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下“国五条”地方细则纷纷出台,不少学者批“国五条”将推高房价,而最新消息显示十大标杆房企首季销售额劲增84%。一方面是严厉宏观调控,另一方面是市场反应房价越调越高,请问如何看待这两者的矛盾关系?房地产宏观调控应遵循怎样的逻辑?
主要是“既压供给又压需求”的房地产调控思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经济规律。压需求用的是提高首付成数,提高贷款利息,增加交易税种和税率,都导致了中低收入者购房更加困难。压供给是减少对商品住宅的土地供应量,又导致了地价的高起。实践无数次的证明,正是房地产调控政策本身推...
作者文章归档:李战军
目前根本没有房价下跌实质性的动能
现在,新闻和网络媒体舆论一片,一批专家火上浇油,其本论调不外乎是商品房和商品住宅交易量大跌,打折销售蔚然成风,银行贷款紧上加紧,市场拐点就在当下,金九银十不在,开发商摒不住要破产跳楼了。今天的这种声音听得多了,实在没有必要太当真。
舆论年年如此喧嚣,房地产企业年年低调过日子,房价和交易量年年上涨,房地产业年年创历史辉煌,这才是历史的真实和今天的真实。
都说今年商品房、商品住宅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由于限购政策的缘故,大幅下跌。其实,这是不真实的。
一、一线四城市交易面积和交易金额是两升两跌
1-8月份,一线城市交易面积是两跌两升,即北京上海小幅萎缩,...
中国房地产政策调控的历程
很多人一讲到现在房地产的政策调控,就用上“历史上最严厉”等词语,实际上这种讲法是缺乏历史观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房地产的政策调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次:
1.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的社会主义改造
是革命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当国家诞生之初,对之前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进行了最彻底的改造。这主要体现在没收帝国主义者、殖民主义者和官僚资本主义者的资产;对民主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的改造;让分到田地的农民走上集体经济的道路;建立以国家为标志的全民公有制计划经济体系等。
反映到房地产领域,直接没收革命对象的房屋资产,对有私房者课以重税,禁...
我国商品住房市场价格构成和推动机制
我国商品住房的市场销售价格水平由其成本和利润构成决定,主要是由一、土地价格;二、开发销售过程的中政府及其附属机构的税费;三、房屋建筑安装成本(部分房屋还有装修成本);四、开发成本(管理、财务、销售等费用);五、开发企业利润等组成。
上述的一、二项是由政府及其附属机构(他们主要是国税、地税、国土、规划、建设、房管、人防、消防、气象、环保、民政、工商、发改、教育、水务、供电、燃气、园林、交通、交警、卫生、城管、市容、物价、安监、质检、地震、文管局、街道办、拆迁办、开发板、房地产交易中心、民航等)收取,约占销售价格的50%—60%;第三、四项成本,约占销售价格20%&...
欢迎、保护、引导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
一、外资投资国内房地产的总体情况
今年三月仲量联行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外资在国内大宗房地产物业投资总额达到1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80亿元,其中亚太、欧美等地的境外资本占到62亿元。
我国商务部统计今年3、4、5三个月共有170家外资房企完成审批备案,其中5月份完成备案的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达52家。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今年1-4月份我国房企利用外资共有222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62%。仅4月份利用外资就达到78亿。
戴德梁行的报告显示未来三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依然是全球投资基金最青睐的地方。今年2月份爱尔兰房地产公司收购了上海淮海中路的一个零售物业项目(淮海商城),...
房地产研究切忌庸俗化、娱乐化
今天的中国房地产存在新闻级、时评级和研究级三种文章报告。
很可惜新闻级的房地产文章报告都是外行人和年轻人写的,时评级的房地产文章报告外行人、内行人都有,精华文章和糟粕文章共存。够得上研究级的房地产文章报告,数量和质量都不算高,但却有一批能够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好东西。
现在房地产的所谓专家太多,似乎谁都能轻易当上房地产专家,点评起房地产好像都能够振振有词。不明就里的人乱说,装懂的人胡说,真正懂的人不说或少说,这是房地产业界当前既无真理也无真相的人文原因。
下面列举房地产研究过程中的各种恶俗,供年轻的朋友们参考吧:
一、嗜好打赌。以牛刀先生最为典型。他最为得意的是赌赢了徐滇庆先生,弄得我...
再议政策缺乏社会共识
本来我国经济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无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处在历史上的黄金时期。近十年来,我们还高举着“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公平正义”的旗帜。但是,在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外交政策等方面,人们却发现社会共识越来越减少,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穷人感到不公平、不正义,富人感到被冤屈、被黑化,夹心层感到很受伤。怎么弄得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结果是大家都不满意?
就当前发生在我国的一系列事情,我来举例说明缺乏社会共识:
一、房地产政策调控。今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主要特色是限购、房产税和保障房建设。限购是短期还是长期?房产税是继续试点还是扩大推行?保障房...
针对开发企业的惩罚性规定在制造更大不公平
国家发改委四五月份连续针对明码标价的问题,颁发了多个文件,核心是被媒体称为的“一房一价”。这些文件是在国务院八个督察组在16个省市针对房地产政策落实状况的督察后的产物。文件依然是仓促出台,依然是由不懂房地产的人凭着想象制定的,依然在推动着房价,制造出更大的不公平。这种文件说白了,一是为了给上级有个交代,表明职能部门在干事;二是给老百姓有个安慰,我按照你们的要求办事了。至于是否能够落实,又是一个天知道。
为什么这么说,理由如下:
1、五一以后没有一个新盘完全符合新规。
根据相关规定,一房一价需要公开的资料超过三十项,包含预售许可证、土地性质、土地使用起始年限、分摊面积、优惠折扣等。而且...
房地产调控亟需社会共识
中国房地产政策调控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房价下不来、保障房建不上去,最大的问题是表现为整个社会缺乏共识。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外源性经济问题的导入和当前的通货膨胀,最大的问题依然是整个社会缺乏共识。
中国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经济转型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并不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也不是腐败和垄断目的,最大的问题还是整个社会缺乏共识。
最近,在中美两国经济和战略高层对话中,直接传递出王岐山副总理发布的两个公开的信息:一是中国通货膨胀仍未受控,二是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亟需共识。从一个方面佐证了当前我国整个社会对国家发展目标、路径、方法都缺乏共识的基...
上海房地产刚性需求远未满足
最近,上海市统计局陆续公布了上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的主要数据。这些数据的披露大大突破了上海市领导同志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及专家的传统认识,将对上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计划带来若干方面颠覆性影响。
1、上海全市常住人口已有23019148人。
很长一段时间,上海市主要领导和相关专家主流看法是上海市现有常住人口约在2000万上下,如果加上短期在上海探亲、旅游、购物、开会和工作的暂时性留驻人口,那么即时人口上海应该在2300万左右。而现在实有人口,高出原先估计300万。
2、上海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已有8977000人。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