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透露,按照国务院安排部署,从去年开始,人社部等方面就在加快筹划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目前,基本的目标方向已经确定:调整工资结构,扩展晋升空间,建立比较机制,实施配套改革。
每一次公务员薪资改革,都会牵动社会公众的注意力,根据以往的经验,每一次的公务员薪资改革往往就是“加薪”的代名词。那这一次会不一样吗?据人社部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说,这次公务员薪资改革的重心就是要“限高”和“提低”。“限高”主要是限制灰色收入,即限制公务员工资中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提低&rdq...
作者文章归档:傅蔚冈
媒体透露,按照国务院安排部署,从去年开始,人社部等方面就在加快筹划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目前,基本的目标方向已经确定:调整工资结构,扩展晋升空间,建立比较机制,实施配套改革。
每一次公务员薪资改革,都会牵动社会公众的注意力,根据以往的经验,每一次的公务员薪资改革往往就是“加薪”的代名词。那这一次会不一样吗?据人社部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说,这次公务员薪资改革的重心就是要“限高”和“提低”。“限高”主要是限制灰色收入,即限制公务员工资中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提低&rdq...
一个成年人不上班却依靠父母过日子,这种现象在很多大城市中并不少见,甚至已经习以为常。对于这种“啃老”,我们一般的评价是“孩子没出息,父母老来辛苦”,偶尔也会感叹下这世道日子真难,年轻人都找不到工作。
不过,对于山东的年轻人来说,今后可能没有这么容易啃老了。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布《山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成年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以无业或者其他理由索取老年人的财物。”
对于这一...
有过医院看病经历,尤其是有过住院经历的人,都会感叹看病难:任何一家三甲医院,几乎不分科室到处是病人。
为什么看病会难?很多人说这是因为目前大城市的人口太多,大量非本地户籍人口无序进城使得医院拥挤不堪。以上海的新生婴儿为例,2013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19.62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出生10.52万人,将近一半的新生婴儿来自非户籍人口,这自然会让那些户籍人口感觉到就医难和床位难。在这种情势下,控制特大城市人口增长就成为很多城市居民经常发出的呼声。
但是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就会降低特大城市医院的拥挤程度吗?这可能是有疑问的。需要指出的是,和公共交通、教育和养老等...
过去三十年间,城市居民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模范遵守者,大量的超生现象往往出现在农村。二十年前黄宏和宋丹丹的经典小品《超生游击队》说的就是农村人违反计划生育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城市居民更愿意遵守计划生育,而超生多出现在农村?用经济学理论来说,因为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更高,那么他们抚养孩子的成本也会更高。而抚养成本的增加会让他们克制自己的生育意愿。也正是因为此,在居民收入增加后,生育率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
这个解释针对的是生育自由社会中的生育现象,但是无法解释在一个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中为什么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更愿意遵守计划生育。还有人说,因为较之农民,城...
尽管我们这个世界的物质生活已经极为丰富,但还是有很多人的生活是处在贫困之中。在2012年,按照人均1.8美元支出标准计算,中国尚有1.28亿人口在此线之下,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
如何让这部分人脱离贫困?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寻的办法。最近,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来。他在《人民日报》撰文呼吁“希望中国企业家多帮穷人”。为什么需要企业家为穷人投资?在他看来,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因为市场失灵,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无力支付能够改善他们生活的创新技术。因为他们无力支付,企业就不会投资于这些...
经常有人抱怨一些大城市排外现象严重。非常明显的证据就是现在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地域歧视语言,如上海本地的宽带山论坛还发明了一个专门的名词“硬盘”来指代外地人;北京以王德彪来指代本地人口中的“外地逼”;香港则以“阿灿”来形容北方的穷亲戚。某门户网站甚至在其评论中提示“文明社会,从理性发帖开始。谢绝地域攻击。”
不过在我看来,现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的地域歧视可能被夸大了。一个非常直接的证据是近年来中国各大城市的人口规模都在迅猛增长。以备受外界质疑的上海为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最近一段时间,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有媒体报道,今年河北将新增2亿元奖补资金支持环京津地区承接优势产业项目转移。同时,国家发改委还透露道,有关京津冀一体化的相关规划正在紧密制定当中,将尽快对外公布。
京津冀为什么要一体化?那是因为城市群可以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引擎的作用。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供的数据,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
城市群的作用不用赘述,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
在3月23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将通过建立居民制实现市民化。国家将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稳步推进城镇的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并使这五大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常住人口。
通过居住证来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这并不是官方的第一次表态。此前公安部副部长黄明于2013年12月17日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今后户籍改革的重点是逐步剥离依附在户籍上的利益,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同时实施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而在最近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于3月16日正式公布。这部长达3万多字的城镇化规划,是迄今为止中央政府对城镇化最为完整的阐述,而由中央政府发布城镇化规划,这在世界范围内也很罕见。
既然是新型城镇化,它新在哪里?很多人认为,这次规划的最大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比如说在规划中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并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就像在规划的背景中所说的,以往的城镇化往往只关...
2月11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在此次讲话中再一次谈及了简政放权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意义,认为“政府管得过多,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不仅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增加交易成本,还容易滋生腐败”。
在继续一年前的行政审批取消下放后,总理指出要公布行政审批的目录清单,还特意强调,对市场主体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尽管“法无禁止则自由”早已成为学界共识,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行政主导的国家,从总理口中得出“法无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