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白剑峰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医疗健康管理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代表作品有《雪山的呼唤——记爱民为民的好医生吴登云》、《乡村医生郑子全》、《最后的麻风岛》、《艾滋阴霾中的灯塔》、《值得托付生命的人——记北京军区总医院外科专家华益慰》等。曾获得中国新闻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抗击非典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中直青年五四奖章等。主要著作有《地球的诉状》(红旗出版社)、《谁在妖魔化医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医生的血不能白流


  9月15日,北京同仁医院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血案。耳鼻咽喉科主任徐文被一名患者连砍十多刀,身负重伤。日前,卫生部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

淋漓的鲜血,喷溅着圣洁的白衣,令人不寒而栗!作为一名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没有倒在山崩地裂中,没有倒在枪林弹雨里,却倒在自己亲手救治的患者刀下。其伤何深,其痛何如!这是文明社会的“返祖”、法治国家的耻辱。如果医生人人自危,今后谁还愿意学医?

近年来,医生频频被害,“小概率事件”逐渐演变成“大概率事件”。虽然凶手都受到了严惩,但医生的心灵创伤并未...

Read more

医生为何总被质疑


  近日,有媒体报道:深圳一名患儿因无法排便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医,被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医院拍了十几次X光片,并称需进行高达10万元的手术治疗。但转至广州市儿童医院后,医生仅开了8毛钱的石蜡油就治愈了。

  针对这一事件,深圳市儿童医院作出回应:8毛钱只是暂时缓解了孩子的症状,目前还不能确诊已经治愈,患儿仍不能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能。所谓“8毛钱治好病”绝对是夸张的说法,“10万手术费”也纯属虚构。另外,患儿做胸腹平片及钡灌肠是诊断必需的检查,其实患儿只做了一次X光检查,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体内各个部位进行动态影像,所以出了十几张片子,而...

Read more

医生的血不能冷


  年初,广东汕头一名女医生在微博中写道:“我暖个被窝也不容易,您就等我下班再死,好不?”“在我下班的时刻她开始吐血,估计也就这几个小时的事了,反正不关我的事了,我下班了,噢耶耶耶。”“病人宣布临床死亡,今晚可以睡个好觉!明天可以出游了!”这名医生被网友称为“冷血医生”。目前,该医生已被医院停止处方权并调离临床岗位。

  关于这名医生的言论,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这是“玩笑话”,反映了个人“不成熟”,属于“言论失当”...

Read more

医学要有人的温度


  医学进步了,医患之间的情感却疏远了。如果医生仅仅把病人当成一个疾病的载体、一个病菌的容器,那就是背离了医学的根本

  最近,河南发生一起病人猝死医院事件。一天早晨,孟先生感到胸闷疼痛,到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医生开具了验血、彩超等几张检查单。妻子担心丈夫出现意外,询问医生能否先开点药服用,然后再做检查,医生告诉她“检查后再说”。11时30分,轮到孟先生做彩超了,医生却说下班了。于是,孟先生只好坐等。下午2时30分,孟先生猝死在彩超室门口,手里还攥着医生开的检查单。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倒在冗长的检查路上。也许,这正是现代医学的悲哀。技术越来...

Read more

让医疗制度不再“冷血”


  最近,媒体报道了两起令人心寒的事件:

  湖北武汉一位农民工两根手指肌腱断裂,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接受了手术。但因就医时带钱不够,医患双方就费用问题发生分歧。一名医生为其缝合伤口后,随即将线拆除。事后,这名医生被责令停止执业。

  河北安国一名受伤的智障流浪女被送到市中医院,医生进行简单包扎后,一名副院长竟然指示:“从哪来的扔哪去!”随后,工作人员将其拉到荒郊野外,导致流浪女死亡。目前,副院长等5人已被刑拘。

  从表面看,这是一个医德滑坡问题。在第一起事件中,医生撕裂的不仅是伤口,也是本已脆弱的医患信任;在第二起事件中,医生抛弃的不仅是病人,也...

Read more

愿无假日门诊成惯例


  最近,北京39家三级医院实行无假日门诊,打破了专家周末不出诊的传统。目前,双休日日均门诊量占工作日日均门诊量的44%,方便了群众就诊。

  对于这项改革,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其中,抱怨最多的是个别高年资医生。他们习惯了周末休息,或者外出“走穴”,自然不愿意加班。

  的确,节假日休息是法律赋予每一位公民的权利,任何人都不应例外。然而,在一个社会中,总有人需要多付出一点牺牲。服务行业是典型的“无假日行业”,如民航、铁路、零售业等工作人员,假日不休息已成常态。医院也是服务行业,自然不应例外。过去,很多医院节假日只开急诊,主要处理危急重...

Read more

学学“猴子的经济学”


  最近,两位朋友分别讲述了带孩子看感冒的经历,花费都一样,感受却不同。

  一位朋友带着孩子到北京某医院看感冒,花了170元。其中,挂号费是5元,但医生开的药却是进口抗生素,一盒165元。为此,他心里很不爽,认为孩子不应该滥用高级抗生素,怀疑医生开的是回扣药。

  另一位朋友带孩子到台湾旅游时,孩子患了重感冒,到医院看了一次,花费恰好也折合170多元人民币。其中,医生的诊疗费约160元,药费只有10元。这位朋友感觉很好,因为孩子没有成为抗生素滥用的牺牲品。

  同是看感冒,花费也相同,为何两人的感受“冰火两重天”?因为两张清单的费用构成不同。第一份清单,物...

Read more

消除医患“经济对立”


  我国居民医疗费用自付比例较高,医生过度治疗,相当于直接剥夺患者的财富,从而导致医患之间出现“经济对立”,这是造成医患冲突的根本原因

  

  最近,上海发生一起医患暴力冲突事件。患者是安徽农民,因患严重心脏病,先请上海专家在阜阳做了手术,花费10余万元。后因出现感染,转到上海救治,随后病情恶化死亡,此间花费约12万元。为了看病,家里贱卖了宅基地,仍欠医院2万余元。由于难以接受人财两空的现实,家属和医生发生冲突,造成一名医生被刺伤。

  这并非孤立的个案,而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事件。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医患冲突已经成为引发群体性公共事件的重要...

Read more

“天价药费”哪里来


  “生不起,剖腹一刀5000起;病不起,药费利润10倍起。”网上流传的一句民谣,真实地反映了老百姓看病贵的现状。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卫生总费用2005年为8659亿元,2010年为19600亿元,5年间年均增长13.6%,远远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其中,既有物价上涨、技术进步等因素带来的合理增长,也有过度医疗造成的不合理增长。

  专家指出,过度医疗犹如一个“无底洞”,吞噬了有限的医疗资源,给国家、社会和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无形中抵消了医保增加给百姓带来的实惠。

  (小标题)人死了,药还堆积如山。医生明知患...

Read more

警惕另一种“医闹”


  清明节前,四川成都的高速路边出现一则巨幅“广告”。画面上是一名穿着婚纱的女子,旁边写道:“清明痛悼爱妻高德珍,爱妻于2011年2月18日在华西医院附二院手术台分娩时,永远地离开了”。其中,“华西医院附二院”七个大字尤为明显。同时,一条《清明痛悼爱妻》的微博在网上流传,微博上的照片是一名男子怀抱自己女儿,他的身后就是那块广告牌。此事引起了很多媒体关注。

  据了解,这是当地一家著名策划公司的“杰作”。事情的起因是:某孕妇到华西医院附二院分娩,医生发现是前置胎盘,病情非常凶险。医生在术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