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葛红兵

葛红兵,1968年生,中国当代有代表性的新生代学者、作家。文学博士(1998年),教授(上海大学,2001年),硕士生导师(1999年,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2003年,上海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贵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
  葛红兵教授1987年起先后师从曾华鹏、许志英先生等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研究,出版专著十余种,另有多卷本《葛红兵文集》及自选文集《正午的诗学》面世。
  葛红兵教授近年主要研究方向: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思潮与当代文艺评论,出版专著《五四文学审美精神与现代中国文学》、《障碍与认同――中国当代文化问题》以及文学艺术批评文集《轻快的柔扳》、《荒诞的真实》、《维那斯的抽屉》等,系中国当代有代表性的新生代批评家。
  二、文艺学,出版专著《文学史学》、《文学史形态学》以及文艺学教材《文学概论通用教程》,系中国最早从事“文学史学”研究并参与“文学史学”学科创建的研究者之一。
  三、哲学人类学,已出版随笔集《人为与人言》。
  四、《葛红兵海外日记

立一块二战纪念碑吧


立一块二战纪念碑吧

在法国和英国,看到很多一战、二战纪念碑,有许多,许许多多,有的时候,甚至是在一个小镇的街拐角,在一条小路的尽头,你在不经意之间,就会看到一座、两座。欧洲,这片在一战、二战中严重受伤的土地,它不仅把战争记在了脑海里,也把战争塑在了大地上。

欧洲的战争纪念碑,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它们的目的多不在于歌颂这些英雄的丰功伟绩,而是在感叹那些年轻生命的消逝,为那些鲜活的生命被战争摧毁而悲痛。这些纪念碑,是矗立在大地上的一个个母亲为死去的儿女的叹息,而大多不是对那些牺牲者的颂歌――它们一点都没有鼓励人去做战争牺牲者或者战争英雄的意思,相反它们是在为死者...

Read more

英国母亲和中国母亲


英国母亲和中国母亲

那个时候,太阳已经落山,站在沙滩上的你已经看不见阳光,不过,远处The Needles白色的石峰依然反射着太阳的余晖。这是海边,你能感觉到地球圆弧形地展开,弧状的海平面遮住了你面前的光线,你已经在“夜”里,你看不见太阳了,但是,远处的山峰还看得见,它还在太阳的余晖中闪闪发光。这种奇崛的景象你是第一次体会。你在夜里,而远处的山峰却在白天,它还沐浴在日光里。

7月的英国南部,虽然也是夏天,但它和地球另一面的亚洲却不一样,它有些清冷,即使正午的时候,气温也只有25度。你已经习惯了在这样的气温中驾驶帆船和摩托艇,不过游泳你却是不习惯,这里的海水和泰国、印尼那边的比起来...

Read more

艺术的中国精神——孙洪绘画的基本母题


    1985中国美术新潮,产生中国美术与世界潮流——主要是现代主义艺术的接轨效应,该运动把现代主义正式引入中国,距今已25年,四分之一个世纪。它对中国美术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但是,在过去的25年中,世界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过去三十年全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进程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现实。文化上中国几乎是不设防的国家,中国正急速西化,当时的迫切的西方化、世界化命题现在变成了同样迫切的中国化、地方化命题。当然同时要提防文化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的危险。

    在这个背景中,人类艺术精神(人性论、类精神观...

Read more

黄宏辉绘画作品论


       黄宏辉生于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和我竟然是同年同月生人。一九九二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同年分到桂林市群众艺术馆,现为群众艺术馆美术部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 分会会员,桂林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他在我们这代人中看起来是比较顺的,上大学,然后进群众艺术馆从事艺术工作。也的确,从他的创作历程来看,一九九四年他的作品《忆》入选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建国四十五周年自治区美展; 一九九七年作品《秋日记忆》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民族百花奖”美术作品展,获铜奖;作品《秋霞晚醉》入选广...

