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秉刚

王秉刚

推广汽车发动机启停技术刻不容缓


  今年年初,我国发生了全国性的严重空气污染现象,在全国74个被监测城市中有33个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程度,许多城市被严重的雾霾所笼罩。北京的PM2.5的浓度达到700微克/立方米。我国大气污染已经到了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程度,治理空气污染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大事。而每日拥挤于城区道路上的众多汽车所排放的尾气便成了众矢之的。

  减少汽车排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提高汽车排放限值标准、降低汽车的燃油消耗量、直到发展零排放的电动汽车,都需要加快努力。在诸多减排技术中,有一项投入较小,对汽车改变不大,效果明显,易于在短期里推广普及的技术应该引起关注,那就是汽车发动机启停技术。

 ...

Read more

电动公交车在线充电模式 降低成本


  至2012年底的统计,25个示范城市共投入示范运行的电动公交车总数达到2526辆,总体表现运行基本正常,技术上有很大进步。在我国北方许多城市普遍遭受雾霾天气困扰的情况下,人们都希望电动公交车能够担当更好的角色。但是,各地资料反映的最大问题是电动公交车成本过高,如果没有国家高额财政补贴,难以持续发展下去。因此探索一条降低总成本的技术方案变成了业界专家们苦思冥想的事情。

  人们经过分析,成本高的主要症结在于数量庞大的电池。粗略统计,一台12米的电动公交车,每行驶一公里约耗费一度(kWh)电。按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组的状况考虑,比能量约为80Wh/kg,比价格约为4元/Wh,一辆名义续...

Read more

推动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上,改善环境的呼声备受关注。越来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将汽车这一人们喜爱的物品推到备受质疑的地步。人们期待着能够解决这一心结的电动汽车早日走马上任,既能满足人们对快捷出行的需要,又可以保持环境的洁净。可以预期,新一届政府会继续大力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作。

  发展电动汽车 决心不应动摇

  目前,电动车在全球范围内似乎再次出现降温的苗头。但是,中国发展电动车的决心不会动摇,因为中国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不同。从能源来看,发达国家车市早就处于稳定期,对能源的需求也基本稳定。而中国的车市却正进入快速增长期,对能源的需求也将随之快速增长。2012年,我...

Read more

精心设计、精心制造、精心管理,确保电池安全性


     

精心设计、精心制造、精心管理,确保电池安全性

 

   今年4月11日在杭州发生电动汽车燃烧起火事件引起各方重视。其实电动汽车由于电池引起的燃烧已经发生过若干起,只是没有像这次发生在城市中心街道上。幸运的是,至今还没有听到人员伤亡的消息。

   杭州事故发生之后,我接到许多媒体采访,但由于未到现场调查,在没有公布调查结果前不好对事故本身发表意见。

   在这阶段,我特别学习了一点电池安全性的知识,尤其是我的好朋友艾新平老师认真回答我的提问,我整理出来分5次...

Read more

就电池安全性问题请教艾新平(5)


     

就电池安全性问题请教艾新平(5)

王秉刚问:电池组内电芯不一致对安全性的影响是什么?

艾新平答:由于管理系统可以对每一单体电池的电压实现监测与控制,单体电芯的不均匀主要导致电池组性能的降低,一般不会对安全性造成影响。

王秉刚问:电池组的设计对电池安全性起什么作用?管理系统在安全性方面该承担什么任务?

艾新平答:设计电池组时,主要考虑流场和温度场,保证电池散热和温度的均一性,以提高电池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在电池安全性方面,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包括:通过对每一单体的电压实行监测与控制,防止电池过充和过放;对电池实行过流和过热保护...

Read more

就电池安全性问题请教艾新平(4)


 

就电池安全性问题请教艾新平(4)

王秉刚问:是不是大安时数电芯比小安时数的安全性难度大,原因是什么?设计大安时电池要注意什么?

艾新平答:是的。因为大电池总的活性物质量大,正常储能反应和副反应所涉及的能量高,且体表面积(外壳)较小,散热更困难。设计大安时电池时,一定要注意散热,并保证电极反应的均匀性。在电池壳体设计、安全阀设计、极耳的设计、卷饶和注液的均匀性等方面多加以注意。

王秉刚问:从安全角度考虑,圆形电芯与方形电芯哪种更有利?

艾新平答:不好下结论,各有利弊。一般来说,圆形电池的安全阀对电池内压反应更灵敏一些,但对于大容量的圆柱电池而言,多极耳的设计与应用比较困难,...

Read more

就电池安全性问题请教艾新平(3)


 

就电池安全性问题请教艾新平(3)

王秉刚问:可以不可以说,电池的不安全都可以归到“电池局部温度上升超过该数值”?在电池单体的设计中有那些潜在的导致局部温升的不安全因素,有预防的措施吗?

艾新平答:可以这么认为。大量试验结果已证实,导致正常使用条件下的电池发生爆炸、燃烧等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电池内部短路。尽管出厂电池全部都通过了电压检测工序,但由于这种内部短路往往是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非常难以发现和避免。导致内部短路的主要原因有:

(1)、吸附在隔膜表面的导电粉尘:这是导致电池发生内部短路并最终发生不安全行为的最大隐患,电池在正常使用状态下...

Read more

就电池安全性问题请教艾新平(2)


 

就电池安全性问题请教艾新平(2)

王秉刚问:您在一篇文章中说:“任何可导致电池内部温度自发上升至130℃以上的因素均有可能引发不安全行为。”这个数值有没有名称?130℃是对磷酸铁锂电池说的吗?其他材料电池呢?典型的如铅酸、镍氢、钴酸锂、锰酸锂,它们怎么样?

艾新平答:这个温度是对所有锂离子电池而言,并不针对铅酸、镍氢电池。研究锂离子电池的人都知道,充满电后的锂离子电池负极还原性非常强,可以与电解液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的同时还产生有机小分子气体。但在电池的化成过程中,负极表面形成了一层钝化膜,正是这样一层钝化膜,将负极与电解液隔开,有效避免...

Read more

就电池安全性问题请教艾新平(1)


     

就电池安全性问题请教艾新平(1)

   目前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引起多方关注,对像我这样只对机械类产品比较熟悉的偏科工程师,很想拜师补课,学习点电池方面的知识。武汉大学的艾新平教授是我的好朋友,从来不吝赐教。下面是他针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给出的解答,我觉得很有启发,经过他的同意,登载出来供大家参考。因为文章比较长,我分几次登载出来。

王秉刚问:您说“锂离子电池的不安全行为是指电池在过充电、短路(包括内部短路和外部短路)、机械滥用条件(如挤压、穿刺、振动、跌落等)和高温热冲击等情况下,发生爆炸和燃烧的...

Read more

点评两位博士关于充换电模式不同意见


    

两位博士的文章都写得很好,都有道理,都有相当深度。

 

张抗抗的文章对换电模式的经济性做了仔细分析,思路相当开阔,指出“换电模式会从“规模收益”与“规范充电”与“节省时间”三个方面,显著地增加电池寿命,减少电池成本。” 

超出对成本的一般分析。

 

丁华杰的文章也写得很好,除了一般大家说过的道理外,他指出“采用换电模式,容易导致电池在交换时混淆,换句话讲,如果新电池充了一次电换成了旧电池,这是任何人都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