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茉楠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跟踪国际经济形势与金融市场走势,国际资本流向等研究。

量宽渐退,新兴市场再临考验


  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进一步明确加息和缩表的政策选项,全球主要央行也开始显露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信号,全球货币政策或将退出量化宽松步入新周期,势必对新兴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是全球资本流动和金融循环的两极。一直以来,新兴市场国家的超额储蓄与贸易盈余流向美国,用于弥补美国的经常账户失衡。美国稳步复苏和退出量化宽松,已经引发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出,吸引了全球大量资本购买美元资产。2015年美国资本净输入规模达到4600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占全球资本输入总额的38%。美元走强导致各国央行持有的、以美元计价的其他外汇资产遭遇市值损失。再加上未来特朗普政府可能大幅减税,减...

Read more

抓住全球价值链重塑战略机遇期


  最近几年,具有排他性质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浮出水面,而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分离主义等与全球化相背而行的“逆风”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不过,从长远来看,眼下正是促进全球价值链合作以及亚洲经贸一体化的新契机。

  首先,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价值链时代。近二十年来,以中间品贸易为代表的全球价值链贸易对世界各经济体的重要性显著增加,占全球服务贸易的70%,货物贸易的三分之二。在价值链贸易模式下,全球经济体系与其以“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区分,不如以全球生产者和消费者来划分。在价值链贸易模式下,产品流动,尤其是中间产品的跨境流动实质上是参与全球生...

Read more

面对贸易战 “以牙还牙”不是上策


  中国需要推动新一轮全球化、以全球价值链重塑为契机全面提升国家的产业结构竞争力,也需要更好地贡献治理理念和治理规则这样的“公共产品”来创造新的全球化净收益。

  美国正式开启了“特朗普时代”。“特朗普主义”的核心是以“美国优先”的全球利益再分配。因此,无论是就业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能源政策以及外交政策无不与所谓的纠偏“全球化轨道”为出发点,重构全球秩序与格局。未来无论特朗普的施政纲领还有多少不确定性,但特朗普是带着对“全球化”的&ldq...

Read more

未来全球真实利率快速上升恐成必然


    G20峰会正在杭州召开,全球政策当局如何加强国际政策协调,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新一轮金融风险的冲击是在全球治理平台上探讨的核心议题。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从发达国家开始蔓延的货币超发以及“负利率”政策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经济增长,负利率政策背后凸显全球市场的主要矛盾:膨胀的流动性与较低的资本回报之间不可弥合的矛盾,然而,随着“抵押品资产”的稀缺,以及美元资产总供给的减少而导致长债的流动性急剧下降,未来全球真实利率快速上升将成为必然。

  “负利率”是当前全球金融格局的一大显...

Read more

全球价值链正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日前,全球瞩目的二十国集团(G20)贸易部长会闭幕,会议批准了《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首份《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会议提出,积极推进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价值链,构筑包容性增长的价值链将对世界经济、贸易与增长格局具有深远的影响。

  全球价值链将进入深度整合期

  当前,全球贸易增长乏力,对世界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大幅下降。过去30年,全球贸易增速是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两倍。然而,由于需求疲弱、成本升高、贸易摩擦增多、周期性和结构性原因,全球贸易增长进入十分低迷的时期。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全球贸易增长报告,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将降为2.8%。远远低于20...

Read more

算一算“退欧”的全球金融风险账


英国“退欧”公投已尘埃落定,51.8%对48.2%的结果重新改写了欧洲的历史,而“退欧”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对全球的冲击也许才刚刚开始。这不仅意味着全球化停滞和欧洲一体化发展趋势受挫,也势必导致全球股市、债市、汇市,以及货币格局也在动荡中加速变化。因为,有必要算一算“退欧”的全球金融风险账。

“退欧”并非一时的“失误”。英国一直算计这笔“退欧帐”。脱欧派认为,英国若离开欧盟,在贸易、财政、立法及金融自由度等方面,均将有更好的发展。然而,谁都无...

Read more

供给侧改革重点是推动要素效率革命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正处在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交替接续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在这一阶段里,一些有别于以往的发展新特征越来越明显。数量型扩张的经济模式已经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实现高速增长,特别是随着人口红利减少、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要素配置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潜在增长率下降,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提升经济长期持续发展能力,摆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重构国家竞争优势。

  高增长红利衰减的根本在于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放缓

  近年来全要素增长率不断下降,我国经济增...

Read more

“一带一路”下亚欧如何度过蜜月期


       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东移”,以及欧盟“向东看”,特别是中国提出共建跨亚欧“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成为联系亚欧两个大陆的“纽带”,构架起亚欧经贸合作之桥。

  亚欧在市场、资源、技术上各有优势,应利用相互毗邻的地缘关系,建立和健全亚洲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强区域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全面加强务实合作,推动亚欧可持续性、创新性、均衡...

Read more

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再造解决机制势在必行


       消化巨额存量债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日,财政部表示,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已下达地方存量债务1 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允许地方把一部分到期高成本债务转换成地方政府债券,匡算下来,地方政府一年可减少利息负担400亿至500 亿元左右。不过,债务置换仅仅部分解决流动性错配问题,真正化解债务风险,再造债务解决机制势在必行。

  眼下,我国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便是“去杠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迄今的实践证明,对于几乎所有的国家而言,“去杠杆化”都是一个极为痛苦的过程。6年多来,面对着居高不...

Read more

创新对中国从未如此重要过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把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对中国从未如此之重要。事实上,当今,全球经济体系正经历最为重大的重构,经济纽带正从全球生产网络向全球创新网络升级,创新已经从摆脱经济危机的一个政策选项,升格为新一轮全球经济格局重塑中的重大战略选项。

 

中国正在进入“新常态”的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一些有别于以往的发展新特征越来越明显。数量型扩张的经济模式已经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实现高速增长,特别是随着人口红利减少、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配置效率和要素供给效率下降。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通过创新来提升国家竞争力。

 

然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