Read more

中国人为什么强调身体的阴性?——中西方“身体”观


身体上的国境线

 

葛红兵

 

古希腊,人体艺术的中心是肌肉,他们以对肌肉的精确的解剖学观察为根据,发展出了对人体的写实艺术,这方面古希腊雕塑艺术可以说是范本,我们会看到,后世许多西方艺术家(画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解剖学家,例如达芬奇。许多人存在误解,以为这种以肌肉为中心的人体艺术仅仅来源于一种对身体的外部的观察,这是不对的。栗山茂久在《身体的语言》一书中说,这种错觉只要到夏天的海滩上一看就会明白:大部分人身上的肌肉是看不出来的。杨伯特认为要拥有“艺术家”那种对于肌肉的眼光,必须有解剖学知识――以便了解肌肉与骨骼的所在之处,可以想象...

Read more

新媒体与当下文学发展的四种趋向


标签:

杂谈

我98年开始研究网络文学,那个时候我说,网络文学要取代纸面文学,成为文学主导力量。那个时候,没有多少人相信,我在上海和肇庆的会上发言,有人就反驳我,说我是网络崇拜症。现在看呢?完全实现了。
网络文学创作群体、阅读群体已经超过纸面文学。这个已经好几年了。但是,网络文学过去无法在经济上独立,作家无法收获自己的版税。许多作家在网上成名,最后要到纸面媒体上收版税。不过,这种现象,从去年开始,也不存在了。网络文学完善了自己的营销体制,起点中文网的诞生为网络文学脱离纸面文学,独立出来。前年和去年,网络文学创生了数十个百万富翁级的作家。
手机文学创生、发展,...

Read more

上海文学之与”中国”


上海文学之与中国

 

葛红兵

 

 


     
这个题目会让人惊讶,难道上海不在中国之内吗?的确,有的时候,我们会分明感到上海是在中国之外的,她是中国的外邦人。上海文学也是如此,也许是因为她在所谓左的方向上曾经走向过极端,也许是因为她在所谓的右的方向上也走向过极端,所以,她不讨人喜欢,也许她相对于中国文学的农耕文明特性,中国文学的北方文明特性,世界文明的东方特性来说,她的确是异质性的他者。但是,在我看来,上海文学至少对中国文学构成了这样几个贡献。

 

一、上海文学为中国文学描写都市提供了话语经验,...

Read more

赤裸的真相看起来像是假的——《让子弹飞》观后


        赤裸的真相看起来像是假的——其实导演姜文在电影里讲的每一句话的是真的,但是,他同时又是假的。

       “钱对我是个事儿吗?”——钱对他的确不是事儿,但是,他的每一步都很钱有关,最后他的兄弟离开他,也是因为钱,钱光了,事业也结束了。
         然而钱真的重要吗?肯定,钱对他和他的哥们都不重要。”姜文“不是个爱钱的人。

  &nb...

Read more

复旦大学的学生没有毕业道歉和忏悔


       复旦大学的学生没有毕业道歉和忏悔,救人者牺牲是英雄,不牺牲救人也是英雄,但是,不要因为救人者是英雄就说被救者是狗熊和罪人,这个逻辑是说不通的。

       再说,救人者的牺牲和被救者的行为没有必然联系:救人者是更为专业的人士,应该有更强的自我保护的能力。我们不是在说死者如何,我愿意无限赞美死者的英雄气息,但是,我更愿意看到更加专业的救险者,牺牲不能是无谓的,上海刚刚发生过大火,我到现场采访过,我知道一些情况,也知道真正的专业的救援人员要理智、冷静,首...

Read more

睡着了的鱼是什么样的?


    我和儿子买了一些鱼。起先是养在小的玻璃鱼罐里。儿子天天放学回来,首先会看一下那些鱼,早晨出门之前也要看一下那些鱼。

  我稍稍有点儿关于鱼的知识,知道鱼不能吃得太多,给鱼喂食也不能太多,吃得太多,鱼会撑死。 换水也不能一次全换——新的水温度、成分和老的不一样,水全换了,就像人突然从南方到了北方,从冬天到了夏天,水土不服,鱼会死。但是,儿子和太太都坚持认为我对鱼太冷酷,水已经很脏了,应该换了,儿子说:“让你生活在那么脏的水里,你受得了吗?”
  但是,我还是坚持我的主张。然而,儿子认真地给鱼换水,然后又给鱼喂食。一天晚上,11点,我回到家里,发现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