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呼海涛

物欲横流的世界,有谁能发自内心的说一句:我做的是我喜欢做的事情,喜欢穿梭于崇山峻岭,漫步于林荫大道……

陕西生态空间云平台建设思路探讨


陕西省“生态空间云”建设思路探讨

 

新一轮机构改革,森林、草原、湿地、荒漠、自然景观统一划归到新组建的林业部门管理,新林业部门直面“三大新变局”:即新空间、新归口、新飞跃,担负着生态空间之治重任。立足生态空间治理大局,必须将信息化手段贯穿“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生态重建、生态富民、生态服务、生态安全”六条战线的全过程、各板块,实现生态空间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建设生态空间云平台,是实现推动生态空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强力驱动。

为了加快推动网络信息化建设,...

Read more

凝聚在秦岭四宝中的生态绿军精神


秦岭四宝一直是我们林业人引以为荣的宝贝,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秦岭四宝”集体亮相, 2019年又成为第十四届全运会吉祥物,秦岭四宝已经家喻户晓,由陕西的宝贝变成全国的宝贝,由林业人的宝贝变成大家的宝贝,是名副其实的陕西标识、全国生态名片。我在想,秦岭四宝的称谓在不断强化和固化,发挥了突出的宣传效应,就秦岭四宝本身而言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了,现在是需要的是透过名片看到更多的文化价值,精美的生态名片不仅需要二维码,还需要植入“芯片”,注入更美的精神基因,不断拓展秦岭四宝的内涵,方可根深蒂固、深入人心、源远流长。

秦岭四宝是顶级生态空间...

Read more

掌握要策,以政治担当推动生态空间之治


秦岭是中国顶级生态空间,实现秦岭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是生态空间治理的“一号使命”。这次来陕西考察,总书记第一站就来到牛背梁保护区,提出“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祖脉,“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等重要新论述,确立了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进一步明确了陕西生态环境保护在全国生态环境大局的重要地位。

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祖脉,陕西秦岭是大秦岭之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陕西是唯一全境在黄河长江干流之间的省份,陕西黄河流域是黄河流域之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讲政...

Read more

“领导”二字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多个典故,尤其是不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和“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等,对党员领导干部勤学苦练、勇于担当、带头实干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要求,认真学习后,体会深刻、受益良多,与大家交流几点关于“领导”的浅见。

  一个单位或部门里,或大或小,不论性质、级别、人员多少,在上下级之间、条块之间,各司其职、各有其责,存在一些领导和被领导...

Read more

“禁食”—维护人类文明的体面


 

 “吃”是人的本能,呱呱落地的婴儿吮吸动作是人类婴儿先天具有的无条件反射。我说的“禁食”,不是宗教的“斋戒”活动,也不是“绝食”,什么都不吃,是禁食野味,禁食野生动物。

  人类远古时期的祖先,靠着自然生态空间的丛林荒野,采集野果,猎杀动物来获取足够生存的食物,经受着大自然洗礼,饥寒交织,走出他们代代生存的生态空间,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吃法”,播撒了第一粒种子,学会了驯化动物,在森林草原空间上开辟了刀耕火种的农业空间,开启了人类文明新纪元。仔细想象这个过程,人类起...

Read more

陕西省生态空间资源监测体系的几点思考


  新一轮机构改革后,森林资源调查监测职责划转到自然资源部门,但曾经承担资源监测的单位和人员队伍,都保留在林草部门,林草行政主管部门直属的调查规划院从国家到县,基本都维持原有的职责开展业务工作。说到森林资源监测,首提、必提的就是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这是一项科学完备、举世罕见的“中国式”资源调查监测的体系,也是目前最权威、最受认可的一套体系,每5年一次,持续开展了40多年,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等重要指标均来源于此。我曾经参加过第八次、第九次清查工作,从编制技术细则、培训指导、外业调查、质量检查、内业汇总到提交成果报告,历时近一年时间,牵动省市县几乎全部的技术骨干力量...

Read more

做好“四个坚持” 推动实现陕西黄河流域生态空间高颜值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的保护和发展历来是安民兴邦的大事。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党的十九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完善全国的发展战略布局,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黄河“九曲十八弯”,自古以来,就以“善淤、善决、善徙”闻名于世,2500多年间下游决口多达15...

Read more

秦岭,一本读不完的书


 

最近读了两本书,一本是贾平凹先生的《山本》,一本是党双忍先生的《秦岭简史》,缘于我的两个“心结”。

上大学、参加工作干的都是与山林打交道的事,资源清查、野生动物调查在秦岭里一住就是大半年,与山水为伴,偶尔也会与秦岭共眠,听虫鸟吟唱,望满天星空,经常会畅想数亿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也许搭起帐篷之处就在大洋中脊上,我们每天在海沟里“游走”……秦岭何来?何起何终?这是“心结”之一,也是一个“情结”。

野外调查时,每次看到地形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的骡马...

Read more

又见老榆


 

 

 

又见老榆

 原文摘录在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请点击查看

  


黄土隐匿不见村,老榆恒守显灵韵;

瑞雪还遗又逢春,孩童撒欢无处寻;

元朔是日遇祥云,延水不息常忆君。

 

归心似箭,喝着文安驿河的水,吃着延水关“狗头枣”长大的延川人,正月初二凌晨就一路向北,伴随车辆飞逝,繁华渐退,从黄桥林区柏木凝重又独特的墨绿,再往北就是经过严寒又漫长的冬季洗礼的刺槐金灿灿的果荚,一路上也找不到黄土高原漫天黄沙、贫瘠荒凉的感觉了,再次为那句&ldquo...

Read more

倔强的父亲山


“倔强”的“父亲山”

作者:南山芒草

    这座“倔强”的“父亲山”,矗立在那里,一言不发,当朝阳掠过他的头顶,阳光普照,孕育万物,夕阳的余晖散去,山影绰约,仍显巍峨。

生来倔强

秦岭烟云,来去无踪,聚而复散,散而复聚,那秦岭山中飘忽悠然的山岚烟云,便是扑朔迷离、烂漫玄妙的历史烟云了,秦岭何来?传说龙首蛇身的盘古祖先,“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开了天辟了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死后骨节为山林,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