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凯恩斯的国民收入乘数原理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内容。深入分析国民收入的各个构成部分对国民收入的作用及其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发挥政府作用,合理调控国民经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扩大就业规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之所在。
引言
同样是领土大小差不多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比另一国的要大许多倍?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你能够讲出许许多多道理来,比如,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人口的,历史的,等等。那么,经济构成上呢?你能说出些什么道理呢?有那么一位老先生, 6 0 多年前他已经深入细致地做了分析研究,帮助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他就是二战以来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英国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 8 8 3 - 1 9 4 6 )。凯恩斯毕业于剑桥大学,除了在剑桥大学任教外,还长期担任英国政府要职。1 9 2 9 - 1 9 3 3 年世界经济总危机爆发后,他担任英国内阁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二战期间任英格兰银行董事。1 9 4 4 年他率领英国代表团参加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城召开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以后又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 M F )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前身)的董事。在繁忙的教书、写书和处理政务之外,他还投资经营着数家个人企业,而且规模可观,比较成功。凯恩斯写过许多论文和专著。最著名的就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①。在这本书中他把自己的学说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经济史学家把《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中的“凯恩斯革命”。甚至有人把他的贡献与哥白尼的天文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把《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上的三大著作。
凯恩斯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然而他的理论却非常适合计划经济模式。就象另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夫人评论的那样,如果那些社会主义的实践者们能够真正地把凯恩斯理论应用于实践,那么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就将是十分惊人的!这是因为凯恩斯理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宏观调控工具,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权力又比较集中,二者的充分结合与自如运用,将会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它不象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权力十分有限,人民担心政府的权力太大会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个人财产安全,因此政府的权力受到许多限制,使许多宏观调控工具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在1 9 3 7 年的德文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序言中,凯恩斯也说:我的理论最适合集权国家和极权国家。然而,在社会主义几十年的实践中,不知为什么我们和前苏联却一直在批判凯恩斯。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8 0 年代初才有所改观。
凯恩斯理论后来经过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如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克莱因等人的改造和发扬光大,逐渐使凯恩斯理论“政策化”,并为有关的政策执行部门所应用,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稳定中求发展”,并逐渐熨平和减少了商业周期的危害。尤其是他的“收入乘数原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十分有用。下边简要介绍乘数原理。要掌握这个原理,首先需要了解国民收入及其构成。
一、封闭经济的国民收入构成
国民收入又称为国民产出,是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投入的生产资源所产出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一个统计指标。它的衡量方法有两种:支出法和收入法。在封闭状态下,全部产品与服务都是由本国居民在本国领土上生产出来并消费的。
如果我们用: Y 表示国民收入, C 表示居民消费, I 表示居民投资,G 表示政府支出,Sp 表示居民储蓄,Sg 表示政府储蓄,S 表示全民储蓄,V 表示税收
那么,用支出法表示:
Y = C + I + G ;
用收入法表示:
Y = C + Sp + V
如果用 Sg = V - G ,S = Sp + Sg ,则 I = S 。
一般情况下人们多用支出法表示国民收入。
二、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构成
V 在开放条件下,一国产品与服务可以销售给外国居民,这表示本国通过出口增加了本国的国民收入。同时,本国居民也可能购买外国产品与服务,这使得本国国民收入减少,因此应将这部分扣除。
如果用 X 表示出口,M 表示进口,T 表示贸易余额,则 T = X - M
那么在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基本构成是:
Y = C + I + G + T = G D P
I是不是就这么多了呢?
