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从圈圈说


  21世纪第2个10年,我们进入了微信时代。微信悄悄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所有微信直接关系人集结于朋友圈,可以向朋友圈发布相关信息,也可以在朋友圈阅读相关信息。在微信关系人之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由,会把直接关系人和间接关系人联结起来,构建起分门别类的微信群。各种微信群是预制信息群,亦是特制微信圈,可以发布信息、阅读信息。微信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微信圈,每一个人都是相互依赖的“圈中人”,接受微信圈影响,又影响微信圈。

  通过微信圈,一个人大约有1000个直接关系人、1000个间接关系人,合起来的微信圈库存关系人当在2000人甚至更多。各种聚会时扫...

Read more

惊呼Sora:我们再度面临“球籍”危机!


  ——2024:解放思想,拥抱世界,超人为人

  人家在把机器变得像人,并“超人律己”;我们却在把人变得像机器,而“毁人不倦”。

  文:中外管理传媒社长、总编杨光

  常言“事不过三”,这却是我第四次写人工智能了。因为美国的OpenAI“叕”火上天了。

  在农历龙年春节将尽的凌晨拂晓,中国民众与全球一起在为AI(人工智能)视频而遥相惊呼——仿佛在世界杯决赛看到了一人单挑一条龙。全球惊呼的,与其说是AI技术又一次刷新了人类自命不凡的想...

Read more

如何爬上3000点?


  昨日,A股回归2900点,迎来龙年“开门红”。

  但我们不得不正视中国资本市场的现存问题,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除了2015年,A股市场基本上就在3000点上下。

  中国资本市场问题的根源是什么?2023年10月27日,著名金融学家吴晓求在第十届华夏基石十月管理高峰论坛上,作《全面推进2.0版股权分置改革优化资本市场供求生态链》的主旨演讲。

  他认为,当前资本市场萎靡的原因有三点:对IPO、注册制的理解出了问题;资本市场的规则及融券机制的问题,但中国资本市场还是有补救空间的,我们仍然要对中国资本市场抱有希望。

  以下是演讲全文。

  作者:吴晓...

Read more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生活在多重宇宙中


 

 

除了我们所知的世界,还有什么是可能的

 

1927年,一位年轻的德国物理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彻底颠覆了科学界。在那之前,经典物理学一直假设,当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已知时,就可以计算出其未来的轨迹。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1901-1976)证明,这种条件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们无法精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而且我们对其中之一知道得越精确,我们对另外一个的了解就越少。这就是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又译测不准原理):在任一给定的时刻,某一粒子的位置...

Read more

和谐:从年味说


  踏着时间的节拍,数着岁月的年轮,过了一个甲子的年,终于品出了年的正味。过年是最特色的中国文化,和谐是最正宗的中国年味。

  年复一年,节庆无数。三八妇女节、3.12植树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五五端午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九九重阳节、十一国庆节,以及清明节、中秋节、丰收节,一个又一个节日,虽各有深意,也都带着“和谐”的功业,却又只是某一种意义上的“和谐”。唯独中国年是世代中华民族传承的一组节日连接起来的和谐天下的文化大节。

  中国年,全民和谐的文化大节。过年,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三天五天。腊月初八是腊八节...

Read more

万物有灵时代的新物种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新物种的创造史,谁能创造新的物种、谁能跟最新的物种结盟,谁能创造更新的物种、谁就能够在这一轮竞争当中胜出。否则的话,自己就将不知不觉地沦落为旧物种,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哥斯达黎加生态与夏威夷生态。哥斯达黎加是中美洲一个面积只有约5万平方公里的小国,但就是在面积这么小的地方,却出现了50万个物种。地球总物种大约是450万,这个小小地方就有50万种,占了九分之一。这是因为,它处于两大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和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这个地方真正地发生着资源和物种充分互联,从而不断繁育出新的物种,这就叫「多样性红利」,一种具有指数效应的多样性红利—&...

Read more

世界距“大通胀”仅一步之遥


  从“三低一高”到“三高一低”

  自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处于稳定的“三低一高”状态,即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债务。企业投资扩产能和增加就业低迷,居民消费意愿降低,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低均衡”状态。

  疫情后,强力刺激政策推动的总需求上升打破了这种均衡,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使商品供不应求,导致食品、商品等领域高通胀。全球供应链压力达到近 25 年最高,供应“瓶颈”凸显,生产要素价格因此大幅上涨,主要国家 PPI 与CPI“剪刀差&rdqu...

Read more

以金融创新助力文化强国战略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对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作出谋划和部署。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有什么新的成就,金融机构在支持文化产业中有哪些经验做法,未来文化产业如何与金融机构合作解决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带着这些问题,《金融博览》记者采访了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巍。


《金融博览》:金院长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您如何看待发展文化产业...

Read more

走出当前经济周期的几点建议


 

2020、2021年间,实际上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周期。很多人问,这个周期有多长?
我说,历史上既然叫周期的,肯定不止三五年。至少未来10年,都是处于这个周期中,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思想准备和行动准备。

新周期的5大特点


这一轮新的10年以上的周期,有五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世界和中国经济都将进入存量时代。
世界经济是需要一个火车头来带的。
二战后,美国经济可以说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这个火车头一路从二战后到了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加上深陷越战泥潭,让美国的火车头熄火。这是一个将近 20 年的周期。
紧接着,日本接过接力棒。日本经济的腾飞,一直持续到1985年,当...

Read more

北大清华封闭校园,是社会衰败的征兆


 

  01

  从2024年1月1日起,北大清华将交互身份核验信息,两校师生实现畅行互通。第一眼看,这似乎是关于“开放”的故事,但看第二眼,却发现这是一个扩大版的“封闭”的故事。很显然,清华北大师生互通的背后,其实是自绝于城市,自绝于社会。这一政策,方便了两校师生,却麻烦了全社会。

  它向全社会宣示:清华是北大人的清华,北大是清华人的北大,但清华北大不属于全社会。

  中国最顶尖的两所精英大学,以“兼容并包”文化自傲的学校,却固步自封,带头建立“土围子”,人为设置社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