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税收、缓解收入差距扩大与促进丽水经济增长
——以纳爱斯做实例分析
内容摘要:根据图表分析,不断扩大的丽水政府赤字正是引起丽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降低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分析发现,收入差距缩小又可归结为政府赤字的减少。基于2005变动水平,以丽水纳税大户纳爱斯为实例分析得出减税可显著改善经济基层面。现在减税创造出的未来消费与投资增长,恰好可以弥补因目前以房产地为主的投资拉动型经济走势减弱后出现的大幅波动的潜在危机,实现丽水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减税的重要配套措施是减少政府开支,不然难以起到缓解收入差距扩大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结果与初衷也将适得其反。市场经济不是政府经济,是私人经济,没有非特殊事件的和平期,政府作用往往以小政府概括。减少税收,缩减开支,实现预算平衡,对于没有战争等可引起市场急剧波动的因素干扰下,实现预算平衡不仅是缓解收入扩大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最好方式,而且也是在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之间权衡丽水发展的最适当思维。
关键字:减税、收入、增长
作者:周丽君 浙江万里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
引 言
加强丽水资源配置,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实践,深化源头治腐,为跨越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浙江·丽水资源配置市场化论坛”,论坛组委会向社会公开征集理论文章。
前几天得到征文启事消息,在此还得感谢室友的女友。她觉得挺适合我,我看了也挺喜欢。必定从小在丽水长大,对抚育我的丽水母亲怀有深深情意,她的发展一直牵动着我的心。
经过几天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和写作构思,大体内容如正文所述。之所以选择该题目,因为税收是政府可配置的重要资源,对宏观层面的经济增长、收入变化,及微观层面的企业发展和个人财富等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作为经济论文,本人希望此文能在长期与短期之间寻求平衡。
正 文
就目前政府管理型的中国经济增长现状而言,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让政府减少税收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理论上,国内外经济学家都没有放弃这一主题的争论与商榷,倒反是大多政策建议都围绕该主题展开。现实社会中的生动例子不胜枚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罗纳德·里根因主张减少税收赢得美国总统宝座,比尔·克林顿任期内因积极推行减税政策为上世纪末美国经济长达十年稳步增长提供重要保障。
反思丽水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满足不断增长的物品和劳务需求,为投资创造出更多可能。
图表1以城镇人均收入与农民人均收入两个指标,从横向角度比较浙江省2005年各市发展状况。无论城镇人均收入还是农村人均收入,丽水都处于末位。较少的个人收入减少消费和投资支出,进一步制约丽水经济增长。而且在十一市中,丽水农村收入与城镇收入之间的差距是最大的。
图表1:2005年浙江省11市城镇人均收入与农村人均收入比较图(单位:元)
图表2基于2001年-2005年人均GDP,以丛向角度比较浙江省人均GDP与丽水市人均GDP变化情况。与GDP相比,人均GDP剔除了诸如人口数量等可引起不少争议的衡量指标,能更真实体现经济发展的质量。近五年,与浙江省人均GDP增幅相比,丽水人均GDP增幅明显呈放缓趋势。究竟是什么因素阻碍丽水经济增长?
图表2:2001年~2005年浙江省人均GDP与丽水人均GDP比较图(单位:元) 图表2是图表1的演进,在税收相同时,人均收入减少,意味可支配收入减少,束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增长,降低经济增长,最后人均GDP再创造受影响。结合前两副图表分析,通过图表3丽水2001年至2005年GDP城镇与农村人均可支配分析,让人们进一步思考在经济增加前提下如何缓解城镇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扩大。
图表3:2001年至2005年丽水GDP与人均可支配数量变化图
(单位:GDP以百万为单位,城镇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元为单位)
图表3主要说明两个问题:无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还是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都慢于GDP增幅;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扩大。两个问题意味着更多财富被政府因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开支而以税收形式征收,但是税收并没有创造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同步增加,倒反是政府开支增多扩大了收入差距并损害了潜在经济增长。对丽水经济增长质量提出严峻挑战。
防止冒进思维作祟之后再深入思考丽水经济更好发展
