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宋玮

《财经》杂志产业组记者。关注BAT,也关注其它有意思的互联网公司。支持创业、投资和自由竞争,反对垄断与黑幕。言语犀利,心存善念。

昂贵的私有化


周鸿祎在决定将公司私有化之前,曾与他的财务顾问、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有过几次会面,周反复表达过他的犹豫。“他所担心的一点是,过去树敌过多,这些敌人会不会利用这个机会搞他。”包凡说。

很快,他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在360宣布私有化后不到两周,乐视子公司出资27.3亿港元购买酷派公司18%的股份,成为酷派第二大股东。另据8月18日上午消息,酷派宣布任命乐视董事长贾跃亭、副董事长刘弘为公司执行董事。酷派是360手机业务的战略结盟者,2014年底,两家公司组建了奇酷科技,酷派持股50.5%成为该合资公司第一大股东。

一位360的高层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对于这次收购他们...

Read more

黎万强:离开小米的这一年


在雷军一个简短的致辞结束之后,掌声响起。几分钟后,黎万强走上了台,这是他的个人摄影展。

黎万强反戴着一顶鸭舌帽,穿着蓝绿色的T恤和一双黄色的脏脏的运动鞋,如果不留意他手腕上的黑色小米手环,他看起来就像一位刚入行的不修边幅的艺术家。他用那些有着浓烈色彩的花和天空、虚掉的叶子以及倒立着的草地和树来展现他的艺术理念,他还在现场公开谈论和反思他的中年危机。最后,他略显突兀地用了一点点时间去回应传言,他说,“我会在今年年底回归小米。”说这句话时,他有些哽咽。

黎万强暂别小米是在2014年的10月底,小米如日中天,它刚刚超过了三星和联想,成为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商,一骑...

Read more

暴风冯鑫:大买家与暴发户


2015年3月24日,暴风科技登录创业板,市值不过11.3亿人民币,此后它一连创造了30多个涨停板,市值升至369亿。对比之下,在美上市五年的优酷土豆市值不过244亿。随后,在更多疯狂的股民涌入之前,它出人意料地停牌,却幸运躲过了长达一个月的股市波动。直到本周一重新开市复盘之前,它的股价还保持在307元,拥有880倍的市盈率。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家公司,也有它的焦虑——它目前所获得的所有财富都只是账面财富,并且是不受控的。这轮暴跌,「我们是躲也躲不去」——暴风科技CEO冯鑫试图向公众表达他的清醒,他还多次向媒体强调他对资本有多不在乎,「股...

Read more

柳传志的高情商


今天上午九点半,联想控股在港交所上市,敲钟者是柳传志,他已经71岁了,满头白发。按照柳传志自己的说法,上市之后一两年,便是他退休之日。柳传志是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经历传奇,人生曲折。

一位lateNews的读者今天给我投稿,写了他与柳传志交往的几个瞬间,他认为,柳传志人生中的几个关键时刻:和中科院博弈;与倪光南一战;分拆联想;复出董事会;控股上市,而柳传志都能顺利度过的重要原因,在于他超出常人的高情商。

这名投稿人曾经是媒体人,如今早已离开这个行业。

=================

今天是联想控股上市的第一天,四年前他描述的目标在今天实现了。

写柳传志的...

Read more

周鸿祎的心魔


 

周鸿祎最近看起来有点不太对。

这是一个有着充分表达欲和攻击力的企业家,但是从2014年1月到2015年初,他进入了一个明显而罕见的沉默期。他甚至把公司核心的安全业务全权交给了总裁齐向东,自己退而成为了一条产品线的负责人。但是进入5月以来,他又变得异常高调,他的一言一行看起来好像他还是当初那个试图挑战腾讯的小创业者一样——极端的价格以及着了魔一样在各种场合喋喋不休地推销自己的产品。当然,他还动不动就向团队发飙。

他甚至说服了360的股东们,以支持他将公司私有化,这个消息在昨天被公布。很显然,如果重回A股的话,他将获得更为充裕的资金来发展手机业务。...

Read more

360资本三部曲:私有化、分拆、上市


今天的一个重要消息是奇虎360将从纳斯达克私有化退市。

 

那些认为发生了大事件的小朋友们,请注意,这个事情并非是孤立的,它既有前传又有后传。几个月前,投资圈就在传言说360将有大动作,不过那时候指向的主题是分拆。分拆方案是将安全产品线、流量产品线及新兴业务(手机、智能硬件)分开分别上市(类似搜狐系矩阵的形式)。

 

360分拆有两点理由,一是传统业务和新业务获得的估值、溢价不一样;二是从管理架构上,360已经日渐分离成两个体系。在2014年底,360曾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架构调整,将安全业务和手机业务从组织架构上划分清楚,安全业务都归360总裁齐向东负责,手机业...

Read more

请不要让恐惧限制你的想像力


在张小龙有限的几次公开露面中,每次被问到“微信是什么”?他总是习惯地反问,“你觉得微信是什么?”这既是一个回答,也是对自己的提问。

 

现在他恐怕依然不能就这个问题给出答案。所以,人们的质疑也就不会停止:一个问世五年的产品,一个拥有5亿用户的产品,为什么迟迟不明确部署自己的商业化?

 

微信并非没有考虑过如何让自己盈利。在2014年之前,他们曾试图通过游戏和基于本地的微支付来作为商业化探索的主要方向,但微信很快发现,遵循现有的成熟的商业路径会限制想象力。因此,从订阅号和服务号开始,他们最大限度地摒除通过人为规划来...

Read more

雷军三小时畅谈:我根本来不及焦虑


       每隔一段时间,这位明星企业家都会出来接受一次小规模的媒体采访,时间一般都是三小时,他允许媒体问任何的问题,并且每一个都认真回答。

雷军从来不是一个词汇量丰富的人。在描述他的产品时,他总是反复用「特别好」「好极了」「好的厉害」「超级满意」「严重超预期」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当要陈述一件在他心目中很重要的事时,他会直接告诉你「现在我要郑重地说一件事」,这次他说的是,1万毫安时的新小米移动电源体积缩小了20%。当他被媒体打断时,他有点不乐意,「我每次想说产品的时候,你们只想让我谈营销」。

在采访又进行了一小时之后,他出去上了个洗手间,回来就...

Read more

雷军的管理师承


       在小米,制度不是核心,雷军才是。

对外谦逊有加的雷军在管理上更多体现了强势、霸道的一面。他主要负责“两头”——战略和产品细节,并在小米所有的决策中拥有最终决定权。

一位与雷军相识多年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雷军曾说过,过去的行业是慢的,允许你有时间以制度来保证周期很长的项目。但现在速度太快,需要随时可以调整的模式,这要求他必须一直管到底。最后却也格外重要的一点:他体验过被互联网公司轻盈超越的挫败感,所以他要求一切都必须是快的、新的。

小米的员工上下班从不打卡,但也要承受高工作压力,...

Read more

解密小米


         即使估值已经超过450亿美元,小米依然是一家很饥渴的公司。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在最近的一个月中,带着他的自拍杆多次出现在了全球媒体的镜头中,46岁的他看上去意得志满。3月15日,他在朋友圈中贴出了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的一段话——“最近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个词叫风口,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雷军成功地将他的“风口”和“顺势而为”理论输出到了国家领导层。他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