不是的。随着开放性的提高,还会出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独立的国际流动。比如本国的资本到外国去投资办厂,外国人到本国来投资;本国人到外国去打工,外国人到本国来打工等。这时候出现两种国民收入计算指标: 即国内生产总值(G D P ,如上式)和国民生产总值(G N P )。前者是以一国领土为标准,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会计年)一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总值;G N P 是以一国居民为标准,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值。如果用 N F P 表示从国外取得的净要素收入(本国居民在外国的劳务收入减去外国居民在本国的劳务收入;本国居民在外国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收入减去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投资收入;以及外国对本国的捐赠减去本国对外国的捐赠),那么
G N P = G D P + N F P
三、各个组成部分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1 、贸易余额与国民收入
一个国家的贸易余额 T = X - M ,它实际上是三个变量是函数,用模型表示:
T = T (g , Y * , Y )
其中,g表示两国货币之间的实际汇率, Y*是外国国民收入,Y是本国国民收入。现在我们设身处地的分析一下。一般情况下汇率 g = e ·p * / p ,其中,e 为名义汇率(直接标价),p * 为外国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的价格,p 为本国商品用本国货币表示的价格。g 增加时,说明用本国商品衡量的外国商品的价格贵,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提高;相反,g 的值降低说明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下降。此外,本国商品的出口,是由外国对我国商品的需求和商品的相对价格决定的。当外国的相对价格上升时(g 的值增大),外国居民就会将消费对象转移到进口商品上来,本国出口数量增加;当外国国民收入增长时,收入增加中的一部分用来进口商品,本国出口数量也会增加。同样,本国进口外国商品的数量也是由相对价格和本国国民收入水平决定的。因此,T = T (g , Y * , Y ) 。
在国际金融学中,有人为我们证明了:
T = T(g ,Y * , Y ) = T 1 - m Y , 0 < m < 1
式中,T 1 表示“自主性贸易余额”,m 称为“边际进口倾向”。自主性贸易余额T 1 是指不受国民收入增减变动影响的贸易部分;m Y 是指在边际进口倾向的作用下随着本国国民收入增加而改变的部分贸易余额。边际进口倾向m 为国民收入增长中用于进口支出的部分,m 介于0 与1 之间,是说进口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不过,增加的国民收入不会全部用于进口。
2 、消费与国民收入(以下为了简化问题均假定N F P = 0 )
V 消费 C 实际上也是一个函数,它虽然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当我们把它作为一个经济现象考察时,会发现它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制约,对它影响比较大的首先是国民收入。凯恩斯指出:
C = C1 + cY , 0 < c < 1
式中,C1表示“自主性消费”,即与国民收入增减变化无关的、维持一般正常生活的居民消费。c 称为“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国民收入增长中用于居民消费的部分。c 介于0 与1 之间也是因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也在增加,但是,增加的收入不会全部用于消费。
3 、国内吸收与国民收入
C 在国民收入关系式中 Y = C + I + G + T ,用A = C + I + G 表示国内吸收,它与国民收入是什么关系呢?同样,凯恩斯指出:
A = A 1 + aY , 0 < a < 1
E 也就是说,国内吸收也被分为两个部分:与国民收入无关的自主性吸收A 1 ,以及随国民收入增加而增加的部分边际吸收a Y , a 称为边际吸收倾向。
4 、窖藏与国民收入
当一国的国内吸收小于国民收入时,就会有收入的一部分以货币资产的形式储存起来,称为“窖藏”,用 H 表示,即:
H = Y - A
注意,窖藏不同于储蓄。前面我已经介绍储蓄 S = Y - ( C + G ) ,而H = Y - A = Y - ( C + I + G ) 。
这里我们再做一个简单的推导:
H = Y - A = Y - ( A 1+ aY )
B = - A 1 + ( 1 - a ) Y ( 令1 - a = s )
I = - A 1 + s Y , 0 < s < 1
式中s 表示边际储蓄倾向,即国民收入增长中没有用于消费而形成储蓄的部分。因为a + s = 1 , 所以s 也介于0 与1 之间。
5 、简单商品市场平衡时的国民收入
这里所说的简单商品市场平衡,是指只考虑了商品市场而暂时不考虑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其他市场。经济学家教导我们说,当窖藏等于贸易余额时,商品与服务的总供给价格等于总需求价格,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我们用Y 0 表示均衡。
由前面两个公式得:
H = - A 1 + s Y = T 1 - m Y = T
解得
Y 0 = [ 1 / (s + m ) ] ( A 1 + T 1 ) = α( A 1 + T 1 )
式中 α= 1/(s + m )称为“凯恩斯开放经济收入乘数”。当我们知道了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的数值,就可以很快计算出这个乘数。其经济意义在于:自主性吸收或自主性贸易余额的变动,将会按这个比例α引起国民收入的相应倍数的变动,即
ΔY = α·( ΔA 1 + ΔT 1 )
四、封闭经济中收入乘数模型分析
1 、封闭经济中消费乘数
在封闭状态下,α=1/s ,这是因为在封闭经济中,本国经济与外界没有交换,所以边际进口倾向m = 0 。因此,凯恩斯乘数在封闭经济中的作用要比开放经济中的作用大= 。比如说在某个封闭经济体中,其国民的边际储蓄倾向s = 0 . 2 5 ,或者说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是7 5 % ,问该国的消费乘数是多少?
α=1/s = 1/0.25 = 4
比如说,我是这个经济体中的一员,我花费1 0 0 0 元购买了一套衣服,服装加工者和布料生产者因此增加了1 0 0 0 元收入。如果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均为0 . 7 5 ( 或者说边际储蓄倾向为0 . 2 5 ) 他们会支出7 5 0 元购买他们需要的消费品。这些消费品的生产者也会增加7 5 0 元的收入,如果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0 . 7 5 , 他们又会支出7 5 0 * 0 . 7 5 = 6 2 5 . 5 0 元。如此继续下去,每一轮新支出都是上一轮收入的3 / 4 (即0 . 7 5 ) .
