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戎国强
教师下跪,教育伦理的崩塌
&...
一只“乱伦”的蘑菇
(一) 技术问题
开始,因为小学生张皓检测出“9 成蘑菇被增白”,人们还只是不相信那只白得可疑的蘑菇,但是,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说张皓的的检测“不具科学性”,并拿出了他们自己的检测结果:“食用菌合格率为97.73%”。这样,人们对不相信工商管理部门也不信任了。一家网站发起网上投票,结果是:1122票相信小学生,8票相信工商局。于是,工商管理部门非但没有洗去蘑菇上面那层白色,自己倒成了一个最大最显眼“蘑菇”。
个人觉得,张皓的检测结果和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检测结果都是可信的。一个有科技兴趣的11岁小学生,其“公众形象”从未受过污染,肯定比一些公权...
书记与法学博士,用什么语言“沟通”?
清华大法学博士王进文,老家在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西关街道北三里村,今年3月底,未经立项、审批,有关部门就在该村搞城中村改造拆迁,与村民发生冲突,多名村民被拆迁人员打伤,王进文家的房子被拆。于是,王进文给潍坊市长许立全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许立全过问并依法处理此事,还有关村民以公道。此信以特快专递和挂号信的方式,寄到了潍坊市长许立全手中;同时王进文将这封信公之于众。11月24日,潍城区区委副书记王兆辉来到清华大学,与王进文沟通、争取尽快妥善地处理此事。
发出一封公开信,区委副书记进京——这一事态的发展,比起跨省追捕,比起告其“诽谤罪”,比起“拆...
为“好时候”铺路
关于“好时候”
读张鸣博文《学院知识分子该有怎样一个活法?》一文(附后),其中一段话,或者说其中一个词语,启发了我的一点思考。张鸣的文章是写蔡定剑的。文中提到:“跟台湾的一些学者聊起来,他们很怀念台湾解严前后的时光,怀念那些用笔作刀的年月,那些启蒙的战斗的光景。而且总是感慨,现在已经风光不再,好时候过去了。但是,奇怪的是,正赶上“好时候”的大陆知识分子,却往往不肯出来参与社会和政治的改造,很多人不是躲在书斋里做学问,而且出来捞金进银。”
“赶上好时候”,是每个人...
科级领导也是领导,也要配专车
权力无刹车,公车改革难
戎国强
《京华时报》昨日报道,国家发改委正抓紧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关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促进此项工作加快推进。
说起公车改革,有些话已经说了无数遍了,比如公车消费每年支出几千个亿;比如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比如公车使用存在着3个“三分之一”,即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等等,这些都是痛恨公车腐败的人所耳熟能详的。
既然现行公车制度弊端极大,但是,为什么公车改革断断续续已经13年,除了少数地方有所动作,取得一些经验,总体上还是改不下去呢?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到了...
“同朝为官”,需要怎样的“政治智慧”?
“同朝为官”,在孙宏军,是随口说说的,不太可能是微言大义,但是,围绕着吴东强举报所发生的种种,确实表明,“同朝为官”,在夏县,是真实的政治生态,县长李晋学就是这个小朝廷的统治者,一个土皇帝。
吴东强举报的事情有两件:一是李晋学为其父建别墅,二是收受贿赂。该...
困惑中,什么才是政府的“公务”?
&nb...
谁给了万载县委书记立法权?
昨天的两则新闻,单独地看,每一则新闻所报道的内容都是令人忧虑的,把两则新闻放到一起看,心情就远不止是“令人忧虑”四个字可以形容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在微博上披露,除了“我们县委书记不这样干(指拆迁),你们知识分子吃什么”一语,江西省万载县县委书记陈晓平还在“全县维护社会稳定集中整治月活动暨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说,“今后凡是到北京非正常上访的,第一次训诫谈话并罚款;第二次拘留;第三次劳教。”并要求“各乡镇(街道)要通过每户一封公开信,明确告之县委、县政府的坚定决心和处理非正常上访的明确规定”。
法律专家指...
不是“自己人”,日子就难过
只要有起码的是非观和同情心,连旁人看了报道都会“悲怒交加”的。但是,“悲怒交加”没有用,是非观、同情心,都没有用。临汾市纪委显然不是按是非来对错办事的。
《法治周末》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