相对浙江经济整体发展概况,丽水之所以落后,有人认为资源短缺,可同是资源短缺的浙江其它城市却发展强劲,况且与它们相比,诸如水电等资源丽水并不太短缺;有人认为交通闭塞,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交通比丽水还落后的温州却能积累起取得如今之辉煌成就的巨额资本;有人认为是行政体制之弊,但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丽水县,设立隶属丽水地区的县级丽水市,以及2000设立地级市等行政体制调整并没有给丽水经济太多推动,倒反进一步扩大人均GDP差距……其实,正当这样反问与辩驳的时候,已经陷入了某种可怕的思维困顿,加拿大经济再怎么迅速,还是难以追赶上面积差不多的美国,就个人而言,我比较主张以相对量衡量。
2001年至2005年间,政府支出、投资、消费、净出口等GDP四大构成都表现出持续快速增长,如果数据真实反应基本面,说明丽水经济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图表4具体描述了这种成绩。
图表4:2001至2005年政府支出、消费、投资、净出口等丽水经济增长贡献表(单位:亿元)
由于近些年地产业兴起和兴盛,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表现出明显上升势头,对经济贡献很大,当然,物价贡献也很大。但是市场总是伴随着不间断的经济周期波动,增长幅度过快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未来保持一个稳定的经济层面形成很大压力。
本文基于丽水经济长期平稳增长分析,假设未来投资下降后,思考通过哪种函数如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可能。
生产函数:Y = A F(L、K、H、N)
Y代表产出、L代表劳动、K代表资本、H代表人力、N代表资源
A代表某种技术变量、F()代表投入如何结合以生产产出的函数
GDP恒等式:Y = C + L + G + NX
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不包括转移支付部分)、净出口NX
一定时期内,可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在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前提下,面临着在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等方面进行资源分配的重大权衡。经济学本质无非权衡二字,说说简单,理解起来多么困难。
基于扩大消费和民间投资拉动,政府不得不面临减少税收、缩减支出的选择。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政府的宏观调控,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消费、投资、净出口。对于地方性的丽水政府而言,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可利用调整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减税、增长与收入之间的理论争论
税收提高买者支付价格,降低卖者得到价格,扭曲经济增长,引起无效率。
图表5:税收引起的损失
没税收之前,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使买卖双方在均衡点实现交易,获得最大收益。根据图表5(a)分析,以普通企业为例,政府征税之后,如果主要影响市场需求,企业投资减少,需求曲线由O点向左平行移动到B点,H点与F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企业减少的投资量。价格从D点下降到C点的成本则由企业和工人共同承担。如果征税主要影响市场供给,供给曲线向左移,职工将减少工作时间,企业不得不为之付出更多成本,征税成本也是由两者共同承当。
图表5(b)中,表明征税之后,政府得到ABCD即蓝色方框内的收入,但是与没征税前相比,产生了AOB即红色方框内的无谓损失,BOG由供给方承当的成本,AOG由需求方承当的成本。而且随着税收增多,无谓损失增速将快于税收规模。
市场不是万能的,比如经常发生经济危机,需要政府以扩大开支等措施予以缓和,诸如转移支付等,需要政府以税收方式才能得以实现。人们常常被效率与平等所左右,而税收恰恰是这些理念不可获缺的措施。因此,关注重点只能后移到对税收的可接受程度。
减税可引起收入效益与替代效益,如减税促进企业投资或居民消费,也鼓励了职工减少工作,享受更多休闲。
图表6:减税之收入效益与替代效益
假设政府减少某工厂税收负担,收入效益使工厂产量提高,雇佣工人增加,而替代效益则使员工以更多休假交换高工资回报。如果员工劳动供给相对企业投资需求富于弹性,减税不利于企业扩大投资,图表六(a)中所示,无论需求曲线还是供给曲线移动,减税成本主要由企业承当;如果员工劳动供给相对企业投资需求缺乏弹性,减税有利于企业扩大投资,图表六(b)表明,企业将以较小成本进行投资。一般而言,在人均收入尚低情况下,减税对促进企业投资尤其明显,但减税效益受是否充分就业影响很大。
丽水政府减税之必要而且之可能
近些年丽水政府财政收支一直处于赤字状态,而且赤字攀升快于税收增加,高预算赤字增加现代居民税收负担并减少子孙后代福利。在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经济运行相对健康状态下,平衡预算往往成为政府首要考虑的目标。目前丽水经济呈现较好发展态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明显,居民消费和净出口随之大幅度增加。正是减少政府赤字,平衡预算的绝佳时机。而且政府作用及时遏止,对于平缓下一经济周期波动具有很大作用。减税可以创造新消费和投资,在以房地产拉动为主的目前经济增长方式在日后下降时,因现在减少而创造的未来消费和投资的新经济增长点,将确保丽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图表八,将说明如果不降低税收对丽水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的不利影响。随着赤字增加,丽水市民人均负担赤字债务随之增加,由于人口增加缓慢,人均赤字增加幅度快于赤字增加幅度。意味政府越增加赤字,丽水居民越穷。图表9,通过人均赤字负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未来人均损失,具体说明丽水市民现在及未来怎么变穷。