这样,最初的1 0 0 0 元消费就导致了一系列次一轮的再消费支出。尽管这一系列的再支出永无止境,但其数值却一次比一次减少。最终的总和是一个有限的量。即:
1 0 0 0 ·( 1 + c1+ c2 + c3 + . . . + cn )
= 1 0 0 0 ·( 1 / s ) = 1 0 0 0 ·( 1 / 0 . 2 5 ) = 4 0 0 0
式中,c 为边际消费倾向。这里需要说明,居民消费、居民投资、政府支出作为国内吸收的组成部分,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吸收倾向在数量上相等。即:c = a 。
如果另外一个经济体的人民生活很简朴,该经济体的政府也提倡艰苦奋斗、节约闹革命,居民将收入的大部分都储蓄起来,比如边际储蓄倾向是s = 0 . 8 0 ,亦即边际消费倾向 c = 0 . 2 ,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规模情况如何?
α= 1 / s = 1 / 0 . 8 = 1 . 1 2 5
也就是说,每新增加1 0 0 0 单位的消费,只能推动国民经济增长1 2 5 个单位。与前面相比,差别实在太大了。
2 、投资乘数
投资对国民收入也有乘数效应。投资乘数的大小与消费乘数是一样的。这是因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三者共同构成了国内吸收:
A = C + I + G
短期内他们的作用都等同于α。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投资 I 对国民经济长期增长也有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当投资的资本品产业的收入获得者得到更多的收入时,他们便会启动新一轮以及由此引发一系列次一轮的消费支出和就业。这就是萨谬尔森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总结的投资“引致投资”和“投资加速数原理”。
3 、政府支出乘数
政府的财政支出(包括政府消费支出和政府投资支出)是一种与居民投资十分类似的高效能支出。政府在商品与服务上的一项采购,将会引发一系列的再支出:比如政府花费1 5 0 0 亿货币单位修建一条新铁路,修路工和他的公司就会用其收入的一部分购买消费品;这又会引起出售消费品的人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又会花掉。按前面的例子,当α= 4 时,那么政府所增加的1 5 0 0 亿支出,将会增加国民收入6 0 0 0 亿货币单位!
不过政府支出乘数也会出现反向作用。如果政府支出下降,而税收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G D P 的下降幅度将等于G 的变化量乘以乘数。如某个经济体的收入乘数是4 ,政府决定对该经济体进行整顿,首先政府减少支出1 0 0 0 亿。那么,预计该经济体的G D P 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4 ·1 0 0 0 = 4 0 0 0
该经济体的G D P 至少减少4 0 0 0 亿货币单位!因此,任何一届政府在选择经济政策时,即:是采取扩张性政策还是紧缩性政策?在采取行动前必须知道实际的乘数究竟有多大。否则将会对国民经济造成极大的伤害。
4 、乘数模型中的政府财政政策
很早以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政府的财政政策(税收和支出计划)的分配作用,知道政府通过这些政策决定国民收入在集体和个人消费之间的划分比例,决定怎样在人口中分担公共支出的负担。然而,只有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理论,一个令人惊奇的事实才被揭示出来:政府财政对国民收入、就业和价格的短期也有重要的影响。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有重大影响,这促使了“凯恩斯主义”政策理论的出台。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是这样说的:
“凯恩斯主义的政策,首先体现为宏观经济政策对实际经济目标所做出的显著贡献,尤其对实现充分就业和国民收入实际增长这样的目标;其次,凯恩斯主义者要求积极主动的管理;第三,凯恩斯主义者希望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通过上面政府支出乘数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政府在商品与服务上的支出是决定国民收入和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乘数模型中如果增加G ,那么国民收入的增加幅度就是G 的增加量乘以凯恩斯乘数。因此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就具有了一种通过抑制或刺激国民收入而影响商业周期的潜能。下面再看税收政策的影响。
五、税收政策的影响和税收乘数
政府征税会降低总需求和G D P 水平。为什么?增加税收会减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而可支配收入的降低又会使居民减少消费。很明显,如果投资和政府支出保持不变,那么消费支出的减少将会降低G D P 和就业水平。因此在乘数模型中,增加税收而不增加政府开支将会降低实际G D P 。所以,在影响国民收入方面,变动税收是个有力的工具。但是税收乘数小于政府支出乘数。这个数是多少呢?
