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飒

互联网分析师,评论员

为什么你的100000+没什么卵用?


内容为王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得快吐泡沫了。这个貌似很有道理的道理,合理得让人麻痹大意,于是就不再多想。今天我刚好孤独寂寞冷,就多想了一会,在此提醒一个比较容易陷入的误区。

咋一听内容为王四个字,很多人就兴奋得像个猴子,高呼内容万岁,无内容不营销,好内容么么哒,内容时代到来咯,好像很多年没吃过饭一样。狂热往往会蒙蔽理智,内容为王逐渐演变成了内容至上,于是大家开始拼内容质量,做梦都想弄个100000+。

guanzhu

100000+真的好吗?当然好,但这不应该成为内容营销的目标。

我们首先要分清楚,你是要做内容,还是做内容营销?

这里说的做内容,指的是纯内容,纯媒体,比如最近很火爆的内容创业。...

Read more

他能成为全球顶尖自媒体,全靠这3把刷子


 

再看周星驰

记得还在穿开裆裤就开始看周星驰的电影了,一晃二十载,开裆裤已经腐烂分解,看周星驰的《美人鱼》还是能把屎笑出来。

 父母看到我看周星驰电影的样子,一般会说:这么大个人了,还这么幼稚。

有些专家更是坐不住了,说这种低俗的电影简直污染了银幕。

对此我真的无言以对了,只想说:求你们了,我只想敞开肚子大笑一顿,好吗?

zhuanjia2

有些专家书读得越多,心眼就越小。你看,人家拍了个很高票房的电影出来,他张开个大嘴就使劲喷。而且越有文化的专家,喷出来的口水越毒。

我们小老百姓虽然看不懂那些高逼格的艺术,但是也会觉得很厉害的样子,抱着敬仰的眼光去看待,顶多挠挠脑袋...

Read more

这些“水货内容”早该被淘汰,你还在转载?


 

那些年上网

还记得刚接触网络的那一段日子,简直像找到了人生的灯塔,激动得不要不要的。

现在回想起早年上网的日子,几多唏嘘感叹汇成一句话:很傻很天真。

那时候的年少无知集中体现在:对内容毫无甄别能力,看到什么就信什么,以为网上的都是宝贝。长大后才发现,原先自己看得津津有味的那些内容,很多都是别人随手扔到网上的垃圾。

once-search-webs

新东西出现了

有了手机之后,我们看内容的眼光完全变了,因为手机屏幕比电脑屏幕小多了。

我是这么理解的:手机内容是电脑内容的精选。它就像是一个精密的内容过滤器,对垃圾的容忍度很低。

它过滤掉的内容,不单单是不适合出现在手机上 ,也不再适合出现在P...

Read more

别人看完你的内容后没什么感觉,怎么破?


 在这个浩瀚的大数据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数据。自从有了网络和智能手机,人类每天被各种信息虐得死去活来。当有一天回到乡下去,跟老一辈的乡亲们大谈特谈八卦热点、时政要闻的时候,老太太们唏嘘地叹了口气:你知道得太多了。

信息轰炸

知道的太多,不知道的更多。很多公司非常使劲地想让人知道它们,却一次次被淹没。信息量太大,再大声的轰炸也显得弱不禁风。把信息使劲往外推,甚至不惜大手笔,结果一不小心推向了大海,巨额推广费打了水漂。

别人不喜欢的内容,你塞到嘴里他也会吐出来。然而这些内容不是没有价值,只是别人不喜欢而已。你愣是把一块生猪肉丢过来,你以为现在还在闹信息饥荒啊!

所以,即使信息很干,也...

Read more

你待粉丝如初恋,粉丝把你当毛线!


 自媒体这个概念曾经被炒得劈啪作响,现在进入平静期(瓶颈期),但仍被很多专家看作是前途无量的一个领域。

现在不断有人加入自媒体大军,也不断有人退出。也有一批人,他们想退出,可又天天有一群粉丝在看着,不退出嘛,又要天天苦逼地捣弄它。他们就是自媒体中的憋屈体。

自媒体变现

是的,他们就是变现无门的自媒体。或者变现形式仅限于稿费、打赏费和广告费的自媒体。

当然,广告费也不少,不信你看下面这个报价单:

 自媒体报价单

个人还觉得真不少,相对于传统媒体。能上这个报价单的,估计也没多少。

也有很大一批人,觉得老提赚钱太俗,于是一直处于做自媒体最快乐的状态:从未赚到钱,一直在自嗨。

有些...

