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去过台湾的人,多数会得到像韩寒或《新周刊》那样的让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好感,然后,结论是:幸亏台湾保存了中华文化。
并不能说这样的印象是错的,但也必须了解,台湾社会一如每一个社会,同样存在着不少负面的东西,更需要指出的是,台湾一开始的时候也不是这样的——台湾有过社会纪律废弛、粗鲁无礼、财大气粗,而当时的中华文化,不会比现在更少,那又该如何解读当前的“台湾现象”?
原来,台湾的社会文明形成,就像是地质构造,有着层层的积淀:
(一)最底一层的,当然是中华文化。400年前郑成功据台前,当然就有原住民文化,但对后...
作者文章归档:石齐平
美国重返亚洲,中国重返世界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上台之后,矢志终结反恐战争,然后将新的目标锁定中国,号称“重返亚洲”。奥巴马先是说,我要做个太平洋总统;又说,我绝不接受美国成为全球老二。然后,从“坐而言”到“起而行”,捋取一系列“战略东移”的行动,包括(1)外交——推动对几乎所有中国周边国家的统战;(2)军事——置重兵于东亚,展开除中国以外所有环太平洋国家的联合军演;(3)经济——建构一个同样是旨在排除中国的泛太平洋国家自由贸易区。三、四年下来...
上世纪30年代梦魇会重现吗
上个世纪1930年代的梦魇会重现吗?理论上,已经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了。
目前的形势是,希腊筹组联合政府失败,国会在6月重选,最大可能是左翼联盟取得民意支持执政,上台后,必然高举“反紧缩”大旗,这也必然挑战了由德国主导的欧盟、欧央行(ECB)与IMF继续对希腊援助的底线。到了那一刻,到底是救,还是不救?如果不救,希腊本身又是什么打算?是留(在欧元区),还是不留?
先谈希腊,日前传出默克尔向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建议,在6月国会重选时一并举行是否留在欧元区的公投。消息一出,惹来希腊各界一阵炮轰,指德国干涉内政。其实希腊本身有民调,高达七成以上是...
欧盟的唯一出路:政治整合
谁也没料到,欧债危机竟一度发展到以公投决定希腊在欧元区去留的地步,虽然希腊的最终选择(现在的一切状态都是不稳定的)还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对欧元区及欧盟而言,都是沉重的打击。
欧洲的整合从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业(钢铁)合作开始,并先后走上“一个市场”及“一种货币”;现在,在一种货币的进程上遭遇了挫折,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理解,可视之为欧盟(或“欧洲共和国”)在最终完成全面整合前不能完全避免的一些阵痛。
欧盟的未来,只有两种可能或选择,一是通过不了考验,从希腊开始,一个又一个的欧元区成员离开欧元...
中美问题出在“零和”上
这一两年来,美国针对中国的“反中战略”部署越来越明朗了:外交上,强化与日本、韩国、东盟(包括缅甸)、印度的关系,从东北亚、东南亚到南亚,形成一个对中国的“U”型包围;经贸上,积极构建一个旨在排除中国的TPP(泛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关系协定);军事上,除持续强化第一岛链原有的部署,加强与越南、菲律宾的军事合作,并在新加坡常驻两艘特殊的濒海攻击舰外,还在澳洲北部达尔文港驻军,并强化关岛基地,巩固第二岛链……所有这一切,都剑指中国。
为什么?
奥巴马上台之初,恰逢世纪金融海啸爆发,当...
中国到了二次“企改”的时候了
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民企与中小微企只是在思想解放的模糊空间中自行摸索发展。现在是到了该进行第二次企业改革的时候了,主角就是民企与中小微企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近先后赴温州、天津考察,出席广交会,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与问题作出了很多指示,归纳起来,两个范围,一是“宏调政策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二是关注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并首次透露,将出台落实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36条”的细则。两个范围的政策思路其实又是相关的,可以预见,扶助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将是明年中央经济工作的重点。
一个有利于中国中小企发展新...
“微调论”:中国经济政策的新思维
“稳物价”仍是重中之重,但货币政策在持续从紧的情况下,决策层显然注意到了以政策的更细腻操作来进行“调结构”的可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表示,宏观政策应“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信贷政策要与产业政策更好结合”、“切实做到有保有压”,市场反应相当敏锐,认为紧缩货币政策似有松动倾向。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理解温家宝总理最近谈话的内涵,恐怕有必要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困局这个角度切入,才能有更...
解决“中国次贷”,不能靠“地方发债”
解决“中国次贷”,不能靠“地方发债”
——中国第二次“财政改革”此其时矣
财政部日前宣布,批准上海、深圳、浙江、广东四地作为自行发地方债试点省市,即日生效。试点省市将有权管理每年债券发行额。据了解,中央下放发债权力予地方政府,除了解决地方政府收入匮乏问题外,也是为了降低地方融资平台债台高筑可能引发的银行坏账风险,确保金融安全。
地方融资平台应该是中国在后金融海啸形势下的新生事务。三年前,世纪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政府均在第一时间出重手救市,中国政府除了捋取相对...
全球对全球化的反扑
全球面对蜂拥而至的全球化产生的问题,显得措手不及,甚至焦虑不安,因而出现了各种正确或不正确的“反应”。
——“占领华尔街”的来龙与去脉
9月17日开始的“占领华尔街”活动,一个月来,迅速蔓延,到了10月15日,更在全球数十个国家、数百个城市获得响应。很明显,已有成为“全球化”的趋势。
各地的诉求虽然五花八门,但主要集中在民生困难、贫富差距以及反对霸权等等议题之上。最受瞩目的抗议标语“我们都是99%”,一语道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