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梁树广

积极乐观!

我们的时间成本问题


  以前一直想写有关成本的问题,可是后来,感觉自己本身对成本的概念理解都不是很清楚,尤其是什么沉没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和时间成本。现在随着对经济学了解越来越深,做事或者说话,也开始应用经济学的有关思想,其中很多都是关于成本的问题。最近,和同学讨论一个问题,总是关于时间成本问题,因为,随着我们年龄增大,时间成本对于我们来说越来越重要。以前,我们年轻,做错了一些事情,或者没有做的事情,总是想以后有的是时间去做,可是,当我们年龄越来越大时,就会感觉到了时间越来越宝贵,时间成本也越来越大。你做某一件事,如果浪费时间太多,那么你的时间成本也高,同时,你就没有其他时间做其他事情,而这是你的机会成...

Read more

理性胡闹


  经济学假设人是理性人,即每一个人都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可是,这只是假设,每一个人都想成为理性人,可是,成为理性人不仅需要需要理性的思维,也需要理性的行动。有时理性的思维比较容易,而理性的行动就比较困难。就好像我们总是看到有些人,与他交谈感觉其很有思想,也很理性,可是再看的做事方法和结果也感觉很不理性。实际上,就出现过了理性胡闹。所谓理性胡闹的意思是要寻求知识是辛苦的,保持理性是吃力的,但如果自己承受后果,就不得不小心翼翼;否则,何妨放纵一把,图个爽字。一般来说,人的思想五花八门,而人的行动却大同小异;因为前者不承受代价,后者承受代价。因此,思想界的伪劣商品,比市场上的伪劣商品多...

Read more

由最近的食品安全问题浅析政府规制的原因


最近,我国出现了各种有关食品安全的事件,如瘦肉精、面粉添加剂、问题豆芽等问题,而出现这些问题到底有谁负责,一般认为肯定是企业或者生产者。因为大家认为这是由于这些生产者没有良心或者道德败坏。从经济学上看,他们也是在追求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这是无可厚非的,只是使用的手段比较卑劣而已,但是他们的目标已达到。在经济学上讨论道德问题或者是从道德方面去分析问题,对于解决问题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我们知道,经济学要求最大化,一般都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求,如果没有约束条件是不能求的最优问题。所以,我们要处理好这个问题,需要给这些经营者添加约束条件,使其在这种约束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即符合消费者的利益也符合生产...

Read more

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出发点是“是什么和为什么”


最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作研究,到底是在研究什么。看看现在的期刊的论文基本都是计量模型式的论文,最后看得出的结论都是那么明显,而且不用证明,大家都了解的理论。实际上,现在经济学的研究,很多理论已经很完善了,也说的很明白。反而我们现在去阐释一些问题,把问题复杂化了。也可以说,现在为什么计量的东西这么多,是因为理论都已经差不多了,我们现在就是想把现实的问题和理论用更好的方法或者工具去证明。
我们有时判断问题,应该从实证角度研究,就是研究这个问题“是什么和为什么”,而不是从规范研究,即价值判断角度或者感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是“应该是什么&rdqu...

Read more

生活中消费品购买分析


   一直以来,都是自己买东西,渐渐的总结出来一些经验,但是这些经验都是试错得来,也可以是靠钱换来的。我写这篇文章权属为了总结,只是一种记录,不要把它当成经济学文章,实际上我是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但是没有时间去仔细考虑这个问题,就想到什么写什么。有时某一天想到一个问题,就想赶快把他写出来,以防以后忘了。以后,有时间,会慢慢把空间的一些小文章慢慢理论化,整理出来。

    一般来说,消费品分为耐用消费品和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如汽车、家用电器、家具等,这些消费品一般使用周期较长,一次投资较大。耐用消费品由于价值大、购买次数少,因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决策较慎重。快速消...

Read more

生活中的风险分析


  风险的含义一般就是认为是一种不确定性,如你投资股票,到底是赚钱还是赔钱,你不能确定;你念书,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是不确定的;你买东西,其质量到底是好还是坏,也是不确定,只要有不确定性就是有风险的。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即大部分人是风险规避者,也有些人是风险爱好者或者风险中性者,那就是看你到底是喜欢风险还是对风险既不爱好也不规避,衡量的标准就是根据风险中性者的标准进行衡量。

  现在我们认识了风险,而我们认识风险是为了管理风险。管理风险实际上首先就是先衡量风险,就是先把风险量化,量化风险就需要数学知识,而大部分是概率与数理统计知识,其中很重要就是用方差衡量风险,其衡量偏离平均...

Read more

好久没有写日志了


       前一段时间一直忙,忙的我没有时间写一些财经评论。也正在思考写财经评论与经济学散文哪一个更好,后来想想了还是写经济学散文比较好,因为毕竟自己是学经济学的,而且也研习了有几年了,并且还处于做研究的阶段,因此,如果写财经评论,就有可能调入规范性研究的行列,而主要是主管思想方面,而忽略了客观事实和理论基础。现在应该更多是以理论的视角去分析问题。最近的文笔也是没有什么长进,不过通过给一个MBA写毕业论文,从他身上学习到不少写作的知识,那就是仔细认真,一字不苟的写。重视逻辑推理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以后有时间会把自己所想到的经济...

Read more

政策好坏的评价标准


  最近看张维迎教授的文章《好政策与坏政策》,有点感悟。因为最近在研究电力产业规制政策效果的评价。也碰到了以什么样的理论作为政策效果评价的理论基础,同时以什么标准评价。这些找到,评估政策实施效果,或者好政策与坏政策也就能区分出来了。政策效果实际上就是政策实施后,是否达到了政策制定者一开始所要达到目标的程度。如果达到了,说明政策效果较好,也是一个好政策。可是,我们评价政策的好与坏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一直在想以什么样标准评价。如,电力产业规制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标准,有很多,如电力总量、电价、公平、环境和利润率,可是如何去衡量这些政策实施效果是一个难题。我们评价政策时,有很...

Read more

做某件事情值的经济学思考?


很多人都会问你做一件事值吗,我感觉从经济学效用角度回答,最好能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在学经济学时知道,一件商品的价值可以由效用决定,而所谓的效用是你的心理感受,而经济学为了衡量这种心理感受,把他排序或者换算成定量的东西,这样你就可以比较你从这件商品中得到的效用和实际花费的金钱的实际价值进行对比,如果你感觉你从这件商品中得到的效用大于你所花费金钱的价值,那么就是值得,不然就是不值得。以此类推,以作某件事情为例,你也可以把他换算成效用与你所花费的金钱进行对比。
现代社会的人,很多人对自己做一些事情是对的还是错的很迷惑,实际上是可以从经济学上得到解答的。只是有时我们在衡量做某件事情时,有时没有公...

Read more

电影《合伙人》想到美国、中国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这部电影讲的是在美国金融危机期间,一个公司的中层领导被解雇后的求职、家庭生活。实际上,由此,我想到了很多,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工作观、家庭观等等。我看过比较多的美剧,始终看到是,他们的中产阶级一旦失业了,生活就发生很大的转变,因为,我们虽然看到了他们住着豪华的房子、开着高级轿车、过着奢侈的生活,这些实际都是靠他们的超前消费观念以及贷款获得的,他们基本都是花着未来的钱,过着今天幸福的生活,一旦他们的资金链断了,这些生活也就没有了。房子因为不能还贷款,被收回,车子有可能廉价卖掉,开始过着悲惨的生活。看到这些人失去工作,有时想想,这也是现在...

Read more