Read more

这些内容是万能的,却把你给阉了


 无论是是什么样的内容,总会经历“内容同质化”这样一个尴尬阶段。比如APP、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网站、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等,跟风(抄袭)模仿(伪原创)成瘾,根本停不下来。有些外文学得好的,理直气壮地翻译歪果仁的作品,也不留下一声谢谢。

翻译也是一种抄袭

当自己的作品被人一声不响地拿走,还不要脸地四处招摇撞骗时,那种感觉就像衣服被剥光,还活生生地被淋了一泡尿,气得七孔喷火的同时又恶心得想狂吐。所以,像专家学者这么有涵养的人有时候也会忍不住公开撕逼,即使追遍天涯海角也要讨回一个公道。

然而,并不是什么内容都值得你付出那么多。有一种内容,就像肥猪肉一样,拿出来装扮...

Read more

怎么让公众号的内容更有威力?


无论是公众号还是母众号,内容为王这条法则还是能够横行霸道。当然同一堆内容放在不同的渠道,需要修修剪剪,让内容去适应渠道,以取得最大化的效果。

张飒的博客-内容渠道

有些人做公众号的内容比搬砖还痛苦,每天体能透支,榨干脑汁,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其实搬砖也要有技巧,不转变观念就只能愚公移山。要想让公众号内容有更大的威力,下面两个关于微信内容的思路,我觉得可以参考下。

一、仅满足阅读需求的公众号,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首先,微信是移动端产物,主要服务于碎片化时间,浅阅读、多互动才是王道,所以它的内容消耗要求轻松好玩有趣,太严肃你就死翘翘了。所以,把公众号当做专业媒体来做,做到蛋蛋碎掉也干不过漫山遍野且高...

Read more

怎么讲一个让人忘不了的故事?


 内容营销的精髓就是吹牛逼。自己吹过的牛逼,跪着也要分享出去。当你发现别人呕着把你的故事看完的时候,你是不是有一种浓浓的忧伤?

熬到四点钟做出来的内容,发现别人并不买账,这种惨案其实很常见。为什么会这么惨?很简单,你的故事像坨翔,根本没有资格浪费别人的时间。

讲故事别人记不住

为什么有时候熬到凌晨四点钟的故事还是一塌糊涂?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一名大导演斥巨资花个三五年拍出来的电影,也可能是烂片。不是花时间精力呕心沥血弄出来的东西就是好东西,当你的良苦用心被当做一坨屎的时候,不要伤心,不要绝望,要找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别人无视你的蠢故事呢?

首先,最大的原因,就是你的故事不合别人的...

Read more

要讲好一个故事,你需要哪些内功?


这篇文章可能有点鸡汤,实操性不强,但求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最近看到某个挺有名的公众号,引入了一股新的力量:小说写手。他在微信文章的最后是这么介绍自己的:本来可以以写小说为生,却选择了做广告。

写小说的去做广告了

在我看来,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个职业变种。就像一个知名导演拍电影不再以追求作品质量为目的,而是以营销某种产品为目的一样。他的电影质量依然很高,但是电影不再作为一种媒体进行盈利,而是作为营销的内容。

比如,某个咖啡店因为一部电影而火遍大江南北,你以为它的火是电影无意掀起的连带效应,实际上人家拍这部电影就是为了捧红这家咖啡店。

内容营销的人才需求中,最抢手的位置之一可能就是那个出内容的人,...

Read more

没有植入的内容就是TM在逗我


内容营销就是披着媒体的外衣在宰人,目的就是要营销。内容其实是营销的武器,先挑起别人的七情六欲,等别人把持不住的时候,狠狠地宰上一刀。当然,被宰的人也是心甘情愿,心满意足的。

要达到营销的目的,前提就是要有植入。没有植入的内容就是一个花瓶,华而不实,装完逼就碎了,没什么卵用。

做内容必须要有目的

下面先为大家罗列一下那些典型的没有植入,或者植入无效的内容营销,很可能你就在干这种事:

1、  像飞蛾一样扑热点

跟热点确实是非常省时省力的一种策略,对微信朋友圈尤其有用,因为如果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侃大山,你却在灯火阑珊处静静地装逼,即使不招人嫌,也会别人冷落。

但是问题也来了,追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