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文宗瑜

博士,博士生导师,青年经济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九省市经济顾问,先后担任八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及多家集团的财务顾问。现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

国企巨头利润倍增与资源配置低效率


  中国国有企业不仅已经成为国内最赚钱的企业,而且已经成为全世界最赚钱的企业。作为国企巨头的央企,其赚钱的速度及规模更令全世界的大企业所羡慕。在全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部分央企巨头的利润仍保持较高增长,成为当之无愧的“利润巨头”。根据截止到2010年8月31日国内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统计,1924家上市公司2010年上半年实现利润8293.38亿元,其中利润排名前20位的20家上市公司实现利润5220亿元,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利润总额的63%。这些利润排名前20位的上市公司,几乎全部为国有控股公司而且出身央企。再根据“2010年中国民...

Read more

国企巨头的控制权效应异化


中国国企巨头最令国际同行羡涎的,是其超强的赚钱能力,而令经济学家大跌眼镜的,是其所证明的“控制权比所有权更好”的产权怪象。几乎所有的产权制度派经济学家都强调所有权的重要性,主张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产权制度,在现代产权制度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企巨头既不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也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企巨头而言,所有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控制权,看不见的无形力量在私底下博弈的是国企巨头的控制权安排。几千亿乃至几万亿的资产规模,持续获得垄断利润的超强赚钱能力,使国企巨头成为一个巨大的权力平台和利益平台。正是国企巨头控制权与权力平台、利益平台的粘合,才出现了控制权比所有权更好的产权怪象。

...

Read more

困难而孕育复苏的中国2011年经济运行


  与2010年中国经济运行上行且充满变数相比,2011年中国经济运行或许会表现出“困难而孕育复苏”的特征。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此轮经济低迷,比初始预计的周期更长,问题更多,困难更大。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各级政府尤其中央政府可支配财力的增强、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大投资(如4万亿投资)、货币杠杆效应的倍数放大(20099.58万亿天量信贷)等信号,导致了国人对此轮经济低迷周期的两个误读,一是经济低迷很快就会结束,二是中国在2009年下半年与2010年上半年已领先全球其他国家率先实现了经济复苏。这两个误读或许依据的是2009年第4季度、2010年第1季度与第2季度GDP两位数(10%...

Read more

财政收入高增长下的企业非公平竞争


中国三十一年(1978~2009)改革开放的收获之一,就是实现了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最初设想,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预料之外的最大收获,那就是实现了“国富”。 “国富”即政府先富,各级政府先于广大老百姓富起来。“国富”或政府先富直接表现为财政收入的持续高增长,这种持续高增长在2002年以后表现得十分突出与扎眼,从2003年到2008年,中国财政收入突破了2万亿、3万亿、4万亿、5万亿、6万亿的各个整数关口;2009年受经济增速回落的影响,实现财政收入6.85万亿,滞留在7万亿整数关口之前;随着中国经济受外部力量刺激而出现恢复性增长,财政收入在2010年将突破8万亿的整数关口。基本可以判...

Read more

出口贸易高增长下的公众非公平消费


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贸易这驾马车长期高速跑在最前面,国内消费这驾马车持续低速落在最后面。出口贸易增长与国内消费增长,一个过快一个过慢,形成了鲜明对比。就公众尤其普通百姓而言,几乎看不出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但是,通过经济学的分析可以看到前者对后者的较大拖累。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而严重拖累了国内消费。这种拖累集中表现为中国出口贸易高增长下的两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现象。

其一是人民币对外升值与人民币对内贬值并存的经济现象。当国人越来越多谈论人民币升值时,大都忽略了人民币的贬值。当然,人民币贬值主要是对内贬值,在中国大陆的贬值。而人民币的对内贬值...

Read more

支持包容性增长的财税改革思路及对策


内容提要

包容性增长的发展模式要求深化财税改革。在如何深化财税改革上有大改、中改与小改的三种改革思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中改革思路更可行,也更容易被中央国务院所接受。继续完善分税制的中改革思路,不能再沿袭到目前为止的中央集权惯性,要修正现有的分税制改革路径,重新定位分税制的作用,转变分税制的功能。为此,要转变财税改革思维,实现财税改革思维的创新。在财税改革思维转变与创新上,除了要关注财政风险、金融风险、社会动荡风险的防范外,还要格外关注“三个协调发展”,更要高度警惕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消除过程中的滞后金融风险,财政必须能够提高对金融体制改革的主导性,通过国有...

Read more

财税改革新思维


  在某种意义上,“包容性增长”是中国改革及发展旅途中的一个大转型与大转折。与此相适应,财税体制也要通过深化改革而转型。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问题上,存在着是否触及甚至触动分税制的大改、中改、小改的不同主张;从目前条件及制约因素而言,中改的主张具有可行性。但是,继续完善分税制的中改革,也不再是继续简单沿袭到目前为止的分税制路径,而应该通过财税改革思维转变与财税改革思维创新,推动分税制的作用与功能发生转变,这将深刻影响企业的生长环境。

  大改、中改、小改之辩

  始自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建立起了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框架,分税制的最大贡献是理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