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平

蹉跎岁月,上山下乡、北大荒屯垦戍边,务农、教书,10年风雨;走进新时代,干部教育、市场信息咨讯,文化、经济,30年历程。2008年退休。

回首北大荒.知青岁月---兴安岭上(二)


 

回首北大荒.知青岁月---

兴安岭上

 

 

(二) 上山之路

    达赖沟在我的印象里,是个大山里很小、很简陋的车站,当时的地图上找不到这个站名。

从闷子车上下来,放眼望去,铁路两边是堆满了原木的贮木场,空气里有一股淡淡的松香味儿。小站台的站牌上标着,它前面一站的站名叫做金河。听说,我们来修路的这个林场,就是金河林业局下属的达赖沟林场。从地图上看,我们已经来到了大兴安岭的西坡上,当时属于黑龙江省,现在已经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了。

大约是上午8点钟左右,我们开始上山。

对于这段上山之路,现在回想起来...

Read more

回首北大荒.知青岁月---兴安岭上(三)


 

回首北大荒.知青岁月---

兴安岭上

(三) 没有蔬菜的日子

    在谈到具体的筑路劳动之前,我想先描述一些山上的生活细节,毕竟这段日子在我们一生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民以食为天。我们这一百多人,来到这高高的大兴安岭上,吃饭是个大问题,所需的粮食、蔬菜都要靠我们自己从山下运上来。

于是,从上山的第二天开始,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步行下山,到八里地外的后勤点去运粮、运菜,回来后才能吃早饭。

这个后勤点,就是上山之路上,沼泽地的起点。从山下来的汽车,只能把粮食和蔬菜等物资运到那里,再...

Read more

回首北大荒.知青岁月---兴安岭上(四)


 

回首北大荒.知青岁月---

兴安岭上

 

(四)溪水黄、雪水清

我们宿营的地方位于大山深处,是一块地势平坦的林地。可能是这里曾经遭遇过雷电林火的缘故,四周的枯树特别多。

在山里,把这些枯死的、尚未砍伐的枯树(大多是落叶松)叫做“杖杆”。“杖杆”由于风干了,几乎没有什么水分,是现成的柴禾。

选择这里做为宿营地,一是地势平坦,便于搭建帐篷;二是位于待建公路的中部,便于工程向两端展开;三是这里“杖杆”较多,便于就地取材,烧水做饭;这第四个原因,可能就是附近溪流充沛,可以解决生活用水。当然,这都是我自己事后的猜想。

这里顺便说一下,我们在山里住的是绿色帆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