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茉楠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跟踪国际经济形势与金融市场走势,国际资本流向等研究。

消除中美“信任赤字”比贸易赤字更紧迫


 

  相比中美之间的贸易赤字,“信任赤字是更大的赤字。增强互信的关键是理性对话、积极沟通,中美只有建立起制度性对话通道才能避免战略误判。

  当前,美国对华战略正处在新的十字路口。近几年,美国朝野对华态度正经历建交40年来的集体性反思。反思之一是,认为传统的通过对华接触达到对中国进行民主化改造的政策已失败。反思之二是,认为遏制中国发展反而导致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在此背景下,“改造论”和“遏制论”都认为现行美国对华政策应该调整。但美国国会中的经济鹰派和国安鹰派等正形成跨党派同盟,准备采取更具对抗性的对华...

Read more

如何将“贸易战”这场“危机”转化为真正的“机遇”?


  中美正在进入一个更紧张的“竞争性时刻”。从经济利益来看,两国经贸关系密切,大规模贸易战对两国经济都是严重的伤害,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全球价值链及全球贸易流向。中美互征关税不仅短期内增加了双边贸易成本,长期还可能影响跨国企业未来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决策布局,从而引发全球价值链重构,而这种重构的趋势甚至不会因为贸易战的停止而停止。

  价值链重构和贸易结构的变化已不可逆转,但未必都是坏事。中国需要主动接受和适应一些无法改变的变化。近年来,随着人工、资源、能源和环境成本的上涨,中国具有传统优势的加工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受到削弱,劳动密集型产业梯次向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

Read more

贸易战是“危”还是“机”?


  中美正在进入一个更紧张的“竞争性时刻”。从经济利益来看,两国经贸关系密切,大规模贸易战对两国经济都是严重的伤害,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全球价值链及全球贸易流向。中美互征关税不仅短期内增加了双边贸易成本,长期还可能影响跨国企业未来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决策布局,从而引发全球价值链重构,而这种重构的趋势甚至不会因为贸易战的停止而停止。

  价值链重构和贸易结构的变化已不可逆转,但未必都是坏事。中国需要主动接受和适应一些无法改变的变化。近年来,随着人工、资源、能源和环境成本的上涨,中国具有传统优势的加工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受到削弱,劳动密集型产业梯次向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

Read more

美国影子银行导致的金融危机警戒


  本世纪以来,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以及中国“金融深化”以及“金融脱媒”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规模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影子银行系统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却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金融结构,使得原有货币调控鞭长莫及。

  所谓影子银行是指通过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债券和复杂金融工具等的金融中间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影子银行要比传统银行增长更加快速,并游离于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因此发生金融风险的概率也较大。

   一、美国影子...

Read more

美国贸易政策实质是规则霸权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风险并未因经济“百日计划”而消弭。美国当地时间8月14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备忘录,授权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针决定是否对涉及技术转让等知识产权领域展开“中国贸易行为”调查,美国单方面发起贸易制裁意味着所谓的“公平贸易”已经完全沦为其行驶“规则霸权”的工具,“超贸易保护主义”将会对全球贸易产生新一轮冲击。

  一、美国宣称的“公平贸易”本质是“规则霸权”

  特朗普政府宣称的以美国“利益优先&...

Read more

强美元周期难言结束


  美元周期的转变是认识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前提。近期,美元指数持续走软似乎正成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风向的最大变数。因此,判定美元强势周期是否就此终结也是防范全球溢出风险的关键变量。

  美元周期决定全球金融周期

  美元周期决定了全球金融周期。全球金融周期会改变各国资本流动情况,进而影响主要资产价格。同时,金融周期的变化与资本依存度、资本流动结构以及资本循环都会产生影响。因此,美元就成了全球金融市场最重要的“风向标”。去年底以来,“强势美元”没有延续,自2017年1月始,美元指数就已经从103的高位逐步下调。截至8月初,美元指数跌至92....

Read more

中美数字经济合作潜力巨大


  近期,商务部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报告》全景式地勾勒了中美经贸互利互惠的全景图,指出,中美双方都从经贸合作中获益,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之下,双方均从经贸合作中获平衡利益。从长远发展看,中美应重新定义“经济平衡”关系,着眼于创造中美经贸发展空间,丰富经贸内涵提升未来双边关系的潜力,开启中美经贸新模式。

  阐释中美经贸关系的三大“主题词”

  《报告》高度概括了中美经贸关系的三大核心主题词,即中美经贸关系的特点是“相互依存&r...

Read more

须加强“一带一路”的战略对接与规则建设


  后危机时代,推动世界经济 “联动”发展是全球经济新一轮发展互动与新一轮全球化的关键。“一带一路”市场和边界的进一步开放有助于缓解资源和劳动力短缺,提高公共与私人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刺激经济增长以及增加收入,让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为各国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利益,也为世界创造了新的需求。

  一、新一轮全球化红利可期

  我们做过的一项研究课题结果显示,未来10年,“一带一路”沿线65国GDP实际年均增速将达到4.7%,显著高于全球2.8%的年均增速,GDP总量将由目前的23万亿美...

Read more

人力资本红利重构国家竞争优势


  当前,影响中国未来几十年的要素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就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

  这是“新常态”下最重要的要素结构变化。在此变化之下,中国传统国家盈利模式受到严重冲击,内生增长动力和比较优势面临拐点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提升人力资本贡献率,对重构国家竞争优势,重塑增长动力意义深远。

  这种结构性变化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总体劳动力人口的下降。2013年中国人口增长4.92‰,劳...

Read more

“一带一路”倡议须重大制度与规则创新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步入倒计时。三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落实与深化,以及纳入第71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第A/71/9号决议,“一带一路”已成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发展共同体的全球新倡议。从发展愿景看,未来需要着眼于构建一带一路的全球价值链合作机制、多边投资框架、贸易规则体制重大的制度与规则创新,这不仅将为促进中国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提供机遇,也势必推动新一轮全球贸易和新型全球化的繁荣型增长。

  一、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形式的跨区域合作

  中国与周边国家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