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要策,以政治担当推动生态空间之治


秦岭是中国顶级生态空间,实现秦岭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是生态空间治理的“一号使命”。这次来陕西考察,总书记第一站就来到牛背梁保护区,提出“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祖脉,“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等重要新论述,确立了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进一步明确了陕西生态环境保护在全国生态环境大局的重要地位。

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祖脉,陕西秦岭是大秦岭之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陕西是唯一全境在黄河长江干流之间的省份,陕西黄河流域是黄河流域之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我想,保护祖脉祖山、保护母亲河,皆是“国之大者”,只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学彻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重要讲话精神,才能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把握生态保护大局,切实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当好黄河生态卫士,当好生态空间卫士,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质量持续好转。

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态空间治理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对已取得的成效不能盲目乐观。我们应该看到,生态空间治理依旧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关键期,远未到高枕无忧的程度,还需要跨越关口、啃下硬骨头。

总书记这次来陕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也指出了生态空间治理的几个重要策略。第一个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林草。对林业部门来讲,要在区域、产业、治理、制度的四个协同上发力,必须首当其冲,主动入位,尽快融入协同治理格局。第二个是“还秦岭以宁静、和谐、美丽”,2015总书记来陕考察,对秦岭生态保护指出“在保护生态环境上不能手软,不能产生‘破窗效应’”,这次提出“还秦岭以宁静、和谐、美丽”,这既是总书记对秦岭生态保护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的从“管”到“还”的更高要求,要求我们不仅要实现秦岭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系统性保护,还要不断修复、逐渐恢复秦岭生态系统,让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第三个是“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一切发展要以生态空间承载力为前提,在保护好现有林草资源的基础上,坚持不懈的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构筑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屏障。第四个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去年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就讲“黄土高原降雨量少,能不能种树,种什么树合适,要搞清楚再干。”我们要在修复措施上,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育则育,在植物配置上,坚持适地适树,以水定林草,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在适宜区域大力推行乔灌草立体模式,加快推动生态空间保护修复,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们要深刻认识生态规律,准确把握科学方法,统筹兼顾、系统治理、多措并举,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鼓励绿色生产与消费,把生态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促进绿色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