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戎国强

.

一只“乱伦”的蘑菇


(一)   技术问题

开始,因为小学生张皓检测出“9 成蘑菇被增白”,人们还只是不相信那只白得可疑的蘑菇,但是,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说张皓的的检测“不具科学性”,并拿出了他们自己的检测结果:“食用菌合格率为97.73%”。这样,人们对不相信工商管理部门也不信任了。一家网站发起网上投票,结果是:1122票相信小学生,8票相信工商局。于是,工商管理部门非但没有洗去蘑菇上面那层白色,自己倒成了一个最大最显眼“蘑菇”。

个人觉得,张皓的检测结果和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检测结果都是可信的。一个有科技兴趣的11岁小学生,其“公众形象”从未受过污染,肯定比一些公权...

Read more

书记与法学博士,用什么语言“沟通”?


清华大法学博士王进文,老家在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西关街道北三里村,今年3月底,未经立项、审批,有关部门就在该村搞城中村改造拆迁,与村民发生冲突,多名村民被拆迁人员打伤,王进文家的房子被拆。于是,王进文给潍坊市长许立全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许立全过问并依法处理此事,还有关村民以公道。此信以特快专递和挂号信的方式,寄到了潍坊市长许立全手中;同时王进文将这封信公之于众。1124日,潍城区区委副书记王兆辉来到清华大学,与王进文沟通、争取尽快妥善地处理此事。

    发出一封公开信,区委副书记进京——这一事态的发展,比起跨省追捕,比起告其“诽谤罪”,比起“拆...

Read more

为“好时候”铺路


    关于“好时候”

  

    读张鸣博文《学院知识分子该有怎样一个活法?》一文(附后),其中一段话,或者说其中一个词语,启发了我的一点思考。张鸣的文章是写蔡定剑的。文中提到:“跟台湾的一些学者聊起来,他们很怀念台湾解严前后的时光,怀念那些用笔作刀的年月,那些启蒙的战斗的光景。而且总是感慨,现在已经风光不再,好时候过去了。但是,奇怪的是,正赶上“好时候”的大陆知识分子,却往往不肯出来参与社会和政治的改造,很多人不是躲在书斋里做学问,而且出来捞金进银。”

   “赶上好时候”,是每个人...

Read more

科级领导也是领导,也要配专车


权力无刹车,公车改革难

戎国强

《京华时报》昨日报道,国家发改委正抓紧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关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促进此项工作加快推进。

说起公车改革,有些话已经说了无数遍了,比如公车消费每年支出几千个亿;比如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比如公车使用存在着3个“三分之一”,即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等等,这些都是痛恨公车腐败的人所耳熟能详的。

既然现行公车制度弊端极大,但是,为什么公车改革断断续续已经13年,除了少数地方有所动作,取得一些经验,总体上还是改不下去呢?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到了...

Read more

“同朝为官”,需要怎样的“政治智慧”?


    据《新世纪》周刊报道,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教育局局长吴东强,因举报该县县长李晋学的经济问题,遭遇电话监听、刑拘、“抄家”等厄运。县公安局局长孙宏军对吴东强说:“咱们都是同朝为官,李县长交代的事情,我有我的难处,请你理解。”
    “同朝为官”,在孙宏军,是随口说说的,不太可能是微言大义,但是,围绕着吴东强举报所发生的种种,确实表明,“同朝为官”,在夏县,是真实的政治生态,县长李晋学就是这个小朝廷的统治者,一个土皇帝。
    吴东强举报的事情有两件:一是李晋学为其父建别墅,二是收受贿赂。该...

Read more

困惑中,什么才是政府的“公务”?


     本来,什么是“公务”,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但是,这个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似乎越来越成问题了。《中国经济周刊》昨日报道,11月2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区委、区政府召开公开处理大会,17名阻挠重点工程建设的人员被挂牌示众。其中,因为索要被毁农田赔偿款未果进而聚众堵路的汉滨区关家乡磨河村9名村民以“涉嫌妨害公务罪被立案侦察,并依法刑事拘留”。《中国经济周刊》的记者了解到,有近千人观看了公开处理大会,附近学校的小学生也被要求“组织观看”。一位老师对此领会得很深刻:“今年以来,汉滨区已经有过好几次这样的大会,应该是震慑犯罪吧!”
 &nb...

Read more

谁给了万载县委书记立法权?


    昨天的两则新闻,单独地看,每一则新闻所报道的内容都是令人忧虑的,把两则新闻放到一起看,心情就远不止是“令人忧虑”四个字可以形容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在微博上披露,除了“我们县委书记不这样干(指拆迁),你们知识分子吃什么”一语,江西省万载县县委书记陈晓平还在“全县维护社会稳定集中整治月活动暨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说,“今后凡是到北京非正常上访的,第一次训诫谈话并罚款;第二次拘留;第三次劳教。”并要求“各乡镇(街道)要通过每户一封公开信,明确告之县委、县政府的坚定决心和处理非正常上访的明确规定”。

  法律专家指...

Read more

不是“自己人”,日子就难过


    最近,《法治周末》、《成都商报》等媒体报道了一件令人“悲怒交加”的事情。曾入选“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的原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公安局长李青明,在被证明是受了冤狱之后,10月13日前往临汾市纪委,要求恢复党籍和公职,却被纪委干部驱赶出来。“我是来找纪委书记来反映问题的,为什么要把我们架出去?” 李青明悲怒交加。
    只要有起码的是非观和同情心,连旁人看了报道都会“悲怒交加”的。但是,“悲怒交加”没有用,是非观、同情心,都没有用。临汾市纪委显然不是按是非来对错办事的。
    《法治周末》的报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