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马晓河

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博士。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北京市委、安徽省政府顾问,《中国科技投资》总编等,曾任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等。2008年1月参加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课。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粮食供求关系变化


  2011年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30人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郑州商品交易所主办,研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与实践,不断提高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层次和能力,凝聚社会各方对发展期货市场的共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马晓河做了题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粮食供求关系变化”的演讲。

  以下为马晓河的演讲实录:

  马晓河:各位专家、各位同仁,上午好!我的主题,一个是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一个是对粮食供求怎么判断。

  第一个问题,我认为,中国当前经济形势是,经济增长从高位趋缓,不断地向下走。趋缓的情况下,资金供给、企业头寸减少,这...

Read more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瓶颈是体制


  体制因素制约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工业化过程中应同步推进城镇化,迅速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大力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实现社会结构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

  服务业结构矛盾成因

  记者:我国长期以来似乎存在重视工业、忽视服务业的倾向,形成了您所说的“生产型”社会,原因何在?

  马晓河:一般而言,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存在一个普遍规律,就是一产比重不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二产打头的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相对而言,会形成一个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格局,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过程中,这是一个必然过...

Read more

先稳健,再紧缩


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V”型曲线的右端,诸多宏观经济指标都呈加快上升势头。面对这种情况,经济政策转型需积极应对国际挑战,审慎处理国内关系,推动宏观经济政策首先从刺激转向稳健,进而到紧缩。

  应对三大国际挑战

  从国际形势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增长将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在这次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国际市场供求格局的新变化。在金融危机之前,原有的世界供求格局中,美欧发达国家生产并出口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大量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则大量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高科技产品。

  全球金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