当庭的法官,他对莱伏顿公司故意无限期地拖延取证表示十分不满,并出乎意料的决定由莱伏顿公司支付东正公司除律师费以外所有的取证费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形势虽然目前对陈伍胜有利,但巨大的经济压力却象紧锢咒一样紧紧地箍住他。这一场诉讼到底什么时候结束或者以什么形式在结束,现在还是未知数. 事实上,东正公司去年业绩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2005年计划额出口是五千万美元,而实际上只完成了二千万美元左右,通领原先计划为扩展而购买进口设备也可能会推迟。
商场如战场
莱伏顿公司的诉讼政策一开始就充满了诡谜的色彩,这是大家很快联想到2003年的”全球IT的一案”,当时美国最大(也可以说世界最大)的思科公司状告当时中国最牛的深圳华为公司,虽然最后是庭外和解,但当时华为公司孤军奋战,取得和解其实就是胜利了。这一案当时在全球都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华为与东正公司不同,莱伏顿公司一开始就高举拖垮累死的策略。夏廷康律师解释说,莱伏顿公司的手段是很有杀伤力的,专利诉讼费高,而东正公司产品全部出口美国,在美国出口停顿的情况下完全可能把我方拖垮。第二,杀鸡儆猴,吓退合作伙伴,首先告东正公司的美国经销商,让他们畏惧而放弃和中国的合作。第三,获得临时禁令,无论被告能否坚持到底,只要一旦原告获得临时禁令,中国公司的命运将充满变数。
中美双边非官方的反映
商务部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70%左右的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技术型贸易壁垒的限制,在这些技术壁垒中,大多与知识产权有关。中美两国的个人、团体及媒体对许多中美之争究竟是贸易壁垒还是侵犯专利出现明显的区别,即使是本地最有权威的Atlanta Business Chronicle 杂志头版大篇幅报道了陈伍胜的亚特兰大之行,而他们也是从侧重于陈伍胜在亚特兰大将来几千万的投资,而对东正公司官司避而不谈. 相反, 中国方面对东正公司在美国的不公平待遇,不但有大量的报道,亦有许多专家的评论。虽然大部分报道都坚持认为是美国方面的商业壁垒和霸权主义,但这也体现出中国现在已经把知识产权问题摆到了以经济效应同等的水平上。
中美知识产权之争
美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说非常完善而周密,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出口额一半以上来自于知识产权业, 经济增长的40%源于知识产权,为了维护知识产权,美国形成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律师队伍,1800万美国人从事知识产权业,比如夏廷康律师的助手和文秘、财产专家及科技论证专家就有近10人。美国的知识产权价值5万亿美元,约占美国GPD的一半,这就是为什么知识产权成为中美双方贸易摩擦的焦点之一。
中国可以说受到美国攻击最重、最多的国家. 曾经有中方人员问美方代表,说东南亚国家很多国家造假比中国更厉害,以至假可以乱真,为什么美国不去找麻烦了。得到的回答非常直接:”他们市场太小了。” 这就是因为中国市场庞大,在根本上关系到美国企业的利益. 美国政府日前已经向驻华使馆派出了一名科技知识产权专员,上海和广州也将增派知识产权专员。东正公司一案就是一个中国企业闯入美国很好的例子,莱伏顿公司很清楚地看到现在只有1%市场占有率的东正公司,在价格性能的优势下占有10%以上市场指日可待, 发展势头令他们恐慌,所以他们发明和发动这一场曲曲折折的诉讼案也不足为奇。
知识产权案件其实是市场竞争向法庭的延伸,在下面隐藏着企业跟企业之间、国家跟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碰撞。这不仅仅是东正的事,也是关系到国家利益的大事。据介绍,一些国外企业在获得某个技术专利后,往往会将其改进技术与外围相关技术也申请专利,编织起由基本技术和外围相关技术构成的专利网,为竞争对手精心布设一个难以突破的"雷区"。而思科诉华为、通用诉奇瑞、英特尔诉东进等专利侵权诉讼的此起彼伏,更是直接为中国企业的世界之旅平添了变数。据商务部4月份透露的信息,中国目前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出口企业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每年损失约200亿美元。相对于低端产品在国外受到的反倾销调查而言,高端产品遭遇的专利壁垒正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拦路虎"。来自商务部的调查数据为这种判断提供了一个严峻的背景:在国内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仅约占万分之三,没有申请专利的占99%,没有自己商标的占60%。
国外企业在华的积极布局与此形成了鲜明对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显示,在中国目前授权的发明专利中,来自国外的占三分之二,而且主要集中在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等高科技领域,这一点与国内专利申请集中在中药、软饮料、食品等领域迥然不同。
有意思的是,莱伏顿公司也在中国公开了7项专利申请,而且有多项(PatentCooperationTreaty,即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指定了中国。
在这种情势之下,企业之间为争夺专利权而进行诉讼对决似乎不足为怪,而如何应对知识产权滥用问题则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政府在对外谈判时要强调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反对知识产权滥用,同时,企业要积极为政府提供谈判资源和典型案例,向政府汇报实际遭遇和政策需求。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应该通过企业联盟、协会做更多的工作。
美国驻中国大使馆设有知识产权联络官,专门向我国政府递送美国企业在华受保护名录。
陈伍胜所憧憬的还有中国政府政策性的支持:"美国企业申请发明专利的费用由政府通过税收政策进行补贴,建议我国政府为在国外申请发明专利的企业作相应的政策倾斜。"本土实战法律人才的缺乏显然也增加了东正电气的诉讼成本,为此陈伍胜呼吁"尽快培养懂行业专业知识的知识产权律师队伍"。在今年3月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第11届年会上,18位知名教授曾通过一份《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倡议书》表达了同样的心声。
另外一方面,中国国内数据显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在国内的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仅占万分之三,没有申请专利占90%,没有自己商标的占60%。由此看来, 随着中国产品大量走入美国市场,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相关组织、企业及政府对中国企业知识产权频繁调查。东正公司在自主发展研发后,在国内至少15项专利保护,出口美国之前又经过法律论证,最终还是被美国公司以专利为由而遭受排挤,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企业在同向美国这个世界市场是又经历的艰辛和需要付出的努力。
陈伍胜的希望和梦
陈伍胜虽然被专利诉讼拖得有些疲乏,但他对自己的美国梦依然充满信心,”我们选中亚特兰大作为我们的生产基地,就是因为这里是人文,地理其及其密集的大型公司总部集中地“,陈伍胜在亚特兰大市市商会演讲时表示, 通领科技计划将在亚特兰大投资3千万到一亿美元,打造拥有雇员几百名的轻型电器生产基地,依托Home Depot、Lowe’s等总部优势在美国开创一片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