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立评论人 发表在 辣眼时评 华声在线 http://hs.hnol.net 1、“黑皮书”系列 即人民出版社的“现代稀见史料书系”,收入王明的《中共五十年》,张国焘的《我的回忆》、王凡西的《双山回忆录》、苏联人弗拉基米洛夫的《延安日记》、德国人李德的《中国纪事》、陈公博的《苦笑录》、郑超麟的《郑超麟回忆录》和盛岳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中国革命》。 ![]() 2、陈桂棣 春桃: 《中国农民调查》 作家夫妇花费2年时间,对他们所在的安徽省50个县的农村,做了深入的地毯式采访,终于在今年年初推出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书中他们没有粉饰太平,而是真实地告知公众很多残酷的现实,令读者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与隐痛。 ![]() ![]() 3、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 作者仅仅是把看到的、记得的和想到的记录下来而已,一共写了六篇,涉及八个人。这些人,有的深邃如海,有的浅白如溪。前者如罗隆基、聂绀驽,后者如潘素、罗仪凤。作者凭借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刻画了当代几位著名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为历史留下了珍贵的侧影,足称“以史为鉴”的教材。 ![]() 4、高耀洁:《一万封信》 77岁的高耀洁及她今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万封信———我所见闻的艾滋病、性病患者生存现状》得到社会高度关注。这本30万字的《一万封信》给读者的印象是———“真实”。在写给高耀洁的一万封书信中,她选录了近200封,重点展示了我国近期的艾滋病、性病现状。书中附有几十张图片,它们展现了令人颤栗的画面和令人震撼的故事。但此书却遭到读者蔑视,销量很惨。 ![]() ![]() 5、杨绛:《我们仨》 尘世中三个奇妙的组合:爸爸(Pop)是钱钟书,妈妈(Mom)是杨绛,女儿是钱媛(圆O),六十年间缘起缘灭,因为离合,也就成就了一段段故事。一个92岁的老人,夫逝女亡,静思追忆往事,恍如隔世,然全书风格哀而不伤。 ![]() ![]() 6、吴思《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 吴思因一本《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为读者和国内学术界所知道。《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可以看作《潜规则》的续编。作者由此渐次展开中国通史的又一种个性化读法。“书书延续了他一贯的幽默叙事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取材,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说明影响中国历史的终极法则。”“作者不仅探讨了历史上不同层级人们的生存妙法,更为我们揭开了中国社会表面现象下的真实面貌,以及隐藏在规则背后的终极规则。” ![]() 7、赵诚:《长河孤旅》 北京大学副教授赵诚耗时两年执笔《长河孤旅》。当年,黄万里唐山交通大学毕业后,赴美研读土木工程系硕士学位,再读水利专业博士学位。他从不闭门造车,而是重视实地调研。1957年,他在黄河水利规划和三门峡建坝讨论会上直言进谏,其后被打成右派,备受折磨,直到1980年才获平反。评论界称,该书再现了“中国水利界一个伟大的、马寅初式的、陈寅恪式的悲剧人物”的一生。此书销量极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