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的GDP


                                          

 
  
       衡量国家经济水平有一个流行的指标,就是GDP,可是GDP也有不少不科学的地方。比如一个钻石王老五雇了个女佣,年薪5万元,后来因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两人产生了感情,双方就结婚了,自然5万元的年薪就不必支付了。于是这个女的做同样的工作,婚后这个国家的GDP就少了5万。还有更荒唐的,两个房地产商在去地产峰会路上偶遇,双方因为是同行,平日里业务上没少“打架”,讽刺挖苦更是天天有。走的路上,看到一堆狗屎,甲倚仗财大气粗就对乙说:假如你吃了它,我就给你1000万。没想到乙马上就吃。于是继续往前走,但是两人心里都不痛快。不料前面又出现一堆狗屎,乙也不甘示弱地对甲说:你把它吃了,我就给你1000万。乙也吃了。两个平白无故都吃了一堆狗屎,心里都不开心。到了经济学家那里,经济学家在峰会上兴高采烈地宣布他的最新统计结果:“两个房地产商甲乙在参加地产峰会路上,又为国家贡献了2000万的GDP啊(甲乙各吃了一堆屎)”。
    基于经济学家的理论,由于房价高涨,各地的GDP,自然水涨船高。可是这种财富的增长方式,只是给地方政府添了政绩,肥了房地产商的荷包,但在扼杀了中国经济的未来。
    世界上没有可供浪费的时间,也不该有可供浪费的财富,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财富是不该浪费的,看看大富豪是如何“小气”:比尔盖茨曾去一个地方停车,因为要收每小时约15美元的停车费,他嫌贵,就把车子开走了;一次一个记者采访李嘉诚,李嘉诚告诉记者,他脚上穿的皮鞋是七年前买的;美国的洛克菲勒,一次向一个仆人借了5分钱,后来就还钱,仆人还说不要了。洛克菲勒这个曾控制美国石油95%,世界上的第一个十亿美元级的富翁正色说:“这怎么行?5分钱可是1元钱的年利啊”;再说台湾的王永庆,一般人喝豆浆时要加一个鸡蛋,他则是先要一碗豆浆,喝一口,再要求加一个鸡蛋,碗正好满,这样可以多喝一口。
    富豪的钱没有浪费,他们的每一分财富都在投资都在增值。
    而任何浪费都是有代价的。
    国际上公认的房价与家庭年收入之比的警戒线为6比1,可是我国大部分大中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已远远超过了这一比值。尽管有种种理论证明目前高房价的合理性,但是买房是需要相当长时期的财富积累,同时按揭还贷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大致需要10--20年按揭还贷)。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人们的购房压力日增,为了承担这一不断加重的消费负担而极力压缩其他方面的消费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今天生活在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的居民们,在高房价的包围中,实在是压力重重。在有限的积累和收入之下,要么手中拥有现金和其他资产,要么拥有被抵押的房产证,背上长期负债。也许每月还款也并不是完全吃不消,总比当年鲁迅笔下的闰土要好。如果极力压缩一段生活消费,倒也罢了,更可怕的是扼杀中国社会精英的创业梦想:某位友人现年快35了,居住在上海,目前有两套住宅,自己位居500强公司的中层管理职位,外人看似风光无限,她是觉得苦不堪言,两套住宅,房价涨到天也不过纸上财富----夫妻自住一套,父母兄弟居住一套,按揭还贷他们夫妻要还到50岁,而她还不敢生育小孩,生怕生育后,中断了职业生涯,没有足够的收入可以还贷;另一位友人,位居某著名民营集团副总裁,而立之年过了几年才攒够了银子,买好新房娶了新娘;......他们不是没有创业梦想,他们也不是没有创业计划,更不是没有创业能力,他们都给高昂的房价压得气喘吁吁了。
    这些社会的精英尚且如此,其他普通百姓又会如何感受呢?
    今天的高房价,肥了房地产商的荷包,而全民付出的代价会是多少?
    今天的高房价,有人归究于国人热衷买房子,可能有这样历史性的原因。可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无论在全国哪里,房屋的土建成本多不会超过1200元/平方米(多层)----1400元/平方米(高层)(可参照各地土建施工定额标准),就是加上各种建安配套费,成本最高也就在2000元/平方米,如果没有房地产商们一轮轮的吃“狗屎”(招投标圈地),哪来今天万元版的房价?可悲的是,这种“狗屎”需要我们全民买单,每个公民也至少要被迫吃上一回。
    实际上中国老百姓没有足够的财富可供挥霍,我们应当更聪明地使用每一分钱。为了这些“狗屎”,我们付出不光是我们的银子,还有我们的激情和至少10--20年的青春。
    还是不要说理论了,让中国老百姓少吃不吃这样的“狗屎”,我想不光是我的愿望,也是大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