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郑若麟

文汇报常驻巴黎记者。

也谈中国国民心态:到底是过度“自大”还是缺乏“自尊”


     

    朋友从国内发来发表在《国际先驱导报》的数篇文章,总标题是“专家解读国民心态:自信正演变成自我迷恋”。一读之下,倍感惊讶;再读之后,深感悲哀;三读之余,有话如骨鲠在喉、不得不吐,尽管这些话可能不合时宜……2008年迄今不过两年,难道我们就已经忘记被打得火辣辣的脸上的疼痛了吗?居然又开始自责是我们“自找”、是我们自己“误毒”?实在是匪夷所思。三十年全民血汗换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培养出来的一点点脆弱...

Read more

希腊危机幕后的高盛故事


  两个月前,欧洲发生了一场大规模但却“静悄悄”的金融风暴。从希腊主权违约风险升高伊始,出现了对欧元的攻击,最终使欧元在10天内下跌10%。这场风暴远未划上句号。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尚在这场风暴的旋涡中挣扎。从表面上看,一切都是由希腊新上任政府承认其预算赤字大大超过原来政府所公布的 5%而引起的。然而实质上一切都有幕后之手。远在亚洲观潮的中国由于手中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也身不由己地卷入其中。

  一切要从2001年谈起。当时希腊刚刚加入欧元区。根据欧洲共同体部分国家于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

Read more

反腐:打苍蝇还是打老虎?


    

  最近报道法国巨富贝当古家族丑闻引爆的法国劳工部长沃尔特涉嫌钱权交易事,引发读者诸多反应,令我始料不及。特别是有一位生活在法国的同胞友好地“打上门来”,“质问”我是否“为了掩饰国内贪官的腐败”而专门盯住法国“并不存在的”腐败。他说:我在法国生活、观察近一年,并没有看到或遇到法国的腐败现象。尽管他也并不否认法国报刊媒体频频报道法国腐败问题,但他质疑我“故意夸大”了法国的腐败。

  这种困惑是很多仅从表面和书本上来观察、理...

Read more

法国社会为何正不压邪


 

    法国社会治安日益恶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法国总统萨科齐为此于度假前召开部际内阁会议,专门就解决治安恶化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旅居者”问题做出了一批决策。萨科齐本人亲赴最近发生骚乱的格勒诺布尔市,发表以“一场针对犯罪团伙的战争”来形容的法国政府目前正在进行的“严打”。今天法内政部长奥尔特弗特别赶到格勒诺布尔市进行警力部署,大有大军压境之势。

    为何如此兴师动众?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事实上法国社会近日发生的两大恶性犯罪事件,已经...

Read more

荷兰之后,下一个轮到谁?


        “只要看一看地图就能理解法国出兵阿富汗对于我们国家的安全是不可或缺的了。阿富汗位于伊朗与巴基斯坦之间,两个对法国构成直接威胁的国家……当然,巴基斯坦很狡猾,不会笨到直接与法国对抗。巴基斯坦这些杰出的东方人擅长迂回进攻。比如在这个1.62亿人口的国家,基督教徒竟只有区区一百万,尽管这个宗教在法国占据绝大多数。这证明伊斯兰堡有着强烈的反法情绪,所以要手执武器去与之战斗……以保证法国布列塔尼人、阿尔萨斯人等的自由…...

Read more

以“新闻自由”的名义


     

    法国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司法学家和传媒学家都在关注着目前正在急剧发酵的“贝当古—沃尔特丑闻”。本周一、二,贝当古夫人和劳工部长沃尔特先后以证人的身份接受警方调查。前者涉及她在瑞士的两个账户和在塞舌尔群岛的一个小岛,均未向法国税务部门申报;而沃尔特则向警方解释,他授予贝当古夫人私人财务总管德梅斯特尔国家骑士勋章,与后者雇佣他夫人没有任何关系……社会学家从中看到的是金钱背后的家族悲剧(母女对立、雇员背叛、情感诈骗、窃听...

Read more

法国:进入“战争”状态


        几天来,法国社会出现多起骚乱事件。南部城市格勒诺布尔市连续三夜出现烧车、袭警等严重犯罪事件。而在另一个城市圣艾尼昂市发生的骚乱事件中,甚至连警察局都被闹事者包围并遭到烧、砸。再联系到不久前法国A13号高速公路上公开发生殴人致命的恶性案件、华人在巴黎“美丽城”示威游行要求改善治安,这一连串事件使法国媒体已经毫不犹豫地使用“战争”这个字眼,来描绘上述法国社会状况。连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在昨天表示,“政府必须对犯罪活动发起无情打击。这是我们...

Read more

“欧莱雅家族丑闻”持续发酵


        巨富、情恋、遗产之争、政治献金、钱权结合、秘密录音、司法内讧……“欧莱雅家族丑闻”正在法国持续发酵,朝着一场国家危机的方向急剧演变。家产多达170亿欧元的贝当古家族在法国财、政各界影响巨大且广泛,因此此案就如同“章鱼的触角”般一直在向各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向延伸。引发各方争议的焦点甚多。目前已经出现多个案件在同时进行司法调查。甚至出现了主审法官和地方法官权限之争。而媒体则一直在不断地爆料。在司法原应绝对保密的情况下,...

Read more

“选美”与传统道德观之争


    

  提及热纳维耶芙·德·丰特奈,法国人立即就会想到“选美”。这位永远以头戴一顶黑白相间的帽子形象出现的“法国小姐”(MissFrance)选美委员会前任秘书长,今年已经77岁高龄,是已故“法国小姐”创始人路易·波罗的伴侣。她的名字与法国选美联系在一起已长达半个世纪。然而最近她却要另起炉灶。从明年起,法国将很有可能出现两种选美、出现两位“法国小姐”!出现这种局面,与法国社会风气几十年来的演变密不可分。

 ...

Read more

萨科齐总统也“织围脖”——法国政治家由“电视”走向“网络”


     

    总统府花园内。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和两面旗帜——法国国旗与欧盟“盟旗”。国家电视二台新闻主持人大卫·布亚达斯面对法国总统萨科齐。多达660万法国人收看了昨天法国总统长达一小时的电视直播采访。这是萨科齐在一个特殊的时刻以特殊的风格,向法国选民做出的一个特殊的解释。特殊时刻,是因为这次讲话的背景令人印象深刻:法国政府全力推出退休体制改革,引发工会激烈反弹,200万人上街示威;而主持这项艰难改革的劳工部长艾利克&middo...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