税收乘数= 边际消费倾向·政府支出乘数
例如,某个经济体的边际消费倾向c = 3 / 4 , 边际储蓄倾向 s = 1 - c = 1 / 4 ,则凯恩斯乘数 α=1 / s = 1 / 1 / 4 = 4 ,那么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 3 / 4 * 4 = 3
税收乘数之所以小于支出乘数,原因显而易见。当政府在G 上支出1 元钱时,这1 元直接花费在G D P 上。而增加1 元钱税收时,这1 元钱只有部分花费在G 上,另一部分则会被储蓄起来。
例如,上述经济体的经济正处于其潜在G D P 水平,这时国家为了提高国防能力,决定增加国防开支4 0 0 0 亿货币单位。假定该经济体的规划者希望通过增加税收来抵消国防开支4 0 0 0 亿对G D P 所产生的冲击,以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那么税收应该增加多少呢?
直观上说(第一感觉)似乎应是增加税收也是4 0 0 0 亿货币单位。但是这不对!应该是:
4 0 0 0 * 4 / 3 = 5 3 3 2 亿。
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
同样,减少税收会提高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增加国民收入和增加就业岗位。当然,如果这个经济体仍有较大的经济潜力,政府有较强的灵活调控能力,那么,该政府完全可以采用既增加公共开支又减少税收的双管齐下策略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开放经济的乘数效应
在开放经济中,自主性支出扩张对国民经济的扩张效果比封闭条件下小。这是因为在开放经济的支出扩张过程中,一部分支出被边际进口倾向用于进口外国商品与服务这一扩张效果作用在外国经济之上。
α= 1 / (s + m )
例如M 国的边际储蓄倾向是s = 0 . 0 4 ( 即储蓄率为4 % ),边际进口倾向是m = 0 . 1 6 , 那么该国国民收入乘数是多少呢?
α= 1 / (s + m )= 1 / (0 . 0 4 + 0 . 1 6 ) = 5
Z 国的边际储蓄倾向是s = 0 . 8 3 , ( 即储蓄率为8 3 % ),边际进口倾向是m = 0 . 1 0 , 那么Z 国的收入乘数是多少呢?
α= 1 / (s + m )= 1 / (0 . 8 3 + 0 . 1 ) = 1 . 0 7 5
两者相比,差别何其大也!前者使M 国经济快速发展,后者导致Z 国经济在低水平上摸爬滚打,踌躇不前。
七、现实中的乘数和实践中的财政政策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客观准确地把握乘数的数值是诊断经济和制定对策的关键。就象医生用止痛药必须知道不同剂量的效果,同理,经济学家和经济决策者也必须知道政府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数值的大小。当经济增长过快或经济长期低迷而必须开出财政政策的猛药时,经济的诊断者和决策者在决定用多大剂量的“增加税收”、“减少税收”或“减少开支”、或“增加开支”之前,必须知道实际的乘数究竟有多大。
前边给您介绍的是高度精简的模型。不过,我深信,“有用的往往是简单的”,您说呢?为获得更符合现实、反映产出随政府支出的变动而变动的模型,经济专家需要建立大型的经济计量模型进行计算和检验。美国在1 9 9 7 年做了一项综合性的计量研究,得出美国从1 9 6 8 年到1 9 9 8 年的乘数平均大约在1 . 4 左右,最高曾经达到2 . 5 。中国从1 9 8 0 年到1 9 9 8 年的乘数大约在1 . 0 1 - 1 . 0 9 之间。当然不同的人会使用不同的参数、得出不同的结果。此外,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基本属性的认识也存在着完全不同的观点。
最后,我相信你在认识这个问题时,肯定会想到,模型之外还有许多因素对国民经济发生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由于推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还太短,市场的力量太弱小,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经济仍然保持着较强的控制,这是我们的国情之一。从一个方面看是个弱点,单靠市场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行;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又是优点,利用我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实践凯恩斯理论,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其一;其二,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供给严重超过了社会发展需求,这为解决就业问题,不说充分就业,就是基本就业也都是超级难题。怎么办?凯恩斯理论在解决就业问题上有一套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理论与方法,值得我们借鉴。这就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扩大就业总量,成倍地扩大经济空间和就业空间,同时严厉制止人口的高增长。这样,我们才有望在4 0 年左右的时间内初步解决就业问题;其三,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对未来还缺乏信心,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备,使得国内需求不振。此时正是发挥政府财政投资作用,扩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投资和消费,启动国内有效需求的好时机。过去,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在楼堂馆所的建设上确实出了力,但那是为了政府官员的消费;而在居民的公共消费上,如道路、桥梁、电力、自来水、图书馆等却欠了许多帐,这时正是解决这些欠帐的时候。
[ 参考文献]
①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M ]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 9 7 7 .
②保罗·萨谬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 经济学[ M ] .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 9 9 9 .
③姜波克主编. 国际金融学[ M ]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9 9 9 .
收入乘数效应与政府调控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