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经济评论 你看你看慈善的脸


一周经济评论 你看你看慈善的脸



8.21-8.27.2006

翻阅进一周的新闻,金钱是个永恒的话题。广东上海收入相差2100元,中石油日入帐18个亿,医疗费30年涨500倍,广东个别国企司机年薪10万。李咏主持人价值第一,全球十大未嫁富豪女,英国十大厨师富豪等都成了个财经类媒体吸引眼球的话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但是同这些味道浓烈新闻相比,另一则新闻却有几分清香蕴涵其中,丝丝沁人心脾。香港《文汇报》消息称24日香港首富李嘉诚宣布将个人财产的三分之一(估计为188亿美元并在迅速增长)注入自己专门基金会作为慈善之用,以实现自己“奉献家国桑梓”的夙愿。今年如果要选几个重要的财经事件的话,捐款是不能忽视的。早在6月份,巴菲特宣布,将把自己440亿美元财产的85%,捐赠给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盖茨也承诺,将把自己500亿美元财产的大部分,捐给该基金会。一时间全球的眼睛都睁的大大的。对于李嘉诚此次的捐款金融时报分析说“这可能会促使亚洲出现更多的慈善行为”。

评论除了称赞李嘉诚“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高尚理念外,更多人则将眼光描上了国内的富豪们。对于慈善捐款来说,近来国人似乎不怎么热心了,甚至也不相信有哪个会真的出来捐。不捐的不说,就是想捐的也总怕惹麻烦,以至于中国的慈善捐款似乎总是“默默无闻”,“润物细无声”的存在着,茅于轼分析中国慈善现象时说“慈善比赚钱还难”似乎多少能解释里面的一些原因。

对于这个事件来说,不禁让人联想到前段时间某单位捐大米助洪灾区人民,却是自己找人顾车拉到灾区,甚至当没有交到当地人民手中交给当地政府后,人们纷纷指责带头人没有尽到责任。人们对慈善没有偏见,但是对如何实施慈善总是充满着无限的猜疑,而这种猜疑本身价值判断来自于国内不段涌现的“假慈善”的事件。在一方面接受动机被猜忌的同时,另一方面大陆的慈善事业也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私人慈善基金更是少之又少,如何运做如何操作更是摸不着头脑。台湾200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慈善机构共3014个。美国1993年数据显示共有各类基金会37 571家,总资产约为1892亿美元,基金会平均资产为500万美元,年资助金约为111亿美元,基金会年资助金平均为29.6万美元。而中国的基金会截止2003年底,全国经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基金会近1200家,个人发起的基金会则比例很小。2002年的不完全统计,80家全国性基金会基金拥有量近30亿元人民币,当年用于公益事业的支出约2亿元人民币。如何健全救助制度,完善基金会管理,在今天显得更加重要。

所以对盖茨们的捐款国人们即使睁大眼睛也并没有多少往心理去,但是李嘉诚的这次捐款却震动了人们的心,毕竟这次是身边的事儿。在我们期盼国人主动捐款的同时,我们也更期待中国慈善事业制度的完善,使得慈善能够较低成本的达到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