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白剑峰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医疗健康管理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代表作品有《雪山的呼唤——记爱民为民的好医生吴登云》、《乡村医生郑子全》、《最后的麻风岛》、《艾滋阴霾中的灯塔》、《值得托付生命的人——记北京军区总医院外科专家华益慰》等。曾获得中国新闻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抗击非典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中直青年五四奖章等。主要著作有《地球的诉状》(红旗出版社)、《谁在妖魔化医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莫让冷漠成习惯


  最近,听两位朋友讲述就医经历,颇有感触。

  一位朋友的小孩半夜耳痛,来到北京某大医院看急诊。恰巧,急诊室有位耳鼻喉科医生在值班。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医生竟然说:“我只给大人看病,不给儿童看病。”

  另一位朋友的老父亲患心脏病,千里迢迢来到北京。一位医生接诊后,先让病人去做个核磁。病人说,刚在外地做过核磁,片子也带来了。医生冷冷地说:“我不看外院的片子。”

  两件事情,看似不相关,却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冷漠成了医疗界的“流行病”。面对病人的痛苦,两位医生麻木不仁,一...

Read more

堵住医保“黑洞”,须让信息公开


  近日,郑州一位市民反映,原郑州仁济肿瘤医院(现郑州和谐医院)与参保人勾结,把医保卡当成“提款机”,非法诈骗医保基金,侵吞公众“救命钱”。经调查,这家医院3年涉嫌诈骗28人次,医保部门追回涉案金额14万余元。

  冒名住院、分解住院、挂床住院、过度开药、重复就诊等骗保事件频频发生,暴露了我国医保管理制度的漏洞。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医保制度,编织起了全球最大的医保网,但医保资金管理仍很滞后,“救命钱”尚缺“安全阀”。

  从理论上说,医保机构是患者利益的“代言人&rd...

Read more

谁是“不受欢迎的病人”


  不久前,上海市民秦岭向市委书记俞正声反映:父亲肺癌晚期并发脑转移后,遭遇了被强制出院、医院相互推诿、需要关系才能入院、被迫隐瞒病情、医生推销自费药等一系列事情,令他感到“心寒、困惑和痛心”。他呼吁:“为癌症晚期病人提供一个有尊严、稳定而安全的就医环境,至少保证他们能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不用因为无处可去,而在家人的怀中含恨离世!”俞正声在回信中称秦家遭遇了“制度缺陷的伤害”,并表示“要在癌症晚期病人的关怀上,争取在制度上有所前进”。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自然规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医院...

Read more

谁来裁定“大处方”


  不久前,北京的蒋先生带着6岁的女儿去医院看感冒。医生说白细胞偏低,需要增强一下免疫力,并开了处方。划价取药后,蒋先生大吃一惊。一共17盒药,总价850元,包括15天剂量的匹多莫德口服液和7天剂量的四种感冒药。院方的解释是:这个处方是合理的,没有任何问题。匹多莫德可以不吃,但如果白细胞升不上来,家长要承担风险。结果,第二天晚上,孩子的体温就恢复正常,17盒药尚未服用。蒋先生很想搞明白:遭遇疑似“大处方”,患者能否找到一个公正的第三方裁定?

  “大处方”虽然是个模糊概念,但还是有一定标准的。根据卫生部规定:“无特殊情况下...

Read more

别让医生变懒了


  最近,大连的一位朋友讲述了自己的看病经历:不久前,他得了重感冒,到一家大医院开了输液单。取药之后,他来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希望就近输液。没想到,医生互相推诿,不愿接诊。无奈,他又来到另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结果,这里的医生态度迥异,非常热情。

  同样是社区医生,为何一冷一热?原来,两家机构的激励机制有所不同。第一家是公立的,医生“吃皇粮”,旱涝保收,多劳未必多得,所以医生不愿担风险;第二家是私立的,政府不保底,赚钱靠自己,所以医生愿意多收病人。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圈养的老虎。在虎园里,如果老虎养尊处优,整天躺着就有充足的肉食,很快就失去了野...

Read more

为大医院医生减减压


  最近,哈尔滨、北京等地相继发生医生被刺事件。这些虽是极端个案,却让医患关系很受伤。

  自古以来,“仇富”者有之,“仇官”者有之,但“仇医”者却极其罕见。因为医生是治病救人的职业,所以备受尊重。然而,在转型期中国,医生已经成为一个“高危职业”,他们不仅要担心病人的安危,还要担心自身的安全,可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

  其实,医生只是医疗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由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他们往往代体制受过,承受了很多不该承受的委屈和压力。例如,...

Read more

让医生成为“阳光职业”


  近日,北京市公布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北京友谊医院将取消目前5元、7元、9元、14元的挂号费和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医事服务费按医师职级确定,标准分别是:普通门诊42元、副主任医师60元、主任医师80元、知名专家门诊100元。医事服务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医保定额支付每人次40元,医保患者每人次个人支付标准分别是:普通门诊2元、副主任医师20元、主任医师40元、知名专家门诊60元。此举令很多医生备受鼓舞。

  众所周知,医生是一个晚熟的职业。培养一名合格的医生,至少需要十几年的周期。在国外,虽然学医的成本很高,但学成之后的回报同样很高。因此,白大褂的职业魅力从未减退。尽管学医之...

Read more

大病到医院,小病何处去


  据报道,北京的黄先生不慎碰破额头,来到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希望医生处理一下伤口。谁料,医生说没有创可贴,因为创可贴不在基本药物目录内。于是,黄先生又提出想擦点碘酒消消毒,医生回答:碘酒是有,可是没有外科,没法治疗。黄先生不禁感叹:“社区医生连一个伤口也处理不了,难道这点小病也要去大医院吗?”

  我国的医改政策鼓励居民“大病到医院,小病到社区”、“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然而,一个新的现实问题是,基层医生看病的积极性在下降,医疗服务能力在退化,很多地方甚至出现推诿患者的现象,导致居民“看小病也...

Read more

民营医院深陷“信任危机”


  ——民营医院为何“长不大”(上)

  近年来,我国民营医院一直在掌声和质疑、赞誉和批评中生存,至今仍未能得到社会的真正认可。

  目前,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服务能力上,民营医院都无法与公立医院抗衡。2010年,我国民营医院数量达7068家,占医院总数的33%。但是,民营医院的床位数仅为37万张,约占医院床位总数的10%;诊疗人次为1.7亿人次,约占医院总诊疗人次的8%。

  民营医院为何“长不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因看,主要是投资者缺乏对医疗规律的认识,急于赚快钱,靠虚假广告等手段欺骗患者。从外...

Read more

北京大学教授李玲谈公立医院改革


  医改是一道世界性难题。而公立医院改革既是医改的难中之难,也是医改的关键环节。那么,如何用中国智慧破解这道世界难题呢?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

  公立医院要回归公益性,首要职责在于政府而不在于公立医院自身

  问:当前公立医院最大的问题是公益性弱化。那么,如何才能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呢?

  答:首先要明确公益性的定义。公益性指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指公立医院的性质。政府办医院的目的是要尽可能保障老百姓的健康。医院分为营利医院和非营利医院。非营利医院不是不能营利,而是利润不能分红。因为它享受了国家税收的减免,需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