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文宗瑜

博士,博士生导师,青年经济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九省市经济顾问,先后担任八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及多家集团的财务顾问。现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

国资经营预算改革路线图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为了提高国有经济效率,而不是单纯提高国有经济比重,是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而不是盲目做大国有企业。要尽快启动与“国家五年发展规划”相同步或5-10年国有资本经营中长期预算的编制,确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比例及减持计划而逐年增加变现收入,依托国有资本间接支出设立的多家产业发展基金,实现直接支出与间接支出的有机结合,通过创新国有资本预算管理手段,推动国企加快产权多元化改革。

  完善顶层设计 明确改革目标

  5年前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5年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改革深化的经济环境与社会背景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国...

Read more

境外国资风控:政府须更有作为


  境外投资风险的多类别、更大更复杂及可控性差,决定了有效防控投资风险不能由单个企业或单个行政部门来完成。建立国内国外及多主体协调联动的风险防控机制,在投资前进行风险评价,在投资过程中进行风险全程监控,并在风险发生时及时应对,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及控制境外投资风险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驱动,而国有企业的巨大投资规模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国企尤其央企在保持国内投资高增长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境外投资的力度及规模。部分国企尤其央企成为跨国公司,中国境外投资规模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已经成为趋势。与国内投资依赖政府支持及自身垄断支撑相比,国企尤其央企在境外投资虽然实现了比较...

Read more

境外国资风控 政府须更有作为


  境外投资风险的多类别、更大更复杂及可控性差,决定了有效防控投资风险不能由单个企业或单个行政部门来完成。建立国内国外及多主体协调联动的风险防控机制,在投资前进行风险评价,在投资过程中进行风险全程监控,并在风险发生时及时应对,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及控制境外投资风险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驱动,而国有企业的巨大投资规模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国企尤其央企在保持国内投资高增长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境外投资的力度及规模。部分国企尤其央企成为跨国公司,中国境外投资规模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已经成为趋势。与国内投资依赖政府支持及自身垄断支撑相比,国企尤其央企在境外投资虽然实现了比较...

Read more

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与CEO的制衡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弄虚作假现象屡见不鲜,一系列的事件使上市公司的诚信受到质疑,这不仅影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下滑,是上市公司的表面现象,在现象下面掩盖的是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公司治理结构从目前来看,通俗一点讲,主要应解决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谁来做?二是怎么做?三是做什么?如果这几个问题解决不好,我认为做什么都不会赚钱。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感觉到投资很难、赚钱很难,因此有些企业盲目地做产业调整,结果是越调整越亏损,主要原因是前两个问题没有搞清楚。如果搞清楚了,我个人认为是做什么都赚钱。有两个大的数据支持我的观点,在中国...

Read more

央企无边界扩张急需转向


  据财政部2011年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9 870.6亿元,同比增长37.9%,其中央企实现利润11 301.9亿元,同比增长37.8%,再创新高。在某种意义上,央企资产重组整合不应单纯是为了资产规模无限扩大和利润高增长,而应着眼于国有经济的经济社会效应提高与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因此,应及时对央企资产重组整合路径进行修正,并重新定位央企资产重组整合的目标,推进并实施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央企资产重组整合。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到目前为止的央企资产重组整合模式可归纳为四类。

  央企之间相互划转而进行合并的资产重组整合模式。很长...

Read more

股权激励与国际接轨两要素


   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论坛于2011年5月28日在北京国宾酒店召开,和讯股票独家报道,财政部财科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先生在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论坛上表示,增加外部董事比例,信息披露,是与国际接轨的两大要素。

  以下是演讲实录:“我认为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治理,我们要与国际板接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增加外部董事比例,在外部董事里面美国一个很重要做法就是独立董事。我认为中国中小板,创业板应该通过法律手段,尤其创业板,独立董事应该至少达到50%的比例,甚至到60%。因为我们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三分之一,我认为让中小板创业板作为两个...

Read more

从五十多年的产权房看群众财产性收入被掠夺


当学者及媒体更多地关注产业工人工资低、劳动收入在GDP蛋糕中占比少而导致基尼系数过大时,财产性收入分配不公平及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被掠夺的经济社会现象被忽视甚至被掩盖。随着中国地价及房价的不断上涨,城市住宅的财产性收入效应日益放大,为了对冲通胀导致的家庭财产损失和获取更多的财产性收入,群众用做城市住宅投资的财产比例越来越大。面对居住的刚性需求与投资的巨大需求,城市尤其一、二线城市的住宅严重供不应求,城市住宅供需的严重失衡,导致了房地产商与业主博弈的不对等及市场竞争规律作用的失效,群众面对一天一涨、一月小涨、一季大涨、一年翻番的房价,只能毫无选择地被动的跟着天天涨的房价而盲目买进房子。殊不...

Read more

复苏冲动及狂热后的经济运行自我纠错


“谨防经济复苏冲动影响及误导经济周期判断”;“此轮由中国经济周期规律作用而导致的经济低迷,不仅复杂,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更严重,经济复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显现”;“中国经济低迷阶段的周期不会少于30~36个月,2010年第3季度至2011年第2季度的12个月可能是经济运行困难相对更大的一个时间段”……我去年这种被视为“泼冷水”的分析判断,不仅被中国要率先在全球实现经济复苏的国人“自大”情绪所掩盖,而且被很多所谓“强势”学者屡屡指责。在强大的财政杠杆和9.58万亿天量信贷的外力拉动下,中国去年经济运行不仅企稳,而且出现了惊人的恢复性增长,面对快速回升到两位数的GDP增长,跟风的经济学家及“强势...

Read more

以“十二五”规划的创新引领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内容提要

 

世界经济格局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面临着调整,未来510年(20112020)会发生一次新的国际大分工。中国“十二五”期间(20112015)正是未来510年(20112020)国际大分工的头五年,由此决定了“十二五”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期。“十二五”规划的创新,能够支持中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抓住这次2030年一遇的国际大分工机遇,彻底改变中国在现有的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不利地位。

 

中国经济发展及经济增长轨迹的演变和碳减排全球共同行动的压力,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中国既定的国策。如果说5年前甚至10年前中国主张经济发展方...

Read more

坦然并冷静面对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


随着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中率先复苏的国人自大及狂热情绪骤减,过去6个季度GDP值的波动曲线显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正在回落并放慢。从2009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二季度的6个季度,GDP增长速度分别为6.2%7.9%9.1%10.7%11.9%10.3%2010年第二季度GDP增长速度出现了大幅回落,综合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与微观经济指标判断,2010年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会从10%以上的两位数增长回落到10%以下的一位数增长,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已成定局。可以说,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符合经济运行周期规律,国人应该坦然接受并冷静面对。

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