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美国最大的新闻其实不是总统大选,而是美国“民主之春”运动。数以千计的示威者从费城自由独立钟出发,游行前往两百多公里以外的首都华盛顿,最后聚集在白宫面前进行示威。运动持续二十多天,遭到美国当局的镇压,共有上千人被捕。美国主流媒体如CNN、纽约时报等对此或不置一词;或轻描淡写地一晃而过。我问了问这一段时间来自法国的朋友们,很多人对此运动亦“完全不知情”。看来法国媒体也不认为这是值得上20点的晚间新闻的“新闻”。这场运动打出的旗号是“民主之春”(Democracy Spring),目标非常...
作者文章归档:郑若麟
中法关系迷途还是乐观
法国歌星甘斯布尔创下这样一句话: Je t’aime moi non plus,用在目前的中法关系上,是再贴切不过了。这句话在正规的法语语法中是不通的,直译就是“我爱你,我也不”。但经过甘斯布尔的一改造,却变成非常特殊的一句“既爱又不爱”的表达语式。如果一定要译成中文的话,大概用“要说爱你不容易”来得更为妥当。中法关系能否有新的突破,这次法国总统奥朗德的来访,将起到重要的、关键性的作用。
中法之间曾经拥有过一种“特殊”的关系。两点因素联接着中法两国:一是中国深受法国人...
法中关系走向迷途还是乐观?
法国歌星甘斯布尔创下这样一句话: Je t’aime moi non plus,用在目前的中法关系上,是再贴切不过了。这句话在正规的法语语法中是不通的,直译就是“我爱你,我也不”。但经过甘斯布尔的一改造,却变成非常特殊的一句“既爱又不爱”的表达语式。如果一定要译成中文的话,大概用“要说爱你不容易”来得更为妥当。中法关系能否有新的突破,这次法国总统奥朗德的来访,将起到重要的、关键性的作用。
中法之间曾经拥有过一种“特殊”的关系。两点...
TPP的要害在掏空你的主权
TPP谈判达成协议在中国引起激烈争议。
从纯经贸角度去讨论TPP协议对中国经贸未来前景会产生何等样的后果,实际上是“瞄错了靶心”。诸如将缔约国已经很低的关税降至零、将劳工保护标准提高到发达国家水平、反对对国有企业进行补贴、反对汇率操纵等等“枝节”,我认为都只是TPP谈判的烟雾弹,是为了掩饰其核心目标:夺取超越国家主权、进而间接主导主权国家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的贸易冲突仲裁司法权!
也就是说,有关“投资方-国家争端解决机制”(ISDS)才是TPP协议之要害所在。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方可洞悉为何TP...
TPP的要害是司法主权
“避免对伊朗开战的最后机会”?
随着伊核危机的步步恶化,以色列单方面军事打击伊朗的谣传也甚嚣尘上、愈演愈烈。而今天欧盟又进一步向着西方与伊朗之间的冲突方向迈进了一步:欧盟各国一致同意对伊朗实施逐步升级的石油禁运及封锁和惩罚伊朗中央银行。与此同时,美国“林肯号”航空母舰日前也威胁性地驶过霍尔木兹海峡,目前正停泊在地中海,对伊朗虎视眈眈。英、法两国也宣布各派一艘驱逐舰进入地中海。这是对伊朗日前威胁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所做的威慑性军事反应。双方似乎都在磨刀霍霍。
但到目前为止,西方由于自身深受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困扰,欧洲、特别是欧元区正式进入经济衰退期,各国公共债务、通货膨胀、欧元危机都在对...
欧元走出陷阱的关键:中国?
直到凌晨四点,以法德轴心为一边、欧洲银行家为另一边长达10个小时的艰难谈判,终于达成了(最低)协议,避免了希腊的破产。欧洲私人银行接受取消约1000亿欧元的希腊债务,占希腊主权债权约50%左右。在达成这一协议后,欧元区17国元首一致同意将支付欧洲主权债务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从目前的4400亿欧元提高至10000亿欧元,而且各国均承诺将预算赤字不得超过3%的黄金准则写入各国宪法,以求欧元区各国达到收支平衡。这样,欧元得以继续在债务的重压下苟延残喘。但就连最乐观的欧洲经济学家也承认,这只是一个最低水准的妥协,欧元的噩梦远未结束。
特别是在解决欧元区最...
“历史的复兴”——法国专家杰雷谈古老文明的民主创新
民主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今天甚至已经成为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一个核心话题。当阿拉伯世界发生剧烈动荡和巨变之际,我采访法国国际问题专家弗朗索瓦·杰雷,就阿拉伯世界巨变的性质(民主还是伊斯兰化)、民主在西方出现的危机和全球古老文明在复兴过程中对民主的创新等问题,对民主从观念到实践进行了深入讨论。
杰雷是法国地缘政治历史学家,曾在法国和美国学习和研究国际关系,并曾担任法国国防部技术顾问,并担任法国国防与外交研究所所长。目前他自己创办并领导“法国战略分析研究所”,同时兼任...
阿拉伯巨变不是“苏东波”——法国专家认为不应过度解读阿拉伯巨变在国际关系格局引起的震荡
西亚—北非阿拉伯巨变已经导致两个政权倒台(突尼斯和埃及)、一场战争(利比亚)、一国迎来外国军队(巴林)和多个国家陷入动荡(叙利亚、也门、阿尔及利亚、约旦等)。以西亚—北非为震源,震波正在向全球漫延。法、美、英等西方国家以北约为核心、打着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的旗号,正在军事上介入利比亚战争。而在突尼斯和埃及的政权更迭中,美国和欧洲的影子也非常清晰地在飘荡在突尼斯和开罗的空中。非盟和阿盟各自以不同姿态、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试图...
欧洲人为何对“阿拉伯动荡”忧心忡忡?
“告别独裁”、“阿拉伯正在重获新生”……如果仅从欧洲媒体上了解欧洲对阿拉伯世界巨变的反应,读者将无疑会认为,欧洲人正为“阿拉伯兄弟”的解放而兴高采烈!然而事实远非如此。自阿拉伯民众的反政府行动引发西亚-北非一场历史性大动荡以来,欧洲舆论从开始的好奇、兴奋,很快就转向担忧、恐惧。事实上,尽管欧洲大众传媒几乎都在欢呼阿拉伯世界的“民主自由化”,但欧洲公众却并没随之起舞;在媒体为阿拉伯民众“反抗成功&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