图表7:1998至2005年丽水预算赤字演变(单位:亿元)
通过图表4分析,说明政府支出并不是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且所占比较并不显著。为平衡预算提供较好时机。
图表8:政府赤字提高丽水居民人均负债率(财政赤字单位为百万,人口数量为万,人均赤字负债为元)
图表9:人均赤字负债、可支配收入与未来人均损失(单位:元)
通过图表9,可观察到与丽水城镇居民储蓄相比,丽水农村居民储蓄非常少,且不断缩小,差距进一步扩大。丽水政府财政赤字表现为丽水居民人均赤字负债,即相应储蓄减少。2003年起,丽水农村居民人均储蓄已低于政府赤字人均负债,在接着三年中,丽水农民已是负储蓄者,而且负担加重惊人。
储蓄是对未来的投资,对未来经济增长影响显著,通过边际消费倾向计算未来的乘数效益时,赤字对丽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都产生巨大损失,但是农民的损失远远大于城镇居民。“穷者越穷”的马太效益非常明显。
结合现在和未来分析发现,赤字主要降低农民储蓄,储蓄越低未来损失越多,低储蓄、高赤字大大加深丽水农民负担。
最值得欣慰的发现是,随着赤字减少,无论农民未来负担还是城镇居民未来负担都出现减少趋势。如果继续保持减少税收缩减开支势头,不仅使丽水城镇与农民之间收入差距缩小,更有利于经济增长。因为低负债,可换来更多消费和投资。同时也可减低丽水房地产过热投资,降低经济潜在危机,寻找理性增长点。
以纳爱斯做实例分析
纳爱斯是丽水纳税大户,其员工主要来自丽水,流水线上有六七千工人,都是当地农民。减少纳爱斯税收,等于增加纳爱斯员工收入与增加纳爱斯投资。研究重点是纳爱斯如何分配减税之后增加的资金,用于提高员工工资,还是再增加投资,以及员工消费和纳爱斯自身投资对收入差距缩小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图表10(a)企业投资扩大,劳动供给量增加,降低工资。由于农民工收入相对较低,并在纳爱斯实行计件工资前提下,对工资变动缺乏弹性,工资降低对劳动量减少影响不大,投资将主要表现为对今后经济增长的贡献。图表10(b)表示随工资增加,员工在工资与工作之间的权衡。高工资引起高供给,也部分或全部弥补因投资增加而带来的工资减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图表10:对纳爱斯减税与丽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结合两者分析,减少纳爱斯税收,主要增加员工收入,加强社会消费与储蓄。
图表11:对纳爱斯减税与丽水经济增长
目前纳爱斯已基本完成国内产业布局,把工作重点放在中高档产品市场开发,技术研发与管理系统建设,减税之后的资金主要用于丽水本部投资,由于是软件投资,图表11中的预算约束线DF移动到新预算约束线DE,新的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均衡点取决于收入效益与替代效益。减税之后,爱斯用于本地和外地投资的成本相对降低,收入效益表现为扩大两者的投资量。由于丽水政府减少纳爱斯税收主要目的在于鼓励纳爱斯本地投资与目前纳爱斯自身的对本部投资需求,所以替代效益表现为本地投资增多,外地投资减少。因此,减少纳爱斯税收主要表现为丽水本地投资增多,对当地经济有很大促进作用。
为了便于计算,在劳动力供给缺乏弹性基础上,假定供给无弹性,供给线为垂线,并排除个税损失。按2005年农村居民0.078的人均储蓄比例计算,如果收入增加一个亿,未来可创造12.8个亿财富,根据纳爱斯现有员工构成,可大大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城乡差距。因纳爱斯投资之后生产的产品主要销往丽水外地市场,且以城镇为主。因此,按照2005中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人均储蓄3077元,通过边际消费倾向,假设多投资一亿,将创造3.4亿个GDP。减税为企业创造更大市场空间同时,也增进了丽水财富。
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之间的权衡考验丽水政府的执政思维
降低丽水政府财政赤字,不仅需要减税措施,更需要规范政府行为,缩减开支,不然难以缓解收入差距扩大、促进经济增长,初衷与结果也会适得其反。里根与克林顿总统虽然都采取减税措施,但最后功效不同,根源在于克林顿采取了更加可行的缩减政府开支的配套措施。
市场经济不是政府经济,是私人经济,政府作用往往以小政府概括,减少税收,缩减开支,实现预算平衡,对于没有战争等可引起市场急剧波动的因素干扰下,实现预算平衡不仅是缓解收入扩大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最好方式,而且也是权衡丽水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发展的最适当思维。
综合全文分析,目前形势下,减税不仅有利于促进丽水经济增长,而且有助于缓解丽水城乡差距扩大。
参考资料:
①《经济学原理》 (美)曼昆著;梁小明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
②丽水财政局 http://www.lsds.gov.cn/csdt/cszb/index.htm
③丽水统计局 http://www.lsstats.gov.cn/030403/79344.htm
④浙江省统计网 http://www.zj.stats.gov.cn/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⑥《傲视崎岖、步步皆坦途》纳爱斯集团总裁庄启传在集团七届八次职代会暨2005年度股东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备注:
本文与2006-5-22凌晨2:13非正式完成,文中图表为本人亲手所绘,部分数据是根据各级政府已公布的数据再计算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