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茉楠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跟踪国际经济形势与金融市场走势,国际资本流向等研究。

货币周期大分化触发金融错配风险


随着欧洲央行推出欧版QE,全球正在掀起新一轮降息和货币宽松潮。降息或量化宽松非但解决不了全球普遍通缩和增长乏力问题,一旦美国启动加息进程,全球货币周期大分化将进一步触发全球新的金融错配风险。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主要央行无一例外开始推行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与稳定金融市场。各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准确记录了这一趋势。目前全球央行的资产规模约为1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0%,是10年前的两倍。过去六年,美联储与英国央行扩张了约4倍,日本央行扩张2倍,中国人民银行与欧洲央行分别扩张1.9与1.7倍。

 

然而,全球货币宽松并未根本改变全...

Read more

石油美元体系塌陷恐引发全球风险


全球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正趋于结束,这将改变整个全球资本格局。近一段时期以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开启了“高风险模式”,国际油价已跌至55美元/桶附近,较20146月高位跌48%。受此影响,欧佩克(OPEC)石油收入将锐减3160亿美元。国际油价长期维持低位,流入全球金融市场的欧佩克“石油美元”将大幅减少,同时也意味着全球流动性将因此降低。

 

由于全球大宗商品、贸易商品都是以美元计价,美元、石油美元、商品美元“三足鼎立”,并由此形成了中心国(美国)——资源出口国(OPE...

Read more

全球经济缘何逼近通缩边缘


当前,包括欧元区、日本、中国等在内的多个经济体通货膨胀率持续下行,低通胀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并可能进一步带来通缩风险,这背后的深层次因素是什么?会不会是全球经济的一种“新常态”?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估数据,在19902013年之间,全球通胀率平均为11%2014年该数值预计为3.9%,其中低通胀率的发达经济体,19902013年之间年均通胀率为2.3%2014年仅为1.7%。而根据201411月最新数据显示,美国CPIPPI分别同比增长1.3%1.0%,两项指标均已连续6个月持续下降;欧元区更不乐观,分别为0.3%-1.3%,...

Read more

新兴经济体遭遇“回溢效应”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已过去6年多了,但全球经济依然没有完全走出后危机时代,各类潜在风险相互交织,正折射出全球经济进入深度结构调整期、大宗商品繁荣周期结束引发价格危机、各国经济复苏格局分化加剧多重风险、全球经济失衡逐步有所减弱四大显著特点。

 

在债务危机、通货紧缩的阴影笼罩下,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大大低于预期,产出缺口依然保持高位,一些国家仍在消化包括高负债、高失业率在内的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同时,由于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导致全球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大多数经济体仍需将“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而相比之下,全球贸易增长更为缓慢。世界贸易组织(WTO...

Read more

“一带一路”利于构建全球价值链


当前全球已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结构调整期,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低于预期,产出缺口依然保持高位,全球贸易增长则更为迟缓,与中国经济一样,全球经济都不可避免进入“新常态”,而中国仍将会成为当前及未来时期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

 

与世界迅速融为一体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推动力。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2000-2012年,中国对世界出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5%(美国为6.63%),对世界进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1.86%(美国为8.53%)。2000年至2013年,中国累计进口总额近13万亿美元,为世界各国直...

Read more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艰难的“再平衡”


中国经济在增速放缓的同时,也正在经历艰难的再平衡。2014年三季度中国GDP增速为7.4%,远低于2008-2012年年均增长9.3%的水平,但放在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经济减速幅度明显小于其他新兴经济体。以印度为例,2010年印度增长速度为10.1%2011年降至7.0%2012年为5.3%2013年降至4.9%,下滑幅度远超中国。

 

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经济正从增长奇迹向常规发展回归,结构也出现了艰难的“再平衡”。2013年经常账户盈余已从2007年占国内生产总值峰值的10%降至2.1%,较2012年则下降0.5个百分点,20...

Read more

未来经济增长的挑战在于人力资本积累


当前,影响中国未来几十年的要素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中国传统国家盈利模式受到严重冲击,内生增长动力和比较优势面临拐点已是不争事实。如何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我们需要提升人力资本贡献率来重塑增长动力。

 

一直以来,人口红利都被认为是造就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源泉。国际经验也表明,所有的先行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在特定发展阶段或多或少地得益于 “人口红利”。1970年到1995年间,东亚诸国超常规高增长中,由劳动年龄人口高比重所做出的GDP贡献比例高达1/31/2。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也大致归于富有生产性的人口结构优势。据世行估计,人口红利的结构性优...

Read more

2015年宏观经济政策将何去何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定下2015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基调。考虑到2015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环境更趋复杂,政策操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建议宏观调控以“盘存量、控增量、提效率”为主要着眼点,继续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注重政策合力、提高政策效率,这是在“短期与长期”、“周期与结构”、“风险与效率”之间取得平衡的关键。为此,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该何去何从?

 

首先,未来货币政策取向是“补缺口”而非“总量放松”。随着美元进入强势周期,外汇流入...

Read more

2015年财政政策如何发力


一年一度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将在这几日召开。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为2015年的财政政策定下了主基调,并要求积极财政政策更有力度。因此,财政怎么才能更有力度更有作为就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考虑到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从破题期进入实战期的关键之年,特别是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地缘政治等影响,再加上偿债压力使得国际国内环境更趋复杂,政策操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宏观调控应以“盘存量,控增量,提效率”为主要着眼点,在适度扩大财政支出的前提下,财政政策要更有效,注重政策合力、提高政策效率,继续加大财税体制改革力度,这是求得“短...

Read more

油价危机可能演化为新兴市场完美风暴


全球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正趋于结束,这将改变整个全球资本格局。近一时期以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开启了“高风险模式”,国际油价已跌至55美元/桶附近,较6月高位跌幅48%。随着国际油价自由落体式的下落,全球股市、债市以及汇市也不断上演过山车行情,局部金融危机很可能一触即发。

 

自今年6月以来卢布对美元汇率暴跌了40%,国际资本大幅外流。目前,俄罗斯国库中只有4520亿美元外汇储备,与2013年末相比已减少11%。倘若资本外流持续,俄罗斯外储消耗还会进一步加快。而主权债务风险却在持续上升,截至2013年底,俄罗斯外债规模已达7320.46亿美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