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讯 中央电视台记者 梁培俊报道 重庆市梁平县和林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围绕发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当作农村工作的“牛鼻子”。该镇党政一班人严格按照“团结、高效、勤政、务实”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决定决议,为和林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他们下大力气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有力推动了全镇经济的持续、快捷、健康发展,为建设新农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立足实际,审视度势,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和林镇在历届党委和全镇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走出梁平看自身,站在全市的角度来衡量,和林镇党委书记邱章俊、镇长许有学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看到了一些问题:农业潜力挖掘不够,农民收入不算太高,发展后劲不足,速度效益增长相对缓慢,同发达乡镇相比,在经济总量上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症结在哪里?
和林镇党委通过对其他乡镇发展变化的分析中找到了启示。这重要那重要,基层组织建设最重要;这关键那关键,选好配强班子最关键。要加快和林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就在于选好配强基层领导班子,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他们立足乡情,着眼发展,确立了以党建工作为重点,搞好基层班子建设,强化教育提高干部素质的指导思想。和林镇党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邱章俊任组长,镇长许有学任副组长的基层班子建设领导小组,把经常性工作和集中整顿结合起来,加大了对这项工作责任制,明确副科级以上干部,建立各自的联系和重点扶持,从而做到了思想认识,精力投放、工作措施“三到位”,有效地促进了和林镇新农村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拓宽视野,唯才是举,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几年来,特别是乡镇调整以来,和林镇着力在选贤任能,优化结构、组织整顿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
树立与时俱进的用人观。在基层领导班子的配备上,特别是在支部书记这个班子的配备上,和林镇党委坚持不为书,不为上,只为实,只为才的观点,谁愿意带领群众致富,就选谁当干部,进班子,不搞平衡照顾,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凭政绩论英雄。在干部的年龄问题上,从整体上把握干部队伍年轻化。
拓宽选人渠道,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林镇坚持灵活的用人机制,采取“内举、回请”齐头并进的方法,不降格以求不搞矬子里面拔将军,不论那路英雄,只要“能干事,干成事”就唯我所用。
坚持动态管理。和林镇在拓宽选人渠道的同时,为了解决基层干部后备不足的问题,把发展党员、后备积蓄、班子配备三位一体通盘考虑,在发展党员和后备干部的选拔上,乡村科技拔尖人才、致富能手等优秀青年身上。建立档案,定期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在储备干部的使用上,注重坚持量才使用,是“虎”请上山,是“龙”引下海,是帅才的放心交给帅印。从而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注入了新的生机和发展能力。
强化教育,提高素质,增强村级领导班子的时常意识和发展能力。为增强领导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和林镇坚持在教育方式上求活,内容上求新,效果上求实,把对基层干部的教育集体统一式向各层次、多样化转变,切实提高他们的本领。
除此,和林镇还立足自身实际,精心规划,科学布局,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经济。该镇积极推广优质水稻,全镇粮食总产量达到11833吨;大力实施“特色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四大绿色基地在和林诞生,在万安(原涂桥村)等村建成了3000亩生姜种植基地;在大冲、平都等村建成了2300亩梁平柚、虎蜜柚等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在福和村、和林村建成了3000亩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在蔡家村、大冲村等村建成了3200亩青蒿种植基地。和林生姜、梁平柚、虎蜜柚畅销全国各地;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业,生猪饲养量2.32万头,全年以鸡鸭为主的家禽出栏数在30万只以上,水产养殖600吨;农业龙头企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和林宁江粮油加工厂2005年完成销售300万元,创税40万元。正在招商引资的生姜深加工企业项目计划总投资200万元,年产值可实现1000万元。基地建设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产、供、销一条龙农业发展模式的建设速度。
和林镇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按照“启动内力,借助外务,激发活力,壮大实力”的原则,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以商招商,在原有三龙煤矿和车路沟煤矿等企业的基础上,先后引进了梁平县宏泰汽车运输公司、宁江大米加工厂、和林鸿运砖厂、和林镇谢万荣养鸡场。他们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环境赢得了外来投资者的青睐。并制定出台了《和林镇关于招商引资暨发展民营经济的有关规定》,实行政策跟着项目走的办法,对于高科技项目、产业龙头项目一事一议,重点体现优质服务,进行税费返还、实行引资奖励等方面,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的软环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有农贸市场2个,商业门市1500余个,城镇化率达到20%,城镇规模达到2平方公里。全镇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矿产资源开采业、粮油加工业、建筑建材业等重点产业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